铁道兵文苑

军营生活—— 调政治处


  

  我任排长不到半年,就被调到了政治处干部股,任排职干事。

  干部股编制三人,股长蔡富明,干事徐小康和我。蔡股长60年入伍,甘肃人;徐小康和我同年入伍,广东人。我们三人同住一间屋,每人一张桌子一张床,寝办合一。

  我虽然籍贯不是广东省,但名字叫“广东”,所以小康亲切地称呼我“老乡”。小康同志聪明好学,积极肯干。因为他调到干部股时间早,所以业务熟练。我初来咋到,工作中他没少帮了我的忙。我们两个一见如故,既是战友,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蔡股长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常说:“干部工作不能说‘大概’‘也许’,也不能说‘可能’‘差不多’,必须准确无误,表达明确。”跟着蔡股长几年,我和小康都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蔡股长原则性很强,秉公办事,不寻私情。当时团里有提升排长的权力,他严格把关,不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他坚持领导身边的警卫员、公务员、司机一个不能提。俗话说“无例子不可行,有例子不可免”。如果开了“首长身边的服务人员可以提干”这个头,那将一发不可收拾。蔡股长在任期间,顶住了重重压力,但也得罪了不少人,我和小康也受到了牵连。有一次,我家属去部队,老乡冯富宽提两瓶酒去看我,另一个老乡是首长的公务员,他听说要去看我,抢过酒猛地摔到了地上,恶狠狠地说:“看他干啥?”冯富宽非常不解,问我原因,我心中有数,但又不好解释,只能一笑了之。我和蔡股长有时下部队,到小车班要车,经常吃闭门羹,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干部股的工作不同于其它部门,看不见摸不着,忙而无功,而且枯燥无味,整天和表格打交道。全团干部400多名 ,提升、调整、调级、转业,都要填表。当时赶上大裁军,一年转业100多名干部,每个军转干部要填三本表格,表格内有本人简历、家庭成员、爱人情况、德才 表现等,每一套表不下于500字。而且要求很高,字体要工整,不能出现一个错字。有时不小心错了一个字,要用刀片轻轻刮掉、擦平,不能看出痕迹。单就干部转业这一项就要填写400套表格,要写20多万字。确定干部转业名单之后,接着就要提升、调整一批。我和小康同志没黑没白地写啊、写啊,手指头磨出了茧子。我的钢笔字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干部部门的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谨慎小心,不敢多说话。特别是牵扯到干部提升、调整、转业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流露一个字。有时间有的干部拐着弯套你的话,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泄露机密。干部们都说我和小康两人:“他俩的嘴是真严,想从他两个人嘴里了解些信息比登天都难!”有一次,一个山东籍的营职干部转业,因当时营职干部转业安置要去边疆,经团常委研究决定这名干部去黑龙江阿克苏地区。结果还没等领导谈话,这名干部就得到了消息,找到政委大闹一番。政委非常恼火,要追查谁泄的密。当时有的领导怀疑我和小康两人,结果有一名领导主动承担了责任,否则我两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8年底,48团与50团合并,干部股发生了大的变化:蔡股长提升为政治处副主任,一营副教导员沈振学同志任干部股长;徐小康调师干部科,郭怀德任干部股干事。沈股长68年入伍,江苏靖江人,说话和气,对人热情。郭怀德河南兰考人,忠厚老实,谦虚谨慎。

  两个团合并后,保留48团编制,撤销50团编制。干部以48团为主,50团保留一部分。50团干部股的朱干事、常干事继续留任。

  两个团合并后大批干部需要转业和调整,我们四个干事,白天分别跟着首长给干部谈话,晚上填写表格到十二点,还经常有干部反映个人问题,连续几个月没有吃过一顿安生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吃点苦受点累都无所谓,但有时遭埋怨、被指责使人难以忍受。

  原50团军务股徐参谋转业,因其探家没在部队,在确定转业去向时因他探家没在部队,无法征求本人意见。当时的安置政策是百分之五十的干部要去公检法,随将其定在了本县公安系统。当本人归队听到这一消息后,怒气冲天,几次到干部股大吵大闹。直到通过和地方联系将其调整到商业系统,本人才停止了吵闹。

  干部部门被称为干部之家,对干部要满腔热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这方面沈振学股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工作作风扎实,认真细致,经常深入层,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干部的表现、身体、家庭情况和本人想法及要求,做到对每个干部了如指掌,在对干部的进退去留上,给首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做好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全团干部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师的前列,受到上上下下的普遍好评。沈股长满腔热情、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使我敬佩。他的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逐步走向成熟。


编辑:兵心依旧

 

上一篇:踢 狗
下一篇:《杜宗汉归案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