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老铁的乡村记忆系列故事三十二 《奇葩的规定:你必须买我的工分》
一九七三年,尽管我们家在生产队的收入拔得头筹,引来诸多人羡慕的目光,但是哥哥毕竟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在外面也闯荡惯了,阅历丰富,见识面广,口才,文才都比较好。特别是这一年乡政府又把他抽调到政府帮助工作了。他把我们全家五六个劳动力拼死拼活劳动收入与外面那些在安钢做临时工的一比较,得出的结论还是我们的收入太低了。因此,决定让我去安钢当个临时工。同时,又通过关系把姐姐安排到了社办企业西郊磷肥厂工作。从此我们姐弟两个都告别了生产队,告别了小毛驴,开始了工人的工作生活。
我在安钢的临时工工作,是从一炼钢的钢渣山上拣废钢,拣到小手推钢板车上过磅后,送到二炼钢,重新回炉使用。
当时的炼钢厂的生产方法和工序相当原始粗放。炼钢车间到处都是钢锭模具,就好像我们翻砂厂搞铸造一样,先做好模具,等炼钢炉的钢水达到出炉标准,就在车间挨个往模具里面注入钢水液。每个钢锭都是四方形的,大约有两米多高,宽和长大约都是30厘米左右。等钢锭冷却后,工人把钢锭模具上为方便倒钢水的铁鹿角(行话叫冒口)都敲掉,然后这些钢锭才会整整齐齐,四四方方被送到需要它的地方。这些被敲掉的铁鹿角有很多就被开天车的用抓斗连同钢渣一起都扔到了炼钢车间旁边的钢渣山上。
我们一共大约五六个人,很巧的是其中有一个我初中的同学邢天福。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铁鹿角以及那些洒到地下的钢水液冷却后的废钢重新捡回来,送到二炼钢。这个工作十分自由,迟到早退也没有人管,我们只要干好活儿就是了。
具体的工作报酬是按过磅房的过磅数量,以吨为单位,每吨多少钱,给我们结算。虽然说工作迟到早退没有人管,就是有一点,那个钢渣山上都是从车间用抓斗把那些钢渣抓出来的,有一些甚至还是红的。我们带着厚厚的,几十层的帆布手套,经常被烧糊。脸也经常被熏得黑红黑红。
因为都是铁家伙,很重很重,一个小小的钢板车,一不小心就装超重了,经常把轮胎压得扁扁的,一个小小的钢板车装一吨多是常事。我们两个人一辆车,装好车,总是小心翼翼,慢慢地,尽量避开石头和坑坑洼洼的地方,从一炼钢渣山到二炼钢大约不到两公里,我们一路上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轮胎爆了。我和致荣哥一辆车,他总是自己驾车,我在后面推车。因为驾车需要技巧,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车辆平衡,才不至于车辆前倾或者后仰,一旦失去平衡,前倾铁块会砸向志荣哥,后仰,铁家伙会砸向我这个推车的。致荣哥比我年长十多岁,力气大,经验也丰富,我也不去逞能!
说起这钢渣山,上面不单单有废钢,还有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经常看见一些银光闪闪的东西。开始不知道这是啥玩意,后来才知道,这些是铁合金,名字叫硅铁合金,那些拿起来感觉特别重的,是锰铁合金。工友们对我说,这些东西很值钱,拿到外面有人收购,要是在发现这些东西,要悄悄地藏起来,想办法带回家。
从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什么是硅铁,什么是锰铁,知道它们是在铸造钢锭的时候脱氧用的。偶尔碰到一块,也会装在饭盒里悄悄地带回家,好像当时价格是每斤六毛左右。也能换取个油盐酱醋钱。
这一年,我们全家就剩嫂子和父亲仍然在生产队。我和哥哥姐姐基本上都在外面上班。说到此,当年的生产队有一个奇葩的规定让我想起来了。凡是在外面打工上班的,必须向生产队购买工分。而且,每月每年都要购买工分。如果你不购买工分,你全家的口粮就会扣发。没有口粮,你全家都没有办法生存。有的人说了,你不会去外面买吗?外面的黑市粮食价格比生产队的高很多,你买不起。又有人说了,凭什么呀!我在外面上班,又不是你给找的工作?生产队也有它的道理:都出去上班了,谁来种粮食?况且也不让你白拿钱买工分,年终根据你买到的工分,生产队会同在生产队劳动的社员一样,给您分红,还会分给您全家人口粮。当时大概是每天向生产队交一块多钱,算一算到年底你可以分红七八毛钱,还可以得到全家的口粮。仔细想想,也吃不了什么大亏,像致荣哥家的情况,五个孩子,七口人,如果不向生产队交钱买工分,全部去黑市买粮食,那就不得了!按照志荣哥家的情况算下来,他买工分没有吃亏。吃亏的是那些人口少的家庭,
不管买工分的规定合理不合理,总之,那个时候国家还是以农村集体利益为重,集体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在安钢上了几个月班,废钢渣山上拣了几个月的废钢,每个月分到了工资一百六十元左右,这可是个不小的,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当时国家实行的是八级工资制,一级普通工人一天才1.15元。二级工才1.48元,我这一个月比在生产队,比那些一级工、二级工、四五个月的工资都多。正当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干下去的时候,却得到通知,不让去那里上班了,也许有人眼红这个差事,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也许安钢技术革新就地把废钢利用了,当初,干这个活儿,是哥哥的朋友联系的,业务方面也是别人接洽的,我仅仅是个吃粮不管闲事的打工者哦,人家说不让去了,也就算了,究竟怎么回事也不知道。
总之,好梦一般都不长!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