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做市场的“弄潮儿” ——“闯”出来的创业故事

 
 

 

戎光耀江海 奋斗谱华章

做市场的“弄潮儿”——“闯”出来的创业故事

如皋市如城镇退役军人吴凤祥

 

俗话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这个气是什么?这个“气”就是精神。我们退役战士的“气”是经过部队锤炼过的军人的“志气”、“骨气”、“勇气”、“正气”。有了这个“精气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我从部队退伍后,特别是下岗后,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我没有怨气,没有泄气,没有气馁,而是憋着一股气,勇敢的迎接新的挑战,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让我说说我退役后的故事吧。
 

 

我是如皋市白蒲镇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当年就插队于林梓公社十六大队知青点,参加农业劳动。1978年3月应征入伍,在89311部队(铁道兵三师十一团)服役,战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鄂温克旗西索木,参与修建伊敏铁路线。

服役期间,铁道兵“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教育了我。我与战友们在雨中“夜战”,在雪中“冲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任务。军旅生活锻炼了我,让我感叹人生砥砺奋进的价值。我一直秉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人生信念。

退役后,由于是城镇户口的下乡知青,国家安排我至如皋罐头冻菜制品总厂工作。从机修车间工人到厂团委副书记,从青年管理工作到企业管理工作,一步一步地在党的教育下,在铁道兵精神的熏陶下,
 

 

靠着在部队养成的战斗作风,靠着军人坚强不屈的性格我茁壮成长。

正当我还能进一步上升时,改革的春风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的工厂企业都开始转型升级,面对企业职工下岗的浪潮,厂里的许多退役军人一时想不开,认为:我们退役军人,当兵时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奋勇当先,为国家作过贡献,现在国家怎么能丢下我们不管?有人建议我:你在职能科室,有一定的号召力,组织全厂退役军人,再联合其他单位的退役军人,一起到市政府门口静坐,去上访,找市长讨过说法。

一位拿着三等功证书的老兵哭着对我说:“我下岗了,全家人怎么活啊?”看着老兵的立功证书,我流泪了,心里也产生了有一股怨气。

针对这种倾向,我抑制住自己的思想情绪,多次与大家交流。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到百万大裁军的铁道兵兵改工;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工厂效益与职工工资的考核挂钩,与大家分享改革的初步成果。教育大家适应新形势,融入大趋势,不在企业吃大锅饭,去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不找市长找市场,向市场要饭吃。大道理好讲,到了具体人怎么办呢?退役军人都是家庭的主心骨,一个退役军人一个家庭,如果不帮他们解决吃饭问题,社会如何稳定?

作为厂企业管理科的退役军人,我深入到车间班组与广大退伍军人促膝谈心,根据各人在部队学到的技能,根据各人自身兴趣爱好,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等特点,帮他们选择择业项目。后来,有人去开汽车跑运输,有人去新企业聘任保卫干部,有人去跑买卖搞销售……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了,都忙着赚钱去了,也就没人上访了。

教育别人我讲得头头是道,帮别人出谋划策我忙着津津有味。然而,下岗轮到了自己头上怎么办呢?做工作我是“纸上谈兵”,搞宣传我“舞文弄墨”,但车、钳、刨的实用技术只懂点皮毛,一没技术二没特长,没了厂的固定工资,下岗了自己怎么办?小家庭怎么办呢?

我也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还没有到50岁,头发白了一半,气上心头。心里嘀咕着:求学期间,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学习张铁生交白卷还光荣。高中一毕业,就从城里下乡务农,好不容易通过当兵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又要下岗,我怎么赶上这个时代,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了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我感觉到:只有改革,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涉及到自己的生存,我研究了市场信息,认为还是做生意赚钱快。有一种感觉:大家下岗后,有较大一部分人自谋职业做生意,到哪儿进货?进什么货?到哪儿去卖?到哪里卖赚钱多?人们真正缺少的还是信息。于是我收集整理了《苏北地区庙会书》(时间、地点、路线图,北方称“赶集”),书中还包含了江浙沪一带的大型批发市场。(进货渠道)针对民间匠人多的特点,我编辑了《木瓦工鸽子书》(匠人给主家干活时说好话的顺口溜)到市场上去卖,不找市长闯市场,砥砺奋进新时代。
 

 

 

 

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骑着自行车去邻县(海安县仁桥镇)赶庙会回家的夜晚,明月高悬,露珠虽然晶莹剔透,但打湿我的衣服,使我不时地打着寒颤,累得精疲力尽的我,行进在崎岖颠簸的乡间小道,闻着千家万户赏月聚餐的香味,艰难的骑行着往回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仰望星空,我脑海里有了无限地遐想。但心中始终牢记,我曾经是一个中国军人,我曾经是一名铁道兵战士,军人的脊梁是不会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啃着自带的馒头干干粮,向前,前进!虽然苦,但摸摸袋子里赚的钞票,我感觉还是党的政策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想想父母要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拉大,做点生意是“投机倒把”,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现在政策好了,人们只要善动脑,肯吃苦,就能脱贫致富奔小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诗句在我耳边响起,明月告诉我:党的富民政策,人们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一炮打响。在庙会场别人还没做到生意,我却赚到“盆满钵满”。捞到了下岗后的第一桶金后,我的人生如日中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军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使我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后来,我在如皋夜市上摆摊,经营小商品。当人们在夜幕下享受夜生活的时候,我在路灯下,耐心等待生意的到来。军人的勇气,军人的韧劲,铁道兵百折不挠,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始终激励和鞭策我前行……

我赶庙会、做夜市、摆地摊、开店面,不找市长找市场,什么商品周转快经营什么商品,什么商品利润大卖什么。小到耳扒、牙签、针头线脑,大到桌子、凉椅、凳,专找大超市不愿经营的空缺,处处为普通老百姓着想,在“热”市场面前有“冷”头脑,加之发扬伟大的铁道兵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不怕热,开拓进取,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机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建平房,起楼房,扩庭院。后来又遇上拆迁,补偿后在市中心买了商品房,从市郊走向了市城。
 

 

女儿女婿分别从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早稻田大学毕业,要留在日本工作,我是一百个不同意,我劝诫晚辈们:必须在祖国母亲怀抱里奋斗,所学知识必须报效自己的祖国。孩子们在我的教育下,回国到上海工作,我一家《从苏北农村走向大上海》。有了上海市的学区房,有了上海市户口,孙女顺利进入上海市公办学校上学,儿女们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从“怨气”到“憋气”,从“泄气”到“勇气”,从“斗气”到“傲气”,退役军人的鸿鹄之志的“骨气”和搏击市场浪潮的“豪气”,使我有了无与伦比的追梦感、获得感、自豪感!

回望自己镌刻着时代印痕的足迹,是奋斗最难忘,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看看自己幸福的晚年,是部队这所大学校的教育,是伟大的铁道兵精神熏陶的结果。它也是当代退伍军人不畏艰难险阻,人生拚搏进取的缩影与写照!

通过拚搏进取,我家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有了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人们:中国退役军人有骨气,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我赶上了好时代,我是中国退役军人,我光荣,我自豪!

退休以后,为了发扬革命传统,宣传中国军人的坚强品格,宣传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宣传伟大的铁道兵精神,我坚持笔耕,先后在《新华网》《今日头条》《搜狐网》《一点资讯》《百度App》《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文化网》《铁道兵公众号》《铁道兵老兵原创之家》等新闻媒体发表作品一百多篇。

军魂永驻,不忘初心。“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我在新长征中继续前行!

本文获“江苏银行杯”南通市退役军人“我的创(就)业故事”优秀作品奖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