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常想起那片红土地


        继大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后,纵贯南北9省区市、全长3437公里、2013一2030《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五条纵线——阿深高速、后更名为现在的大广高速公路,自2001年起,分段陆续开工建设。
       2005至2007年,我所在的中铁十五局二公司中标承建了大广高速豫鄂界新县段施工任务,时任项目书记的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当隆隆的开山炮声响起时,才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是那样地凝重而神奇。                    
       新县,地处大别山脉,位于河南省最南部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境内群山巍峨,峰峦叠嶂,林木葱茏。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是许世友将军的故乡。
       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   
       当年八大军区司令员中,新县籍司令员有其三: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
       这里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
       这里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斗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张国焘、徐向前在这里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鄂豫皖根据地与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根据地,并称红军三大革命根据地。
       在以新县为中心的大别山这块红色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11军、红1军、红4军(注:我军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红一军、三个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红25军、以及后来的红28军多支红军队伍;走出了徐向前、陈 赓、王树声、徐海东一位元帅三位大将,孕育了吴焕先、高敬亭等早期红军高级将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张池明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沈泽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这里,最早创作和唱出了、最后唱红全中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最初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的红色经典歌曲,也是当年根据地建设如火如荼情景的真实写照。
       在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中,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的红25军,创造了晚于中央红军出发,最先到达陕北的奇迹,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没有减员反而增员、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武装的红军队伍,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担当“先遣队”的历史使命。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不足十万人的新县,就献出了5.5万人的宝贵生命。
        这里是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反动派心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而今新县(时称经扶)八里畈镇,就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落脚点。
       每年春天,大别山满山的映山红争奇斗艳,竞相开放,一簇簇一团团,似骄艳烈火。人们说,那是不死的英魂,13万英烈绽放的热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大别山区牺牲的在册烈士有13万之多。
       共和国上将许世友一生出生入死,战功赫赫,是新县人民的骄傲,是当年唯一一位没有在火化书上签字的中央委员。他生前多次向毛主席表示: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出于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敬仰,凡到新县出差或旅游的人们,都要到许世友老家许家洼和许世友将军墓看一看。传奇人物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据说,许世友墓中放了三样东西,由夫人田普亲手放入墓中:一瓶茅台酒,一百块钱,一把手枪。导游对这三样东西的解释是:酒是壮胆的,钱是买路的,枪是打鬼的。
       如今保存完好,成为多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和后来修建的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仿佛在诉说着昨天,回望着历史,也激励着后人沿着先辈的足迹,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奉献,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那年,全党正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新县宝贵的红色资源,为单位党员干部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为广大员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快速、优质、高效建设好大广高速,为老区人民造福,注入了精神力量和化作沉甸甸的责任。
       新县山好水好人好。
       这里介于南北方气候交汇处,山清水秀,四季常青,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山下稻浪翻滾,油菜花香,湖波荡漾;山间溪流清澈,溪水甘甜,鸟语花香;山上竹林、茶园、板栗、油茶果树、松树和自然林,以及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山花菜、山蕨菜、鸡冠菌、中草药等,满目青翠。而每天一觉醒来,鸟鸣鸡啼犬吠蛙声虫声,更让人置身于田园风光、大自然之中。
       因为没有工业污染,新县被公认为最佳人居县。
       山里人纯朴。建设大广高速三年,路地关系融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结下了一段深深的路地共建友谊情。虽然分别已久,有的员工与当年的老房东仍然保持着通讯往来。
       记得离开新县那天,我向身后挥一挥手,说了声:再见了新县,再见了大别山!
       新县,红色的土地,光荣的历史,英雄的人民,共和国不会忘记!
       认识了新县和新县的革命斗争史,再来听唱电影《挺进中原》中插曲《歌唱大别山》,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大别山,高过天,小路弯弯绕云间;大别山,烈火燃,创建了根据地鄂豫皖;大别山,鲜血染,培育了英雄千千万。”  歌声悠扬,饱含深情,荡气回肠,让人动容,让人落泪。
       一晃离开新县16年了,有时梦里依稀见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乡亲们。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