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杀年猪
文/铁五师王新明
当兵入伍之前,农村家家户户有了几分自留地。生产队每户人家几乎都养一到两头猪。自留地里种上罗卜白菜、苋菜和红薯。就是猪饲料的主要来源。
母亲喂猪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中留存:
刚刚解散大食堂的第二年,年初,母亲跟父亲商量说:“到有母猪的亲戚家赊一头小猪来喂”。父亲同意母亲的想法。先收拾了一间破旧的土砖杂屋,买了一个小木猪潲盆,一块黑围身布。不久,母亲用竹篾背篮从姨外公家里赊了个小猪,大约六七斤重,毛色屁股后面有一片黑的,脖子前段是白色的,是宁乡有名的“熊猫”猪品种,小猪一路嗷嗷叫,放到猪栏里也叫个不停,大概是它刚离开猪妈妈还心慌吧。起初个把月,母亲喂猪,就象伺候“婴儿”一样细心周到。她把自留地里种的白菜萝卜,洗得干干净净,用菜刀切得细细的,加上破米子,放在猪潲锅里熬成菜粥,从早上到晚上,大概要喂六七次。母亲系着黑围身布,提着木猪潲盆把猪粥送到猪栏里。母亲每次都守在猪栏旁看猪吃干净才提出猪潲盆。猪吃潲也挺有趣,长嘴在潲盆里一哽,吸一大口,翘起猪嘴往下吞,还不时望望我母亲,好像是在说,好吃,好吃。就这样一口一口吃,边吃边翘嘴边哼唧。每次猪吃完后,母亲把猪潲盆用清水洗干净,用开水烫一烫,防止细菌感染。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猪也就慢慢地长大。到半年,猪长成七八十斤的时候,猪一次就能吃二三十斤潲,自留地种的萝卜白菜就供应不求。母亲和我就得去野地里寻猪草,背着竹篮子,拿着镰刀和秧锄子,挖地菜子,苦苦菜,野蒿子等都是猪爱吃的野草之类。母亲把寻回来的猪草在水塘里洗干净,晚上用菜刀在木板上切碎,放些米糠,淘米水一起,放在潲锅里,在煤火炉里煮熟。第二天舀出来,加上热水一搅拌,就可以喂猪了。夏天天气炎热,猪栏里蚊虫特别多,细心的母亲,每天用井水冲冲猪圈。晚上用一个破旧搪瓷盆,放点锯末灰点燃,给猪栏里熏蚊子。队上的人都说,队长(父亲生产队长)娘子家的猪都享福。
我们老家湖南宁乡,以前过年时,杀年猪,就是快过年了的重要习俗。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就开始杀年猪。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
母亲养的这头花猪长的有一百四五斤毛重。过小年的这一天,事先预约个杀猪匠,杀猪匠系着油光发亮的围身布,一个破旧的木箱里,放着一般磨得很快的杀猪刀、刮毛刮子和几个铸铁挂钩。除杀猪匠外,还请了几个帮忙杀猪的壮劳动力。母亲手里拿着一把竹子做的“劳色几”(土话:赶猪赶鸡的工具)当母亲拿着这个赶猪的工具来到猪圈的时,她打开关猪的栅拦门,猪也有先知先着,知道自己即将奔赴“刑场”,一个劲的往后缩,一个劲的嚎叫。母亲带着十分不舍的情感,一边用工具赶猪,一边口里念念有词:“死得凡家变畜牲,穿了毛衣穿布衣。”(大概意思是祈祷猪来世不变猪,变人。)
当母亲和几个壮劳力把猪赶到堂屋外的地坪上,大家齐心协力,两个人提着猪耳朵,一个人提着猪尾巴,中间还有两个抱着猪肚皮,就把猪压倒在三张拼在一起的春櫈上。这时父亲就放了一小挂鞭炮,杀猪匠就一手拿杀猪刀,一手握着猪嘴巴,大约在猪脖子下面三四寸的位置,一刀使劲捅进去,就白刀子进红刀出,猪血就喷涌而出,流在自先准备好的大木盆里。整个杀猪的过程,前前后后大约十来分钟,猪的嚎叫声从强音到奄奄一息声,也是惊动队上的乡邻。把猪杀翻后。紧接着,杀猪匠就把猪的四个猪蹄子上面切开猪皮口子,杀猪匠用口吹气,死猪就慢慢的鼓涨起来。这个时候,傍边的大木桶里放满了大约80℃左右的开水,大伙就把死猪放在木桶里。杀猪匠就用刮毛刮子,把猪从头到脚刮得干干净净。然后就用挂钩把猪挂在木梯子上,这时杀猪匠就用勺子舀点清水,把猪整个淋一遍,淋得干干净净,就开始开膛破肚。然后分边、扒油、清洗猪大肠小肠等。整个猪杀年猪过程大约一个多小时。
当时乡下过年杀年猪还算得上是个喜庆的事。还得请一两桌客。庆贺庆贺,乡下的说法,叫杀过年发财猪。除了猪头猪脚和肚肠猪油自己家里留着外,好一点的肉要卖掉一部分,还赊的猪成本和给我交学费、家里一年开支等。熬完油后,母亲把猪血和油渣给左邻右舍各家各户送点去分享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都是集体化、专业化养猪。私自杀猪还不允许。闹得不好还罚款。
杀年猪的习俗也会逐步消失。
2023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于乡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