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陈多硕 || 我看《青藏组诗三首》

  

 

陈多硕 || 我看《青藏组诗三首》 



 

       我平素极少关注群里所发的文章与视频,主要缘由在于无暇分心。5 月 27 日,我在群中发了一篇诗歌,随意滚动鼠标时,瞥见微信名为明威老海的群友艾特了我:“诗写得甚好!怀远出才子啊!”出于礼貌,我敲出“问好”予以回复。仔细一瞧,他所转发的作品皆为朱海燕老总的文章,这让我心生好奇,明威老海究竟是谁?一个“海”字,令我瞬间顿悟,原来他便是原《中国铁道建筑报》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朱海燕。我顿感有失敬重!再看其简历,暂且不论职位,单是出版的各类作品集就达四十部,总字数达 2000 万字,获奖近百次。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此后,我对他的作品均有浏览,有的还加以收藏。在阅读了这组关于青藏的诗歌后,我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拽入了那片神秘且壮丽的土地,深切感受到了青藏地区的雄浑、壮美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新(左图)旧(右图)关角隧道
 

       《关角隧道的前世今生》以关角隧道为线索,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传说中的杨戬到现实中的铁路建设者,从最初的豪情壮志到中途的无奈“下马”,再到后来的重新崛起,隧道的命运跌宕起伏。诗歌中,那些建设者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令人动容。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与自然的重重困难和死亡的威胁顽强抗争,用智慧和毅力书写了天路上的壮丽史诗。关角隧道不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类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困难的坚决战胜。



“天路”下的藏羚羊(图片来源网络)

 

       《请过路,亲爱的藏羚羊》充满了对藏羚羊的关爱与敬意。诗人用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藏羚羊的迁徙之旅,展现了它们在自然中的顽强生存和繁衍。人类为藏羚羊让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这个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共同守护这片家园,让所有的生命都能自由、安全地生活。



巍巍昆仑 茫茫雪域 “天路”在此奔驰(图片来源网络)

 

       《告别昆仑》则饱含着诗人对昆仑的深厚情感。诗人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希望乃至灵魂都融入了这片土地。在这里,有奋斗的艰辛,有思想的徘徊,也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友的怀念。然而,最终的告别并非是轻易的割舍,而是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昆仑在诗人心中的分量,也让人思考个人与土地、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这组诗三首,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青藏的魅力与精神。它们让我对青藏地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奋斗、生命的尊严以及自然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们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一部部感人的史诗,引领着我们去探寻那片土地的奥秘,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无尽力量。 2024年7月4日 陈多硕简介 陈多硕 笔名“陈墨”西安作家;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怀远县人,本科学历,国家高级企业文化师、高级政工师,军旅6年,兵改工后曾任央企企业文化部长、项目党工委书记。现任西安妍舞文化艺术学校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和西安开放大学未央学院新广路老年大学负责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铁道》《中国铁道建筑报》及地方报刊。著有言论集、纪实文学作品多部。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