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英豪 当子弹擦破头皮—记作训股助理工程师黄国琪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铁道兵二团官兵系列之十一
“叭——”远处枪声响起,一排子弹从越军阵地飞来,其中一颗子弹,从作训股助理工程师黄国琪左耳和头皮之间穿过,虽然左耳安然无恙,但是头皮未能幸免,一道4厘米长鲜红的口子顿时血流如注。子弹继续飞,一根下垂的小树枝成了它的靶子,应声折断……
时间:1979年3月1日上午10 时30分。
地点:越南朗洋车站西边第一股道。
黄国琪命大,这颗子弹如果再稍微偏左一点点,肯定是没命了。他感觉是被野蜂蜇了一下,“哇……”的一声,连忙下意识摸了一把脸上,满手是血,他意识到自己负伤了,急忙从挎包里拿出急救包,正要打开,作训股长罗朝全大惊失色地跑过来,一边问“怎么回事?”一边帮他包扎好伤口。
虽然这一枪伤了头皮,但并没有影响黄国琪继续干活。他依然继续和股长罗朝全及战友们勘察老街至铺镂,朗洋至柑塘这两段铁路的桥涵状况,为下一步铁路遮断拿出可靠的第一手数据……
黄国琪1952年4月25日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下洲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兄弟姐妹六人,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排行老三。他14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撑起这个家,初中二年级因家境困难辍学在家劳动。
1968年12月的一天上午,铁道兵一团四营敖国福指导员来仙游接兵,家访途中遇见黄国琪,问他:
“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黄国琪!”他一脸腼腆地回答道。
“愿意当兵吗?”
“愿意呀!”当兵卫国,是黄国琪儿时的梦想,当他第一次遇到军人向他询问这样的问题,一颗年轻的心瞬间沸腾了,他一把抓住敖指导员的手,激动地说:“解放军同志,你看我当兵行吗?”望着黄国琪期待的目光,敖指导员亲切地说:“只要愿意,准行!”听着指导员的话,黄国琪心花怒放地跑了。
黄国琪背着妈妈,瞒着哥哥,来到征兵办公室报名,表达坚决参军的愿望。体检、政审没啥问题。但定兵时,黄国琪17岁的年龄,身高1米55,体重85公斤,这三项指标似乎都差那么一点点。接兵代表敖指导员发表意见:“黄国琪,这小青年我和他交流过,当兵愿望强烈,素质好。看他的面色,有点营养不良,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到部队去,大米饭管够,长高、长壮没有问题,是棵好苗子!”
黄国琪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铁道兵的行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 他被分配到云南元谋县铁道兵一团四营二十连开电瓶车。那时成昆铁路施工正酣,1900多米的大那别隧道里,黄国琪每天平稳地开着电瓶车将一排溜装满石渣的渣斗车拉到渣场,卸载,再返回隧道,如此循环,从未出过半点纰漏。这让天天在现场督促检查的营长贾文禄十分满意。不久,黄国琪就被调到营部当统计员。
1969年11月,铁道兵一团从成昆线转战襄渝线。四营在位于湖北郧县将军河的烧坡岭隧道施工。这里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铁一师师长董超带着作训科科长罗有志来到四营蹲点两个月,黄国琪每天将工程进度报给首长并写在工地黑板报上,书写工整,字迹清秀,数据准确,报告及时,人又勤快,这让主管全师施工的罗有志眼睛一亮,特别是黄国琪的一次危险遭遇,更让罗有志印象深刻:那是像平常一样去上导坑测量进度,黄国琪戴着安全帽、拿着钢尺和电筒走向掌子面,不料,在中槽施工的战友点燃了导火索, 身在上导坑的黄国琪对此一无所知继续向前,在离掌子面40米处,炮声“嘭嘭”响起,碎石噼哩啪啦砸下来,一根被炸飞的一米多长的木头从黄国琪胸前“嗖”一声飞过,他当时哪怕再向前半步,就可能没命了……
遭遇一次惊魂,黄国琪经历生死考验。他从硝烟弥漫的坑道里摸出来,继续若无其事地照常工作,埋头苦干。不久,他被调到铁一师司令部,在罗有志领导的作训科当工程统计员,并和罗有志等四人住在同一个宿舍,经过一年多的近距离考察,罗有志认为黄国琪是个好苗子,应该上学培养,于是,把他送到铁一师五山技训队学习两年,接着到襄渝线陕西段施工的铁二团二营部技术室实习,在张伟工程师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展园、罗向岩隧道工程病害处理的现场技术指导。1973年10月,黄国琪被任命为铁二团作训股技术员。至此,黄国琪正式成为铁道兵二团的一员。
黄国琪虽是铁道兵二团的身份,但他多单独工作并远离铁二团战友们的视野。他提干后先是跟随师司令部作训科工程师史展志在白云山隧道处理病害,不久就被推荐去长沙铁道学院深造,在校期间,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以优异成绩于1976年秋季毕业。回铁一师干部科报到时,师部刚成立的营建办公室正需要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材,黄国琪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对口,于是他服从分配,在营建办副总工程师王焕宗的精心指导下,从事建筑和给排水专业设计,一干就是三年。
紧急战备的消息传来,铁道兵二团所有在外驻勤、出差、探亲的人员一律立即归队。黄国琪是二团的人自然也在归队之列。这之前,他准备好了回去探亲,家中妻子史凌英怀孕已经八个月,一个月前说好春节回去团聚。现在突然回不去了,怎么办?他连夜给妻子写了一份信,信中口气温柔加美丽谎言。他说:“亲爱的,我因公近期出差,可能几个月,不能回去团聚,实在抱歉,你也不要写信了,祝你和未出世的宝宝平安,问爸妈及全家春节好!”
大年三十的晚餐,铁二团作训股的同志们一起团聚,黄国琪将准备带回家的花生、糖果和两瓶白酒拿出来和战友们一起分享,席间相互祝福互道珍重,说起去前线态度:“活着干,死了算!干杯!”黄国琪随口说出老股长罗朝全经常提到的援越抗美时战友们的一句习惯用语。“干杯!”战友们齐声响应。转眼间,一起来到云南屏边前线。
“活着干,死了算!”黄国琪立下钢铁誓言!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我军总攻的炮声发出怒吼!铁道兵二团抢修河口大桥的战斗也打响了。黄国琪根据股长罗朝全的交代,就是在老街桥头值班,他和战友们共同战斗,一边掌握一连老街桥台清理进度,一边筹划枕木垛搭设方案,还要掌握三连在老街桥头埋设地龙开挖的深度和进度。第一组两片梁拖拉过来即将到达枕木垛前沿,钢梁前端下垂达1.9米,需要校正。黄国琪在工程师马佳骥的指导下,和三连战友一起下顶上拉,将下垂的钢梁托起来,终于将第一组两片梁拖拉就位。连续57小时抢修值班,黄国琪双眼熬出了血丝。
前进抢修前的作训股,主要工作是对前期侦察小分队关于境外铁路设施破坏情况的报告进行核实,根据前指的命令,提出投入兵力及抢修方案的建议,经首长批准进行实施。这是一项时间紧迫而又危险的工作。作训股长罗朝全带着黄国琪白天奔波在境外的铁路线上,晚上回来加班进行抢修方案的设计,罗股长向黄国琪面授机宜,讲原则性、框架性意见,具体的文字、绘图等工作由黄国琪负责,他加班加点,常常彻夜无眠。
说到危险,被子弹打穿头皮的这次算不上惊心动魄。因为枪声很远, 接着头皮就破了,子弹看不见,没有什么动静。勘察朗洋大桥的那天, 那可是惊天动地,我军万炮齐发,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敌人不甘灭亡,不时打来几炮,飞舞的弹片击中钢梁,发出尖利的嘶鸣。大桥东侧,被我军击毙的越军尸体随处可见,而我军不少伤员和牺牲的烈士正待后撤。战争的残酷使初上战场的黄国琪受到极大震撼。“活着干,死了算,为牺牲和受伤的战友报仇!”炮火硝烟中,黄国琪跟在罗股长后边,对朗洋大桥的每个墩台,对钢梁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勘察、记录。回来后根据摧毁大桥基础、墩台及上部钢梁,使之不可能在原址重建的基本目标,连夜制定遮断方案,计算出炸药需要量,立即通知后勤部门进行准备。
随着我军自卫还击的胜利推进,遮断朗洋大桥的方案经军区前指批准并开始实施。一连48人突击队进驻现场开始施工。黄国琪作为前指成员跟着股长罗朝全参与遮断全过程。他不辞辛苦地在大桥两岸奔波,在墩台上下察看。一会儿去十连压风机那里转转,一会儿到打炮眼的战友那里看看进度,把最新的施工进展传给指挥部。装药和布线开始了,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为确保万无一失,连接线路并联分左中右三路通向800米外一处掩体。黄国琪先是把关一个洞口的装药和布线,接着在墩顶钢梁支座位置察看和督促装药,然后在钢梁的各个重要节点捆绑炸药。接下来,三条线路布线由一连的战友们按要求操作,这活看似轻松但严格要求胶线尽可能隐蔽,崭新的胶线沿着路基边沿茅草丛及两边山坡成狐形一路布放,共同的终点是800米外的一处长20多米的掩体。黄国琪先是随路基边沿的一路将线布完,又忍着脑袋上伤口的疼痛,对另外两条
黄国琪在遮断现场留影
线路作一次细致的检查。回到掩体,又和罗股长、姚师傅等人一起进行线路最末端的连接。
深夜12点,遮断倒计时开始,政委孙广才亲自督阵。“……3、2、 1,起爆!”参谋长许永清发出命令,罗朝全股长狠狠地按下了按扭, 心中的仇恨和多天的辛苦在这一刻爆发,漆黑深夜中的一道闪光后,一截几十斤重的钢梁支架飞过来,不偏不倚重重地砸在掩体中部,整个掩体内落下一层细细的泥土……
危险在时刻考验铁二团遮断的官兵。“活着干,死了算!”黄国琪肩负军人的特殊使命,带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还具体指导老街宾馆等多处重要设施的爆破,不但出色完成每一项任务,还利用他从师部营建办带回来的一台“海鸥”牌黑白相机,摄下了不少抢修、遮断的照片。战后,罗股长布置黄国琪撰写“抢修、遮断技术总结”,这些珍贵的照片为他顺利写作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他加班加点完成战场抢修、遮断两份技术总结,受到铁道兵和昆明军区机关的好评。战友们夸他并送他多个头衔:一是罗股长的得力助手和参谋;二是没有任命的战地摄影记者;三是流血不流泪视死如归的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风雨人生路,青山夕照明。笔者在福州采访黄国琪,他首先让笔者看看他左耳后边脑袋上四厘米长明显的巴痕,接着从抽屉里翻出一大叠战地照片交给笔者。谈完战场经历又聊起个人往事:在部队有首长和战友关心,到地方有好友相帮,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作者:姚尚明 原载《南疆硝烟》
作者简介:姚尚明,1970年12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一师二团战士、文书、排长、副指导员、教导员、政治处宣传股长、副主任。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荣立三等功。1984年1月随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历任铁道部十一局二处政治处主任、副处长、局水泥厂副书记、书记、中铁十一局集团二公司巡视员等职。曾参与编纂《铁道部十一局二处简史》,任副主审;著有《西线烽火——铁道兵二团援越抗美纪实》、《南疆硝烟——铁道兵二团对越自卫还击战纪实》;主编《他们从军旗下走来——铁道兵二团战友剪影》上下册、《中原筑路——铁道兵二团修建襄渝铁路文集》。湖北省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