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藏品说话】《解放军报》宣传铁道兵

 
文章图片1

 

         邹本经是山东省荣成人,与铁道兵“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是同乡,同是1947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也是一位铁道兵的优秀干部。

        邹本经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1975年4月病故,终年48岁,铁道兵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号召部队全体指战员向他学习。

        《革命路上永远打冲锋》发表于1975年11月20日《解放军报》,全文4500字(《铁道兵》报也发表了同题通讯》)。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通讯。以事实说话,没有空话、套话、假话,记叙邹本经公而忘私、吃苦奉献的短暂一生。他在团参谋长任上病故,在癌症晚期依然战斗在施工一线,弥留之际还要求再看一次工地……他是千千万万个铁道兵基层指挥员的杰出代表。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革命路上永远打冲锋

——记铁道兵某团参谋长邹本经

        汽笛一声欢叫,列车载着铁道兵某团先遣分队的干部战士,从一条刚刚竣工的新线开出,穿越群山,跨渡江河,驶过平原,向着新的铁路建设工地飞驰。

        参谋长邹本经坐在列车上,一颗心早已飞向新战场。为了组织部队装车,他冒着暴雨紧张工作了天一夜。这时他又忘记了疲倦和病痛,在眼前摊开管区的工程图纸,专心致志地考虑着新的战斗案。

        邹本经同志参加革命以来,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并不是新鲜的事情。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艰苦奋斗,他先后立大小功十七次,多次受到上级的令表扬。

        “干社会主义不能迈四方步,要一股劲地往前冲”

邹本经出身于贫农家庭,一九四七年二月参军,在解放战争中,他英勇杀敌,立过战功。一九五四年,他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就奔向铁路建设工地。不论是当战士还是当干部,他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一股劲,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同志们说他:“干起工作没个完,下班没个钟点,身上有使不完的劲。”

        一九六四年八月,毛主席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伟大号召,广大铁道兵指战员和铁路工人、民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进工地。当时,五营的干部战士缺少施工经验,营长邹本经为了落实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整天没白没黑地蹲在隧道里,不是和战士们一起集智破难,就是打眼放炮,推车运砟。他说:“修建成昆线,是一场争时间、抢速度的战斗,我们一定要抓紧,尽快修好,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心。”

       五营担负开挖的隧道,有一段尽是鱼沫岩,着水就化,太阳一晒就硬,用手一掰就碎,炮劲一大就塌,是座有名的“烂峒子”。在这样的隧道施工,能不能创高产?有的同志认为:“难”。邹本经却满怀信心地说:“事在人为,有一分胜利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了摸清鱼沫岩的“脾气”,邹本经在隧道里一蹲就是十多个小时。一天,邹本经参加三工班进行夜间施工,发现这一班放了两排炮没有塌方,他高兴地忘记了疲劳和饥饿,立刻拿出小本子请三工班的同志谈体会。谈完,同志们回去休息了,他又钻进隧道,和下一班的同志们一起进行施工实践。经过反复试验,他和同志们一起制定出了防止塌方的有效措施,制住了鱼沫岩,在“烂峒子”里创了过去少有的高产纪录。

        一九七三年年底,部队由南方转战到塞北地区执行铁路新线施工任务。由于缺乏寒区施工经验,二营担负的一座重点隧道的平导进度停留在三四十米,最高七十多米的水平上,严重影响着整个隧道按时贯通。邹本经到二营蹲点,并带领营里干部到兄弟部队去学习。看人家,比自己,邹本经深有体会地说:“干社会主义不能迈四方步,要一股劲往前冲。为搞好国民经济和加强国防建设,我们要加快步伐,修好铁路。”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像燃起了一团火,一致表示要向兄弟部队学习,迎头赶上去!

        在邹本经的带领下,二营上下群情振奋,大干快上。他们把配属平导掘进的一个连队调去支援其它工点,只用九连一个连的兵力干,三月份胜利地拿下了一百五十米,四月又完成了一百五十三米。五月份,他们一鼓作气完成了二百三十多米,创造了当时全线最高纪录。

        “做革命工作就是要件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三百六十天,邹本经蹲在连队、工地的时间将近三百天。他说:“做革命工作就是要件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同志们都亲切地称邹本经同志是“落实干部”。

        一次,部队转到新线铁路工地。四营担负一座长隧道的施工任务。为了推动整个工程进度,团党委派邹本经到四营蹲点,并给他们下达了单口月成峒三百米的任务,指标比高产纪录月增加了三倍。四营是第一次开挖这样长的隧道,从上到下缺乏经验。在营党委会上,有人扳着指头说,要完成这项任务,缺少三万个劳动工天,七台电瓶车和大量的铁斗车,上级不给调拨大量器材,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

        邹本经听了,没有急于做出结论,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深入班排、工点搞调查研究,进行艰苦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在隧道里,他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与战士们一边作业,一边交谈;在工棚里,他与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讨论施工方案。他召开了各种人员的“诸葛亮会”,把施工任务和面临的困难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发动干部战士出主意、想办法。干部战士明确了工程的重要,鼓足了干劲,信心百倍地说:“困难九十九,难不倒我们一双手,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施工任务。”

        同志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三人一组,两人一对地研究加快工程进度的方案。十八连的同志们经过反复研究,创造了多面作业方法,在不增一个人、一件工具的情况下,每工班掘进从每天一米提高到三米以上……

        随着隧道掘进的加快,又出现了峒顶和边墙混凝土衬砌跟不上的问题。邹本经和干部战士、工程技术人员一块研究,利用现有器材,搞混凝土的碎石、配料、拌和、运输、灌注“一条龙”流水作业线。他们一起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工地上奋战了几昼夜,硬是把一条流水作业线搞成功了。半机械化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施工进度日日刷新,四营创造了单口月成峒三百一十米的高产纪录,受到上级通报表扬。

        “心中要时刻想着党的事业,想着群众利益”

邹本经常说:“心中要时刻想着党的事业,想着群众利益”。在干部战士中,传颂着许多邹本经讲风格,讲大局的故事。

        那还是在邹本经当营长的时候,有一次施工,随着纪录的不断刷新,各营的施工用料量越来越大。一天,副营长邓山你从团里拉回来五汽车原木,正高兴地忙着找人卸料。营长邹本经说“先等一等”。他和邓副营长商量,要把这五车原木退回去。邹本经耐心解释说:“我们目前是需要木料,可是三营的隧道比我们更长,石质比我们也差,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木料啊!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一座隧道,要想到全团、全师,要看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使邓山你敞开了心胸,同意把木料退回去。事后,邹本经同干部战士一起,到旧料堆挑挑拣拣,做到废料利用,一材多用,千方百计确保安全施工,胜利地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务。

        去年四月,全师的工程全面铺开。参谋长邹本经到师里开工程会议时,听到兄弟团一个营施工任务上不去,他就像自己没完成党的任务一样感到十分焦急。在会议休息时间,邹本经找到这个营的丛教导员,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施工情况。原来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个营缺乏大型装碴机司机,机械摆在那里开不动。邹本经想:尽管自己的施工任务很重,装碴机手也不宽裕,但兄弟单位有困难,就应立刻慷慨相助。他经过领导同志同意,亲自挑选了两名操作最熟练的司机,送到兄弟团去帮助装碴,并帮助兄弟部队带训司机。开始有的同志想不通,说这是“胳膊肘往外扭”。邹本经说:“兄弟团的任务和我们的任务,都是革命的任务。一个团进度再快,只能修一段,千军万马齐跃进,才能多快好省地修成条条铁路线。”一个多月后,兄弟团的大型装碴机手培训出来了,施工出现了新的水平。

        邹本经有病从未向别人讲过,也不要求领导照顾,长期带病坚持工作。一九七三年夏天,他的胃病越发严重,吃不下饭,经常呕吐。每逢下连蹲点或检查工作,同志们总想给他做点细粮饭,他一次又一次地谢绝,和战士吃一样的饭。他在四营蹲点时,炊事班的同志见他带病工作,一身汗水一身泥,感到心疼,要给他做病号饭。他执意不肯。晚上,他从工地回来,发现床头放着一包饼干,便问通信员:“哪来的?”通信员说:“管理员买的。”他立即找到管理员付钱。管理员说:“参谋长,你带病坚持工作,又不肯让同志们照顾,全营同志心里过意不去,这两斤饼干也花不了多少钱,你就吃了吧。”邹本经严肃地说:“同志们的心意我领了,饼干我也收下,但钱一定要付。我们不能损公肥私,更不能侵占战士们的利益。”他硬是按价钱付了钱,并叮嘱说:“以后再不要这样做了。”

        邹本经就是这样,时刻把全局的利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很少想自己。他自觉抢困难,让方便,争重担,争分夺秒地为党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铁路建设的事业!

“争取在生命有限的时刻里,为党多做点工作”

早在一九六五年初春,邹本经胃病就相当严重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住进了医院。初诊是胃窦炎,怀疑是胃癌,邹本经却没把它放在心上。他人在病房,心在工地,住院不到三个月,就急着要求出院。医生嘱咐他: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确诊。他出了医院大门就一头扑到工地上,三个月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三个三年又过去了。他精神振奋地工作着,战斗着。

        去年春天,邹本经的病情恶化,但他从二月中旬开始,蹲在一个重点隧道工地上,直到五月中旬才回到机关。党委决定让他立即住院,临行前天,他又忍着病痛跑遍了全团施工管区,检查工程情况。在九连,他发现有些同志有一种松劲情绪,便建议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党团员会议和全连干部战土大会,他在每个会上都作了动员,号召大家向新的目标迈进。开完会,已是半夜时分了。他还深情地望着灯火通明的工地和送行的干部战士,久久不肯离去。他对大家说:“我不久就回来,咱们还要继续并肩战斗。”

        邹本经被送到医院,发现胃癌已到晚期,广泛扩散,手术已经无法进行了。他接连三次向部队党委要求出院,说:“我要回部队去,争取在生命有限的时刻里,为党多做点工作。”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迫使他不得不躺倒在病床上。但是,他的一颗心却紧紧连着工地。他住院时随身带着一本全团管区的“工程示意图”,有空就摊开来,一看就是半天,还常常指点着图纸与前来看望他的干部战士讨论施工中的问题。他对干部和战士们说:“我虽然不能和你们一起在工地上干了,还可以给你们当当参谋啊!”

        邹本经躺在病床上,连翻身、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始终没有间断过看书、读报、听广播,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那天,他连续听了几遍广播,夜已经深了,他感到有些地方没听真,又拚着力气把爱人喊醒,打开收音机,再听一遍。

        邹本经病情忽然急剧恶化,连续三天汤水不进,眼不睁,不说话。“邹参谋长不行了。”与参谋长一起战斗三个月的二营干部,从工地急急忙忙赶到了医院。邹本经的爱人金立贤匍下身子,一遍又一遍地叫着:“老邹,二营的同志们来了,你看看他们哪!老邹……”邹本经吃力地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到营、连干部,断断续续地说:“隧道里的泥夹层……处理好了没有?还掉不掉石头……那块危石……排除了没有,一定要看好,不要让它掉下来……砸伤战士……”听到这里,有的同志失声痛哭起来。邹本经还拉着老战友邓山你的手,一再恳求地说:“你想法找个车,把我拉到工地上,看看隧道,看看桥墩,那怕让我只看一眼也行……”

        邹本经在生命最后一刻,对孩子们说:“我虽然不能看到祖国未来的面貌,但我能想到共产主义的锦绣前景。你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听党的话,接好革命的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掏出一颗心,豁出一条命!这样我就放心了……”

        邹本经同志逝世了,但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彻底革命精神,像一面火红的战旗在同志们心中飘扬。铁道兵某指挥部党委号召所属部队向邹本经同志学习,大干社会主义,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更加奋勇地向前迈进!

        (本报通讯员、本报记者)

邹本经简介(原载《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史志》):

邹本经(1927~1975.4) 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4月18日病逝。生前任铁道兵第十一师五十二团参谋长。在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战斗,曾17次立功。全国解放后,先后参加过黎湛、鹰厦、青藏、成昆、襄渝、京通等铁路修建,工作极端负责,作风扎实细致,部队指战员称他是“落实干部”。他患严重胃病,仍长年坚持工作。1965年,病情加剧,在领导催促下住进医院。但他人在病房,心系工地,病情稍缓,便急急出院。医生要他3个月后复查,但3个月过去了,3年过去了,3个3年过去了,他把复查丢在脑后,毅然坚持工作。1974年2月,他在京通铁路偏岭隧道蹲点时,病情开始恶化,经常呕吐,但他坚持吃住在工地,继续组织部队大干。5月中旬被强行送进医院,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发现他的胃癌已到晚期,无法手术。他坦然面对疾病,即使这时还经常摊开随身带的全团管区工程示意图,与前来探视的干部讨论施工中的问题。在生命最后一刻,他嘱咐家人要努力工作,不要给组织添麻烦。1975年12月3日,铁道兵党委决定为他追记一等功,并号召全体官兵向他学习。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