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2025北京研讨会参会战友参观党史博物馆合影/
嘿,你瞧
合影的笑容里,藏着岁月的霜
却把相聚的欢喜,悟得滚烫
皱纹里的故事,是铁道线的长
一握手,碰响当年战歌嘹亮——
这是永远的铁道兵
这是深深的战友情长
会议室中,话语比朝阳激昂
似当年枕木上的号子
撞得人心膛发烫
分组讨论时,有人拄着拐杖
说"1982 年的军装
还在衣柜里闪光"
如今中国铁建
再无铁道兵的岗
可最后一批老兵
仍扛着传承的担子
你听,八十九岁的张老仍在奔忙——
名誉副主任的徽章
正映着公益的光
姜主任肩头扛着担当不计报酬,心自坦荡
夫人轻伴在身旁
迎送老兵递温语
一腔热忱亮如晨光
还有文化网的编辑们
屏幕前熬红了眼眶
编稿到深夜
字里行间都是铁兵荣光。没有报酬,唯有“义务”
在心头滚烫
纪念馆展柜前
我忽然驻足凝望
一套深灰大尉军服
静静叠着时光
姜主任轻声说:
“父亲姜培敏的珍藏”
传奇岁月穿在身上
如今捐给这方"
父子俩的心意
随军装在展柜明亮
一辈辈的军魂
就这样悄悄传扬
红色之旅的脚步
蹒跚却格外铿锵
有人推着轮椅也要来丈量岁月
玻璃柜里的旧钢钎
还沾着当年风霜
老兵的手轻轻抚过
像摸到战友肩膀
“那时候我们年轻
开山凿路敢闯”
如今青丝变白发
初心却比当年亮

/铁兵战友晚上观看“鸟巢”“水立方”/
鸟巢水立方的夜景
裹着新时代的光
可我们总想起
煤油灯下拉响的风枪
书画笔会上
墨汁混着热泪淌
不会凉
哪怕岁月把脊梁
压弯了模样
这精神,永远在人间
回响 一一
这是永远的铁道兵
这是深深的战友情长

陈多硕简介:陈多硕,笔名陈墨,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安徽省怀远县人,本科学历,国家高级企业文化师、高级政工师,军旅6年,兵改工后曾任央企企业文化部长、项目党工委书记。现任西安妍舞文化艺术学校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和西安开放大学未央学院新广路老年大学负责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铁道》《中国铁道建筑报》及地方报刊。著有言论集、纪实文学作品多部。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