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永远铭记英烈——访原铁道兵参谋长龙桂林

  “听孩子们说,在互联网上多次出现过这样的诗句:‘有这样一个兵种,它的生命诞生在共和国的黎明;有这样一群将士,他们的步伐与共和国同行;他们的气慨横贯祖国的崇山峻岭,他们的血液与国旗一样鲜红。’这诗句歌颂的就是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我经历了铁道兵的初创、发展壮大到并入铁道部的全过程,见证了这支英雄部队35年的光荣历史,我对这支光荣的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 1948年铁道兵创建时就任东北铁道纵队四支队支队长的龙桂林深情地说。

  日前,笔者拜访了原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龙桂林,91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宽畅明亮的客厅左侧彩电架上几幅精美的生活照引人注目:龙老90大寿时身着军装胸前佩戴军功章荣誉勋章的彩照、总政玉泉路干管局领导陪同首长在鸟巢的合影以及全家福等。客厅右铡的矮柜上摆放着他参加钓鱼、麻将、台球等比赛荣获的20多枚金光闪闪的奖杯。

传奇革命人生。

龙桂林,1918年11月出生在山西沁县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他在同浦铁路局太原站当列车员。那时列车长等干部大都是中共地下党员,龙桂林接受了不少抗日救亡思想。1936年,我党在太原成立了“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这年6月,经列车长曹红文介绍,龙桂林被吸收为牺盟会特派联络通讯员,负责太原至风陵渡的牺盟会地下联络工作。

  “1938年1月,日军占领晋南。我随牺盟会南渡黄河到潼关时,仍然遭敌人炮火袭击。为此,我们连夜又往渭南跑。第二天,乘火车到达西安。一个多月后,带的盘缠用得差不多了,大家很着急。这时,巧遇走散的列车长曹红文,经他与同浦铁路局驻西安办事处联系,以工会的名义给工人们补发了工资和面粉。”龙老回忆说。

  这年2月底,经曹红文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联系,龙桂林等牺盟会成员闯过国民党宪兵戒备森严的西城门,参加了我党领导下的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在青训班里,他们学军事、学政治,每天早晨搞队列训练等。

  为进一步培养抗战干部,100多名青训班结业学员,奉命越过国民党军队几道封锁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6月16日进入抗大深造。抗大的生活是清苦的,窑洞是自己亲手挖的,刚开始还能吃上小米饭,后来一天只吃三顿稀粥;冬天在窑洞里上课;夏天就在宝塔山的荫凉处上课,石头当凳子。但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大家能聆听中央首长讲“新三民主义”、《联共党史》和抗战形势,进行战术训练,学员们的军政素质提高很快。

  1940年,龙桂林进入延安清凉山抗大三分校参谋训练队学习。他成绩优秀、聪慧机敏,1941年被抽调到中央军委一局三处当参谋;1942年奉调王家坪任一局作战室参谋,在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领导下工作,学到很多知识。1945年“8.15”日军投降后,作战室改为作战部,龙桂林任作战部作战处参谋兼办公室秘书、代科长。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下山“摘桃子”,命令国民党部队抢占地盘。为争取时间,老蒋又玩起了和谈阴谋。1946年春,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叶剑英为中共代表团首席委员,下设调解处、秘书处、新闻处、翻译处、整军处、行政处等,龙桂林系叶剑英随从参谋,他责任重大,重点做好首长的安全和保密工作,还兼任整军处副处长(后任代理处长)、交换双方被扣人员中共首席代表。当时工作繁忙,除要掌握敌我双方部队动态、搜集有关情报、准备谈判预案等外,晚上同样要站岗放哨。鉴于国民党当局没有诚意,1947年初“和谈”最终破裂。龙桂林于1947年2月17日,从北京直飞哈尔滨,参加了东北的解放战争。

铁道兵功勋卓著。

“在解放战争中,铁道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辽沈战役打响前夕,为确保前线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的供应,东北野战军组建了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师级)。我被任命为4支队支队长,政委是郭延林。”龙桂林回忆说。


照片来自于铁道兵画册
 

  东野命令铁道纵队首先要抢通辽至锦州方向、四平至吉林至通化方向的铁路。1、2支队负责通辽至锦州段;3支队负责松花江大桥;4支队负责四平至吉林~通化段。领受任务后,我各路抢修大军赶赴现场,日夜轮班作业,将上述各段铁路提前抢通。

  这时,龙桂林突然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司令部军运处处长。为确保前线部队、物资的供应,东北军区成立了后方物资保障小组。组长李富春(东北军区副政委)、副组长伍修权(东北军区参谋长),成员周纯泉(东北军区后勤部长)、龙桂林。此前,龙桂林曾任东北铁路总局材料部副部长、车务部副部长,熟悉铁路运输业务。在辽沈战役打响以前,为不暴露我军战略意图,铁路运输极为机密。龙桂林坐镇指挥,每天晚上装满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的军列源源不断开向锦州、哈尔滨、吉林、通化等地,仅向锦州方向就发了2万多个车皮。

  不久,攻克锦州、长春守敌起义、沈阳营口接连解放的捷报频频传来。铁路线上十分繁忙,运进去的是粮食,运出来的是缴获的武器弹药。辽沈战役还在打扫战场时,四野一部就要挥师入关。1947年11月,铁道纵队奉命迅速抢通沈阳至山海关(高台山至新立屯段)、锦州至山海关的铁路。时值寒冬,大雪纷飞,部队官兵发扬不怕牺牲、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奋战在铁路线上。

  龙桂林率部一路抢修入关,进关后首先抢修滦河大桥。天津一解放,就接到修复津浦线陈官屯~德州段的命令,这一段铁路破坏严重,抢修十分费劲。津浦线抢通后,四野部队乘胜南下。铁道纵队仍在华北、华中一带修复铁路。为不耽误军运,4支队率先修复由英国人建造的滦河旧桥;工程难度较大的滦河正桥复旧由1支队承担,然后1支队转到陇海线;2支队负责郑州至武汉一线,3支队抢修淮河大桥。

  1948年8月,4支队领受了抢修石(家庄)安(阳)段任务。抗战时期,我根据地军民为对付日寇大扫荡,把这段铁路破坏贻尽。这时连路基的痕迹都看不到了,沙河大桥破损的钢梁被洪水冲下百十米。沿线也没有公路,龙桂林只得带领技术人员徒步堪察线路,整个线路、桥涵重新测量、设计,工程浩大,兵员不足,尤其缺钢轨。他们边从山东、河北补充兵员,边设计、备料。龙桂林和技术干部吃住在工地,反复研究修订抢修方案,和战士们一样摸爬滚打。经过全体指战员的日夜抢修,石安段于1949年春节前提前抢通,时速可达40公里,上级通令嘉奖。通车典礼在邯郸隆重举行。支队长龙桂林、政委郭延林、总工潘田均荣获军委铁道部记大功奖励。津浦、平汉、陇海线的相继抢通,对保障我军渡江作战的胜利,以至解放南京、上海,向华东、华南、西南、西北进军起了重大作用。

  龙参谋长最后说:“据我所知,在解放战争中每抢修通一段铁路,建国后每一条新线接轨通车之时,沿线都会留下一座或几座烈士陵园。仅抗美援朝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计,铁道兵部队伤亡就达56602人。今年是共和国60华诞,当我们在庆祝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之时,当我们这些幸存者在幸福地安度晚年时,千万不要忘记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铁道兵战士,更不能忘记那些长眠地下为国捐躯的铁道兵英烈们。”

  (2009年9月10日《中国铁道建筑报》)

  黄进琪简介:1943年5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3年入伍,曾任职于铁道兵干部部,后调到总政老干部服务局任副政治委员(副师职,大校)。在职时曾荣立三等功4次,退休后被聘任为《中国老年报》《门球周刊》编辑、记者,《书画天地》《东方老年周刊》特约记者,现为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宣委会委员,《铁军》特约记者,《中外名流》编委。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老年报》《铁军纵横》《中国老年》《中外名流》《中华英才》《军休之友》《老年教育》等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人物专访、通讯、消息、特写、随笔和摄影作品数千篇(幅),荣获一、二、三等征文奖、优秀作品奖数十次,摄影作品纪念奖、三等奖多次,出版有《仰望铁军》《仰望崇高》《仰望星空》三部文集,其中《仰望星空》由著名词家石祥作序。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