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献给国庆的厚礼


 

 

献给国庆的厚礼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由人民政协津市市委员会付主席王文军任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国庆的一份厚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与根基。人民政协津市市委员会把打捞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美丽津市,当成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研究,并由主席姜正才亲自掛帅,付主席王文军担任主编,在中共津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强有力的写作班子,时逾两年,这套一百多万字的大型《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公开出版发行。
 


 

  摄于1902一1908年当时津市水码头。
 

  现在津市陆海立体交通。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共5卷7册,即《风物卷》、《工商卷》、《文存卷》(上、下)、《文艺卷》(上、下)、《影像卷》。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津市历史沿革、社会经济、人文风物的大型丛书,其涵盖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印装之精美,在整个湖南地方文史资料的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摄于1902一一19O8年,津市工商繁盛情况。
 


 


 

  现代的津市的一角。

  《风物卷》突出了津市“九澧门户”的城市名片。津市素有湘北重镇、百年商埠、名震湘鄂。津市因傍津设市而得名。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之下,大美津市,遍地是美景,处处皆风雅,历史悠久,文脉源长。屈原行吟“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千古名句、跻身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的孟姜女、“学习强国”精神的車胤囊萤照读典故都光照史册。编者满怀深情将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之街巷、码头、渡口、驿站、会馆、宫庙、方言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戏曲文化和饮食文化等逐一娓娓道来,呈现给读者一幅幅风情万种的津市版之“清明上河图”。
 


 

  虎爪山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津市繁衍。
 


 

  车胤囊萤夜读,一直激励津市人苦读成才。
 


 

  孟姜女哭倒长城,在民间广为传颂。
 

  孟姜女庙。
  《工商卷》是最能彰显津市产业特色的部分。津市工商曾雄踞九澧、声名遐迩,没有津市工商的繁盛就没有津市“大码头”的名声。编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生动描绘了津市由渔村到工商重镇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津市工商萌芽、兴起、发展、繁荣、式微而又风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轨迹,力图为后人留下一部可资镜鉴的信史。

 


 

  1901一一1925年津市商贸情景。
 

 

  现在的商贸一角。
 

 

  《文存卷》则另辟蹊经,在广搜博采的基础上,将散轶在各处的本文文史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于箧,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选,分门别类的精心编排,建立起一个实用的文史资料库。让这些珍贵史料既得其所,不致风流云散,也为读者阅读、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摄于1928年劳苦大众的衣食住行。
 

 

  现代津市人的衣食住行。

 


 

  《文艺卷》是津市第一部集中展示本土作者文学、艺术各领城、各门类创造成果的综合性选集。同时还选录了部分古人题咏津市的精美诗文。一册在手,尽览风华。津市对文学艺的情有独钟,源远流长,在屈子吟咏过的澧水之畔,千年文脉薪火相传,从这丛书中或可管见一斑。
 


 


 

  受奖的国画。
 

  《影像卷》是津市近百年影像资料的汇集,精选了从晚清以迄当代五百余幅具有存史价值的珍贵照片,注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形成比“图说”为特色的另一种版本的津市简志。这些或渍漫漶,或色彩鲜明的照片,无不定格发生在津市某一时刻的生动瞬间,为我们留下更直观、更真实、更难忘的历史记忆,令人生发沧海桑田之叹。
 


 


 

 

  编写“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是认识过去,服务当前,开创未来,惠及后世的一项立德、立功、立言之举。历史给人们留下永远难忘的启示,破译津市的基因密码,守望津市的精神家园,是走向未来的前提和基点。“让世界了解津市,让津市走向世界”,这套丛书必将起到积极作用。愿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汇聚湘北明珠,谱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