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老年大学金秋诗社、东坡文学班的颜正源先生善于将课堂授课与社教活动相结合,既使诗社社员深入实地寻访提供创作素材,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又使学员在寻访古迹中,了解苏东坡的创作背景,进而加深对东坡文学作品的理解,深受社员、学员的欢迎。
颜正源先生(左)陆岩先生(右)
壬寅夏至,在颜正源先生的带领下,冒酷暑,顶烈日,来到潞城樟村瞻仰陆氏宗祠。因事前约定,陆氏嫡系后代陆岩先生早已在此恭候,见我们到来,立即迎上来,陆岩先生与颜正源先生亲切握手寒暄。
陆氏宗祠
陆氏宗祠位于樟村169—1
樟村陆氏宗祠,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被列为爱国教育基地,高晓声文学研究会、常州陆小曼研究会设在此地。
随后,陆岩先生全程陪同我们瞻仰宗祠,并全面介绍陆氏宗祠的演变、宗族的人文、历史贡献等。
陆氏宗祠前后两进,各四开间,整个建筑由门楼、庭院、正堂、天井、享堂和侧厢、辅房、围廊等构成。
门楼上“陆氏宗祠”四块阳文砖雕,背面上方是“竹苞松茂”阴文砖雕,灰底绿字。
正堂中间上方高挂“继述堂”堂号大匾,两边挂有“佑启后人”匾和“嬾板诒祥”匾;两副柱联,分别是“祖识高远,家世乃昌”和“竹苞松茂樟林翠继述其前卷,德厚业丰世泽长佑启我后人”;四周墙上还布置着名家赠送及族人创作的各式书画作品。天井中凿有一口小井,以纪念湮灭无寻之剑井;两边各建围廊,墙上镶有碑刻,分别是陆元光撰《剑井记》、胡德辉撰《嬾版铭》、陆小曼手书《长征》诗及族人捐助功德等。享堂高峻轩敞,正门外上方悬挂“光前裕后”大匾;堂内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中间上方挂“恩泽浓荫”大匾,两边是“福德奕世”匾和“齿德俱尊”匾;两面墙上另有“厚德积福”匾、“自强不息”匾及一些书画作品;两副柱联,一是“樟林丛杂望之如山中幽谷,村舍俨然疑此为世外桃源”,一是“由剑井占籍九百年前祖识远,因嬾板诒祥三千子姓家世昌”。
樟村陆氏系出吴郡陆氏,源远流长。北宋元符三年(1100),哲宗皇帝驾崩,其弟徽宗赵佶即位,大赦天下,被贬海南儋州的苏轼获赦北归。次年(1101),改元“建中靖国”。六月,东坡一家由真州(仪征)舟行至常州,寓于顾塘桥畔孙氏馆。一再遭贬,千里劳顿,六十六岁的东坡终于病倒了。当时东坡病得很重,躺平了常常喘不过气来,时值盛夏,用棉被之类作为靠垫又热不可耐。时任常州晋陵县知县的陆元光见此情景,就把自己平时用的“嬾版”拿来给东坡。所谓“嬾版”,应该是一块木制的靠背,可以调整不同的角度。东坡在“嬾版”上,可以躺得平一些,也可以支得直一点,感到十分方便,最后竟然就在这块“嬾版”上与世长辞,终年六十六岁。
献“嬾版”与东坡的晋陵知县陆元光,字章甫,号心水,进士出身,元符元年(1098)六月,以“通直郎”身份任晋陵知县。至东坡寓居孙氏馆并终老于此,陆元光到任已有三年。当年十月,陆元光任满离职,因“有德政,解任日民人罢市恳留”。
因网页版面有限,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