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北京动物园内白石桥

(北京动物园大门)
   
北京动物园,历史悠久,是中国和世界知名的动物园之一。除了有种类繁多珍贵的动物之外,还有很多人文景观,“白石桥”就是其中之一。

您可能去过北京 动物园,见到过很多种动物,但不一定见到动物园内的“白石桥”。 
您 可能说啦,白石桥我知道啊,在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和长河的交汇处首都体育馆 附近。它始建于元初,因有一座用灰白色的石料建的小桥,人称““小白石桥”。到了明代翻修扩建,定为名“白石桥”。到了清代,因扩建“白颐路,又在桥两边加了石料护栏。 1987年 ,马路扩建,白石桥被拆除,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建桥的材料变了,但桥的名称没变,还是叫“白石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拆除的原“白石桥”已被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 。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动物园内有“白石桥”啊?
您说的很对,我不但知道白石桥的历史变迁,对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很熟悉,因为50多年前我们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部队就在北京天文馆、国家气象局附近驻过,我们九连还在动物园里修过水系工程呢。
 

(九连修建的水渠)
 
白石桥东面有首都体育馆、家乐福超市、中国印钞造币集团、动物园,有12条公交车站;西面有紫竹院、国家图书馆;南面有我们城建四公司承建的腾达大厦,还有105、107、111路电车总站和地铁白石桥南站;白石桥北面,有原基建工程兵总部和一个挨一个的高等学府、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
白石桥一带是集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体育、旅游、金融、商贸、餐饮、园林、交通为一体的风水宝地。
听听,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到动物园内的“白石桥”啊?
同志您别着急,现在我就带您一起去动物园去看看那座鲜为人知的“白石桥。”
今年4月20日,风和日丽,我和老伴去动物园游览。那天是星期天,游人很多,我们决定不进大门,从 动物园西南门进园。
西南门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大门。该中心是北京市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相当于副局级。负责市属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和人、财、物等工作。这个门游客也可以出入,人不多,不用排队。
进门不远,有一路标指示,东面是游览区,在这里,您能听到远处传来噪杂的人声和动物的鸣叫。
西面是办公区,古树参天,遮天盖日,绿草如茵,环境幽静,任人游览。 

这棵巨树,像导游一样,向人们讲述着动物园的历史和美妙的故事。
 
绕过这棵大树,即可看见一块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农事实验场”旧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
清农事试验场原为清康亲王赐园,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收为御园改称乐善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划为农事试验场。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现存建筑有畅观楼、鬯春堂、大门、门内正楼及侧楼。畅观楼和鬯春堂均位于清农事试验场旧址西侧。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此处为皇室御园。
清朝初年,此处赐给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康亲王赐园收为御园,重修后改称乐善园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商部奏请将乐善园及附近的广善寺、慧安寺、继园(三贝子花园)划为农事试验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农事试验场建成,并对外开放。
民国四年(1915年),农事试验场改称中央农事试验场。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央农事试验场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平农事试验场改称天然博物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天然博物院改称北平农事试验场。
1950年3月1日,北平农 事试验场辟为西郊公园。
1955年4月10日,西郊公园改称北京动物园。
1987年,北京动物园对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大门的砖雕部分进行复原修复。
1996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受火灾波及,造成部分受损。
1998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进行复建。
2000年,清农事试验场旧址鬯春堂竣工。
2015年10月,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畅观楼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2020年10月,北京动物园为保护清农事试验场旧址大门,启用新建的大门 


( 畅观楼)

 
畅观楼建成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位于北京动物园(原农事试验场)西北部。作为清朝皇室乘船去颐和园时休息的行宫。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和九月,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曾两次来场,均在此小憩。
畅观楼由傅佰锐先生设计,作为典型的文艺复兴时代巴洛克风格建筑,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精粹,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欧式建筑之一,也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夏日行宫。
  1984年包括畅观楼在内的清农事试验场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2年8月29日、31日和9月1日,孙中山先生曾三次来此,参加广东公会、全国铁路协会、邮政协会、北京参议院及军警界为其举行的欢迎会,并发表演说。
1912年9月22日,临时参议院参议在农事试验场召开游园会,黄兴、陈英士在畅观楼前亲手种植松树。
1951年4月十世班禅率团与中央政府商谈西藏和平解放之事时曾住畅观楼,
1955年3月,毛泽东主席曾亲自到此看望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1953年,北京市委成立了城市规划小组在畅观楼办公,北京市第一个规划方案诞生于此,称为"畅观楼方案"。


(鬯春堂)

 

 
  鬯春堂位于畅观楼南侧,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筑面积约320平方米,原为陪同慈禧太后去颐和园途中高级官吏休息的住所。


后面是宋教仁纪念塔遗址

宋教仁(1882年—1913年),湖南桃源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早年参与组织“华兴会”,领导反清运动,主张以宪政制度建立民主国家。
1913年因政治斗争遇刺身亡。
往前西不远,有一个水塘,清澈见底,明净如镜,绿树环绕,清雅幽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有人在此写生作画。

 

我和老伴在此作了一套八段锦,感觉很爽。
哈哈,在水塘西岸,就是我们要看的“白石桥”啦!




这里除了那块园石上刻有“白石桥”三个大字之外,没有别的碑牌介绍,暂且也查不到别的资料,不过您总算没有白来一趟。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您如果有兴趣,趁“五一”假期,还是亲自去考察一下吧!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