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书香味浓读书乐



 
        我自豪曾经是一名军人,在部队特殊环境里摸爬滚打 5年多时间,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铁道兵集体转入铁道部,我成了央企一名员工。其实,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央企工作,建设工地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吃住都在工地上,披星戴月,昼伏夜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为了国家的铁路事业和建设交通强国,让所有军人和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即便是流汗流血,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再所不辞,再所不惜。正因为红色基因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才使我们这些农家之子快速成长,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渐渐蜕变成一个有担当有作为有理想有信仰的革命军人或优秀员工,即使退役回到地方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因为红色基因和优秀文化早已经融入官兵的血脉。虽然早已经脱去了心爱的军装,但铁道兵旗帜永远飘扬在我的心中,我为自己曾经拥有过军旅生活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回忆起这段艰辛而漫长的峥嵘岁月和绵绵时光,让我记忆犹新。打拼了一辈子虽然没有鲜衣怒马叱咤风云,却获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思想灵魂与精神财富。是部队根植了我们的信念,这信念是事业有成的动力;是部队教给了我们知识,这知识是事业有成的资本;是部队培养了我们的勤奋,这勤奋是事业有成的途径;是部队锻炼了我们的毅力,这毅力事业有成的桥梁;是部队改造了我们的思想,这思想是事业有成的基础,为将来就业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铁建这个大家庭,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广阔舞台,给予普通人逆袭的机会,让我们有了存在感参与感获得感。因为中国铁建它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和正确处理的人生道理,拥有了自信与力量和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转眼间进入2020鼠年,我卸载了繁忙的工作,从项目书记岗位上退休回到了家中,没有衣锦还乡与荣归故里的感觉,也没有精神上压力和琐碎事务的纠缠,身心轻松,生活质量较大的改善,品茗阅读,含怡弄孙,作息规律,日子过得极为惬意和温馨。虽然我不再年轻不再青春,但是雄心壮志在我心中藏着,人生不在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为提高生活质量,丰富业余生活,我欣然报名参加了市里老年大学湖州文化班。高等学府是我青年时代憧憬向往的地方,带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走进了久违的教室,耳边立即响起琴声悠扬书声朗朗和俞樾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声,对知识深层渴求早己经充斥了我的大脑,那一刻我像吃了蜜糖似的,一直甜到了心里。张仕良同学年逾八旬,仍然在求学问道精神可嘉,隔着桌子带着好奇的眼光注视他的背影,顿时让我悲欢交集。没有来日方长,只有时光匆匆,往后余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奋发图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由于经常撰稿去年加入了铁道兵文化网写作群,今年收到执行主编关丽荣女士的邀请我成为该站的志愿者编辑。每周六为值班日,处理若干篇稿件上传到网站。在候小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周后我已经能够独立工作。并通过编稿和改稿,认识了许许多多志气相投的战友与文友。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铁军精神,永远听党活,念党恩,跟党走,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热忱为战友服务,坚守企业文化阵地,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军队历来重视军事和文化学习,也注重战士的学习工作,在军营浓厚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读书、思考、写作,便成了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书真是个好东西,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妙不可言,好比是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是生理需求。对待精神食粮的热爱与需求,我体会是锲而不舍的恒心和心无旁骛的专心,更需要抬头望月低头读书的洒脱,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成功源自良好的心态,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好读书一件事,戒掉浮躁,少点应酬,多抽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书,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
        学习是一件从一而终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抱着一颗平常心,看淡得失,超越成败,不为物欲所迷,不被烦恼所扰,明心见性,随缘自适,安静,祥和,感恩,心存一抹纯真的信念和执着,凝神,专注,静笃,痴情,体验读书的真谛和书中的价值,享受“读书之乐乐无穷,读书之妙妙无言”的愉悦,品味书香味道和读书乐趣,颐养身心。
 

                                                                   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作者简介:姚林宝,男,党员,大学,浙江省湖州市人,1978年12月在铁道兵二师十团服役。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湖州市文学研究会会员。爱好文学,闲暇之余,于时光中偶拾片段,作品散见多家媒体和报刊,有多篇作品获奖。出版散文集《印象岁月》。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