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住的楼后面,有一棵无花果树。每年秋天,都可以看到孩子们高兴地拿着竹竿来采摘无花果。无花果树其实是有花果的,而且是花朵繁多,果实累累。它和别的树不一样,它也开花结果,只是花被硕大的绿叶遮盖了,果子未熟时和叶子是一个颜色,人们看不出来,所以叫它无花果树。
这棵无花果树,原来是在父亲楼门前栽种的。父亲退休后,在楼门前种了许多无花果树,那年防非典,厂里要求只留一棵。所以除了留下的那一棵,其余都被人移走了。我窗外的这棵无花果树,就是我厂职工、住隔壁的小董师傅移来的。
每当我站在窗前,望着楼后的无花果树,就会想起父亲。两年前,九十八岁高龄的父亲无疾而终。在他老人家的追悼会上,一位前厂领导来悼念,他给我讲了许多父亲的故事。他和父亲一样,都是大跃进那年,从西郊调来的,所以对父亲特别了解。
他说,父亲是一九五二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从上海来到西安的。一九五八年,朱德元帅来厂参观。在车间里,朱德元帅还专门来到父亲的机台旁,看父亲操作,并和父亲合影留念。第二天,这张照片登报了。父亲很高兴,就把照片剪下来,寄回老家让祖母看。父亲是劳动模范,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那年,他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还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但是,沉默寡言的父亲,生前很少给我们讲这些事情。
这位厂领导来悼念父亲,还送了一副挽联:
数十年爱厂敬业;
毛主席曾亲接见。
这副挽联,挂在父亲的灵堂上,十分引人注目。这副挽联,虽然字句不多,却准确地概括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也是个谦虚的人,就象窗外的无花果树,从来不向人炫耀。
送走父亲后,我就把这副挽联收藏了起来,作为永远的纪念。
这是1975年,父亲陪我去上海时,和大伯、二伯、小叔以及一位堂哥的合影。
后排左二是父亲,后排右一是我。
胡周崇
作者简介
胡周崇,浙江兰溪人,一九五三年出生,两岁时随父支援大西北建设,从上海来到西安。一九七一年中学毕业,去安康修建襄渝铁路,不幸因公负伤致残。作者于一九七三年开始写作,三年后开始发表作品。现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楹联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楹联学会、西安市楹联学会和中华精短文学学会的会员,现暂住北京。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