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参加革命  抢修铁路




 
    
作者  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副团长潘成忠
 
        一、少年壮志,走向革命路
 
        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我在日伪统治下的牡丹江国民高等学校土木科学习,当时东北在日本的占领下,实施的是奴役教育,以日语为国语,同时设有汉语课,配一名日军校官当教官。校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高年级学生可以打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要绝对服从。
        日本投降,东北解放。1946年10月,我考入牡丹江铁路局工电处工程科当实习技术员,科长是陈兆舟。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我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恢复铁路工程。从那时起,我第一次见到包工队修铁路木便桥,同时期又到佳木斯松花江参与了修复铁路大桥桁梁的现场工作。1947年底,到图们一带,我看到了国民党军队撤走时破坏铁路的惨状。他们用棚车装满炸药,推进老爷岭隧道里起爆,在平板车上加压重并将钢轨做成钩子,死死地插到铁道道心的枕木,然后像犁地那样拉断枕木,把枕木钢轨拧成了麻花状,破坏得十分彻底。我在那里参加了工程队和护路军,在吉林外围进行抢修。1948年初春,气候非常寒冷,住的草房四面透风,老工人用在墙外泼水结冰的办法保暖。经常是睡觉醒来,压在被子上的衣服结了一层冰霜。修路的路基上没有机械,全靠人工肩扛背驮填石碴、铺枕木、钉钢轨,进度十分缓慢。一直到1947年8月中旬才抢通吉长线,支援了长春围城战,为解放长春提供了保障。
 
        二、整编从戎,抢修铁路
        在图们一带工作有一年多的时间,牡丹江铁路局撤销并入哈尔滨铁路总局,我参加了苏联专家办的工程计划学习班,学习两个月,派往吉林松花江铁路大桥修复现场工作,大桥是国民党军队撤出吉林炸毁的,造成了3孔桁梁落水、2孔桁梁炸环,桥墩遭受严重破坏。
抢修单位是由1948 年7月铁道纵队二师,即原山东回民支队组建的护路军五团为建制,扩充吉林两个独立团和1500名铁路技术工人等组成铁道纵队二支队,1948年9月派出第二桥梁大队为主,担任复旧吉林松花江铁路大桥工程任务,并以陈兆舟总工程师组成的指挥所负责统一领导,采用压缩机端进孔,在10孔加中墩,改架两孔短梁、多孔残桁梁拆拼、破伤桥墩修复利用方案,陈总工程师安排我先参加抢修,做技术工作,到桥梁大队和吉林铁路施工队,与苏联专家带来的技术工人,参加复旧抢修,边干边学,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抢修方案,于1948 年11月7日通车,由哈尔滨经吉林,直通长春、沈阳,为围打长春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好了充分准备。抢修期间,铁二师装备了一些发电机、打桩机、起重机、鼓风机、电锯、汽车等机械和修理设备。
        铁路抢修的战斗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胜利”,“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我随大队于1948 年12月初在新义线,抢通清河门等4座桥梁,挺进山海关。1949年1月14日,配合四支队和铁路工人抢通了滦河大桥,直达天津。在津浦线抢修陈官屯至沧县铁路,见到沿线人民争先恐后为铁路献材料,群众用牛车把钢轨拉到工地,推小车送枕木、鱼尾板等,支援抢修铁路的动人场景,60多公里铁路仅用15天,1949年2月19日铺轨到沧县。进驻德州附近进行休整,在此期间进行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当时,我还是一名铁路员工,经组织考察培养,我光柴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薪俸军人。1950年6月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乘胜抢修,喜迎国庆
        我紧跟中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抢修平汉线南段郾城至驻马店,被毁的56公里铁路线路桥梁。1949年4月18日,又投入抢建淮河木便桥,于6月27日通车,至此,平汉南段铁路贯通。当时处在炎热的盛夏,北方人很不适应,蚊虫很多,为防蚊虫叮咬,只发2尺纱布防蚊,加上伙食跟不上,劳累,皮肤病、疟疾等频发,一些人产生了“下江南,下江南,江南的蚊子等着咱”的怨气。部队稍加整修,7月13日渡江经武昌徒步行军到蒲坼,到7月28日担负抢建蒲圻木便桥。这是武昌向南第一座长409米跨陆水铁路大桥被炸毁,施工中十分艰难,疟疾在连队横行,发生过战士犯病发热在水中淹亡的事故,一个连队有时只有十多人坚持出工。在这种情况下指战员发扬不怕苦,连续作战的精神,仅用半个月时间抢建了木便桥通车,到9月初,开始抢建汨罗江木便桥,材料供应困难,时值伏暑,多人患上疟疾,疟疾致非战斗减员严重,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条件里,指战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0月1日要诞生的鼓舞下,提前8天抢建木便桥通车,受到第四野战军的通令嘉奖。

        四、再接再厉,南下广州
        1949年10月下旬,我们大队和长沙桥工处,抢建363米的耒河木便桥,这是南下衡阳的关键工程。我们领一台柴油打桩机,24小时创造打桩73根纪录,奋战七昼夜,于11月8日通车。我所在一营南下,抢修曲江上的韶关正桥,主要是将60米落水桁梁起复半孔利用:先做好片石木笼基础,在此基础上安装木质吊架起吊北端半孔桁梁。在起吊的桁梁下,我同指战员一起,在此基础上随吊随搭枕木垛,确保安全,桁梁起平做好木排架墩南半孔,架设英式军用梁通车,我们的工作受到广铁坐镇指挥总工程师的表扬称赞。
12月28日列车进入广州,粤汉铁路提前三天全线贯通,受到政务院嘉奖,广东省主席叶剑英主持通车典礼,广州市张灯结彩迎接胜利列车到来。
 
        五、恢复经济,铁路先行
        1950年,全国进入经济恢复时期,铁路必须先行。我们立即转入铁路复旧工程,以适应繁重的运输需求。1950年1月配合桥工队,4月15日提前修复了韶关大桥,转移到南岭支线,完成10余公里线路改善工程,7月 20日停工整编,主要是缩编,师属3个团,团直辖6个连,我被任命钢桥一连技术副连长。二师向湘桂线调动,9月10日师部驻柳州,我大队担负来(宾)睢{南关)铁路卢村至长塘间7座桥梁施工,1951年2月15日完成。然后,我受命带领43名战士组成学习组,配合柳州铁路局第二桥工队,学习钢梁拼铆、起重等技术兵员骨干。一次学习阻单独派出到金城江一带执行拆运钢梁任务中,驻地遭遇当地土匪,我们严阵以待,不远处看见匪徒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拿着武器走过,野战军来人通知,正赶他们进入包围圈,是一场有备而无战的经历。
3月30日,在来、眭段完成桥梁541延长米,铺轨65公里。总计铁二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抢修、修复铁路线路全长1092公里,其中铺轨342公里、桥梁102座,10110延长米。
 
          六、抗美援朝,抢修铁路
        1951年,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入朝参战4个月后,我任钢桥一连连长。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精神,抢修铁路,战胜了美空军对铁路的狂轰滥炸,保障了钢铁运输畅通无阻。当时,我们是白天抢修,晚上通车,当时抢修的时候 ,是非常原始的,就是靠人工,遇山打隧道,遇水架桥梁,在孟中里抢修,突然定时炸弹爆炸,汽油桶都爆炸了,当时把耳朵也炸坏了,满身都是流的血,我负伤以后,卫生队队长对我说,“给你发一个残疾证吧!”我说“我要那个干啥啊!”因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我被批准早回国,但我却坚持留在工作岗位。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必须坚守我的岗位。”美军停战后,我在朝鲜又工作了三年,这三年主要任务是帮助朝鲜来恢复建设,直到1956年才回国。

        七、援越抗美,抢修铁路
        1965年6月29日,我们6团入越,征尘未洗,以临战姿态投入对原有铁路,河内至友谊关238公里铁路改造。为保障运输不中断,将米轨铁路建成混合轨工程。先要拆掉原铺设的有200斤重红木轨枕和小钢轨,再建一根共用轨和米轨、标准轨混合的两条运输通道,战士们称它“三条腿”铁路。开工一段时间,虽说劳累、艰苦,但能按部就班进行正常施工。1965年9月20日11时15分,突然美机A-4B、F105多批次轰炸了宋化大桥,投弹40余枚,1号墩全毁,第1、2孔梁位移3.1米,摇摇欲坠,桥面掀翻损坏130米。我带着技术干部,顶着硝烟跑到现场和连队干部制定了抢修方案并上报,12时50分即获批准。要求24小时抢修通车。6团由我组建抢修指挥所,以6连为主、5连配合,在21日13时43分,提前1小时15分完成通车,开通后24个小时通行27 列火车。越南政府授予6团6连“胡志明流动红旗”以示表彰,打响了入越抢修第一炮。改轨工程在不间断地推进,1965年12月23日提前7天完成任务。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三根轨铁路,运输量提高了18倍,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统一大业。
        一支队所属33个高机连,每连装备9挺12.9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他们经常埋伏在高山丛林中,不停转移阵地,灵活机动地发挥低空火力,集火近战,以较劣势的武器装备,取得了突出的战绩。1965年10月7日,美军一架轰炸机被我防空高炮击落,飞行员跳伞降落在我团3营附近的山区里,直升机来救,刚放软梯就被四周火力赶跑。后来4架攻击机在四周扫射投弹企图救护,11连一位副排长等3人小组,在飞行员附近搜捕,我乘坐三轮摩托车也赶到现场组织,他们3人抱着轻机枪滚下山坡,带着伤冲到飞行员前面,上去一把揪住了飞行员,同时向空中敌机射击,它们灰溜溜地走了。被俘飞行员是轰炸机大队的上校飞行员,由于身负重伤送团卫生队抢救无效死亡。一支队共俘飞行员12人,其中4人伤势过重死亡。美空军在越南战场轰炸,除原子弹没被用,绞尽脑汁使用了上千磅瞬间和定时的炸弹,还有气浪、磁性炸弹、燃烧弹以及子母弹、菠萝弹、钢珠弹、细菌炸弹等。当时敌机初次轰炸宋化桥时,大队参谋胡家利,侦查破坏现场时,发现有两枚定时炸弹。他随即带人排除一枚,另一枚在桥北岸路基里,发现弹迹角度偏离铁道较远,做好标志,待后处理。此后,他摸清了钢珠弹等其他类型的炸弹的构造,掌握了破解技术,先后卸除585枚,引爆3500多枚,他还为部队培训了120名排弹能手,为保障抢修人员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空情报知,出国前请原广州军区培训2名标图员、以此为骨干,组建了对空情报哨,装备了相关器材,配标图员,昼夜收听广州空军司令部远方空情信号,将美机150至200公里范围内活动情况标在图板上。构成支队范围31个情报哨。
一次了解空情返驻地途中,路过仙湖车站,看到10连连长带一个排仍在抢修股道,严令撤出。10多分钟后4架的敌机来袭,轰炸了抢修现场,我乘坐的小车在穿入竹林时也被发现,敌机沿着公路投弹扫射,幸亏司机机智驶进竹林离开公路,避免了损失。事后连队传说我被敌机盯上,美军派飞机追打的故事。
        我先后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做了16年多铁路抢修、抢建和复旧工程的生涯,为赢得战争和国家铁路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潘成忠与夫人宋玉琴
 
 
        作者简介: 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副团长潘成忠,离休前他是铁道兵工程学院铁建系副主任,早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任六团参谋长时是中国访越军事代表团成员。2021年6月27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模样》栏目报道了潘成忠。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