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荐读‖水磨房

  

荐读‖水磨房
 

  梅梓祥导读:

  我童年的时候,对水磨房有模模糊糊的记忆:流水声、石磨声、人声……神秘而美好。

  真不知道农耕时代的“机械”至今在大西北的甘肃还在造福一方百姓。看到祁波在朋友圈发的“水磨房”视频和诗歌,西部风情,古朴如画,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到达久远的年代,欣喜地在公众号发一次。

  水磨房,也称水磨坊,为粮食制作面粉的作坊,井字形的梁柱缠绕粗绳,中间悬吊石磨盘,下扇盘磨经水轮驱动磨面。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河岸的村庄,常有水磨坊星状散落。男人参加农业生产,湍急的渠水打动水轮转动,水磨房里女人们在忙碌,五谷的芳香飘散在千家万户,多么令人神往的田园牧歌图景!

  祁波是从铁道兵队伍成长的作家、摄影家,多年来他不辞辛劳,组织开展铁道兵联谊活动,出版铁道兵图书,与我有过一面之晤。

  水磨 房

  祁 波

  我在流水潺潺的山涧河谷寻觅,

  发现你从遥远的农耕时代走来;

  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诉说着山乡过往的喧闹与辉煌。

  你伫立在炊烟萦绕的河畔路旁,

  吸引着十里八乡崇敬的目光;

  虽然经历过风雨剥蚀的悲壮,

  却用坚硬的齿痕将苦难粉碎。

  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签,

  摆脱豪门世家拥有的专利;

  走进寻常百姓质朴的家园,

  承载着山村的幸福和伤感。

  啊,积淀厚重的水磨房,

  漫长的岁月在这里研磨;

  光阴的故事在这里演绎,

  千年的文脉在这里绵延!

  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用盈渠清水滋润希望的田野;

  飞转的木轮加速实现愿望的能量,

  斑驳的苔藓见证世事沧桑的变迁。

  你是一首古韵悠扬的原野风情诗,

  抒发着山民的憧憬与向往;

  那磨盘飞旋的咿呀响声,

  应和着田园牧歌式的低吟浅唱。

  你是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

  隐藏在时光隧道的深处;

  激情已无法驱动木轮旋转,

  只有用思念织成牵扯游子的长线。

  哪!繁华落尽的水磨房,

  尽管你的笑容失去了灿烂;

  灵魂都永远不会枯萎,
       把一个时代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祁波,甘肃礼县人, 1970年参军,毕业于铁道兵政治学院,历任指导员、师后方基地书记等职。1984年转业后任甘肃日报社记者、陇南市档案局局长、退休后任甘肃西垂文化艺术传媒董事长。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欧洲摄影学会签约摄影师,先后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飞天》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告文学集《苏醒的远山》、《活着,就不应该忘记》,主编《陇南记忆》、《陇南图典》、《崛起的家园》和《永恒的军魂》等军旅系列画册20多部,其中有8部专著和画册被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铁道兵纪念馆和省市档案馆收藏。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