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忆起当年部队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忆起当年部队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今年,距唐山抗震救灾已过去46年,灾后重建的美丽唐山无时无刻不在传颂着当年部队和地方救援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思想境界,滔滔不绝地赞誉着一代又一代新唐山建设者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如今的唐山旧貌变新颜
 

  北京军区、铁道兵部队等参加的“抗震救灾,人定胜天”的豪迈气场和战斗精神更是令人动容,并载入伟大中华史册,同时也成为不可多得的世界精神文化遗产。我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1师51团服役,唐山地震发生以后,我随部队直接参加了抗震救灾斗争,每当想起部队生活,忆起唐山抗震救灾的动人场面便情不自禁,感慨万分。

  (一)唐山重大灾情牵动军人拳拳报国之心

  公元1976年7月28日拂晓,当大地还处在静谧之时,一阵阵地动山摇式的晃动伴着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突然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这时只见我们连队绝大多数战友迅即跑出了营房,虽然大家一时有些着慌,但却没有人知道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待连队早间广播响起时,大家方知几个小时之前发生的震惊事件乃是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强烈地震,而且波及到京津冀部分地区。此时,我们的心情倍加沉重,军人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油然而生。


  唐山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破坏,引自史料。
 

  7月30日,我所在的铁11师51团便接到了赴唐抗震救灾的命令,军人以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和听从指挥为天职。连队经过短暂的准备工作之后,遵照团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于7月31日下午离开营地,我们出征时乘坐的是部队解放牌大篷车,连队除了安排一个排的兵力由指导员雷洪玩负责留守外,其余100余人全部由连长李石飞挂帅奔赴前线。车辆在团部快速集中后,几十辆绿色军车便一路向东南方向浩浩荡荡有序前行,非凡的气势令人心生感慨。

  时间就是命令,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汽车长途颠簸,我们于次日上午10时许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唐山中心城区,这一天正好是“八一”建军节。

  在艰难行进到灾区之后,所看到的是遍地狼藉,一片废墟,市区所有的建筑物皆为残垣断壁,无一幸免。穿市而过的主干道在如期到达的救援部队想方设法排除路障后,保证了汽车的畅通,而遇难的尸体则成堆地摆放着或集中在大翻斗里等待运送安葬。受伤的难民则视伤势轻重情况分类被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帐篷等待救援或就地养伤。由于地震发生时正处在盛夏酷暑季节,部队进入市区后那血腥味和腐尸发出的恶臭味不时迎面扑来,即便带上了防护口罩也难以抵挡令人作呕的气味刺激。天空中多架飞机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不停地在寻找目标:有的执行低空抛投食品救济灾民,有的则争分夺秒运送重伤员至灾区以外的医院施救……此时的灾区救援人员比比皆是,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抢险救援队伍,高度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人定胜天”的坚强战斗意志。

  我所在的部队主要执行铁路抢修任务,汽车驶出市中心后空气开始变得清新起来,与之前的恶臭味形成巨大的反差。迷人的冀东北风光也让我们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心生恨意,很不忍心目睹大好河山遍体鳞伤遭受不公。在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尽管沿途的视野里时而出现地面裂缝塌陷的情况,但笔直的公路和军队赶赴救灾现场急不可待的心情使行军速度明显加快,约莫下午3点钟,我们便到达了指定的救灾地点——丰南火车站。连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搭好住宿帐篷便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当时丰南站停放了数节装满了重伤员的车厢等待铁路抢通运送出境,耳闻目睹伤员的呻吟和痛苦求助的神情,我们部队的干部战士心情都非常沉重,恨不得通宵达旦一鼓作气把被破坏的铁路抢通,以尽量减少灾区人民的痛苦。经过连续2天的苦战终于把这条生命线抢通。看到等待了许久的伤员可以乘火车离开灾区,我们悬着的心方恢复了些许平静。论当时的抢修条件可谓是非常艰难,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断电,我们的连队刚到抢修现场时,很多战士在口渴难耐的情况下,趁短暂休息时于附近河流取水饮用,不料无一幸免地染上了疾病,有的闹肚子,有的拉痢疾,大家一时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后才知道是上游水道漂浮着多具人畜尸体严重污染河水所至,在那种特殊环境下,连队干部战士却没有一个人抱怨,而所患的急性肠道感染疾病也及时地得到了有效医治。在抢修铁路的过程中,部队的生活和官兵的健康问题曾一度引起了部队师、团首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水污染事件发生后,部队用水,用电的问题及时得到了妥善解决。在抢修最为紧要的时刻,我们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开国中将)还不辞辛劳特意从北京驱车直奔抢修现场,零距离慰问部队并同广大官兵一一握手寒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军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铁道兵部队吴克华司令员亲自到一线研究铁路施工方案,引自史料。
 

  丰南站抢通之后,部队又迅速转移到野鸡坨地段接受新的抢修任务,在这里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地震的猖狂和破坏力的巨大,余震竟能使铁轨上下波动和大幅地扭曲。我们连队一边同余震作斗争,一边则争分夺秒投入抢修,大伙儿以娴熟的技术拆旧轨,换新轨,填充道渣,拔道等,在炎炎烈日下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的干部战士比比皆是,挥汗如雨的战斗场面及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作风令人动容。抢修工作虽然艰苦,然而战士们的精神生活却丝毫也不空虚,中国铁路文工团,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铁道兵文工团等文艺团体轮番到现场慰问献艺,他们精彩纷呈的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像后来成为著名歌唱家的马玉涛,耿莲凤等人在那时就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了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文艺战士不辞辛劳地频繁演出,他们的敬业精神同样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二)设法搭建防震棚解除灾民后顾之忧

  铁路干线抢通告一段落,连队随即被派往唐山市东郊古冶唐家庄执行搭建简易防震棚的使命。古冶当时是著名的开滦煤矿矿区所在地,那儿人口密集,楼房林立,在强烈地震的蹂躏下,矿生活区的楼房绝大多数被毁,不少楼房在地震发生时外墙率先倒塌。据当地人讲,地震发生的刹那间,还在睡梦中的人们随着外墙轰然倒塌来不及多想就往楼下跳,结果跳楼者非死即伤,若老老实实呆在屋内躲难,逃生的机会反而大增,诚然,这只是后话,当时谁也没有避难之经验。到了古冶,我们连队在满是新坟茔的地段找了块空地搭好帐篷作为营房,虽然开始大家感到有点胆怯,但一想到灾区人民遭受了如此深重的灾难,恐惧心理也就慢慢消失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惜冒着危险上残楼拆门窗,回收旧木料,我们在拆门窗的时候余震还时有发生,可谓是险象环生,而这些却也难不倒我们军人。然而,最令我们难以接受和感伤的是:9月9日下午,当惊悉毛泽东主席逝世的噩耗时,我们一下子深陷巨大的悲痛之中,那低回的哀乐始终萦绕于耳,令我们不禁潸然泪下,人们无不忧心忡忡,一时显得格外的迷茫和无助。作为人民子弟兵,此时唯有化悲痛为力量,多为灾区人民作贡献来互相安慰,寄托哀思。在古冶唐家庄的日日夜夜,我们部队拼着命为当地老百姓盖了不少简易防震棚,使他们住有所居,解除了后顾之忧。看得出灾区人民住上了防震棚时对人民解放军的感恩和崇敬之情明显写在脸上刻在心里,而我们的实际行动对于不少失去亲人的灾民来说也的确是很大的精神慰藉。

  (三)加固密云水库不辱军人使命

  唐山地震波及到周边京津很多地方,其中北京密云水库大坝受大地震影响尤为明显。密云水库地处密云溪翁庄,水库承担着北京市生活用水和周边农田庄稼水利灌溉,库区山峦叠嶂,水光潋滟,绵延的青山夹着碧水环环绕绕如同人间仙境,美丽至极。密云水库既是燕赵之地最大的水库又是首都北京的掌上明珠,战略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唐山大地震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这座坚强的库坝,但也对它造成不小的伤害,大坝多处出现明显裂缝,一旦发生不测将给京城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因而,抢修和加固密云水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加固大坝需要大量的石料,部队把开采片石作为头等大事。我们撤离唐山转至密云溪翁庄时,已近初冬时节,我们的营房就驻扎在离准备开采的黄瓜山附近。黄瓜山是一座岩石山,周长约三四千米,高度在百米左右,我们连队的主要工作是担负开凿安放爆破炸药的巷道,作业实行三班倒,打钻,放炮,出碴交替进行24小时不停运转。在施工最紧要时段正是三九严寒,密云的冬季非常寒冷,遇有风沙来袭时更是雪上加霜,可谓是又冷又脏。连队自建的简易营房很难完全抵挡风沙的侵袭,一天下来被褥、床单上都沾上不少沙尘,居住条件异常艰苦。在部队进入溪翁庄不久因工作需要,连队把我从班排调到连部当统计员。搞统计工作虽然不直接参与施工,但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到工地量进尺,记工时,如实记录连队的施工情况。连队伙房随时提供馒头和玉米糊糊以便交接班人员食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安放爆破炸药的巷道,洞穴全部开凿好,总长度达200余米。巷道拐弯抹角长短不一,俨然就像一个迷宫洞,爆破使用的炸药仅我连一个工作面就安放了近百吨。定向爆破的那天,附近的部队人员和老百姓被疏散到离爆破点尚有三四公里的东边小山上,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只见偌大的黄瓜山拔地而起,霎时天昏地暗,爆破之前黄瓜山上空那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被大爆破扬起的尘土所覆盖,过了许久才趋于平静恢复日照。自盘古开天地就巍然屹立的黄瓜山倾刻间如五马分尸不复存在,但带来的利好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石块,完全可以满足水库大坝的需求。黄瓜山大爆破是我有生以来首次亲眼所见的宏大而振奋人心的场面,爆破的成功也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美中不足的是爆破过程中竟然有一些石块似长了眼睛一样飞向附近的北京第八机床厂,将该厂大楼玻璃砸碎多块,好在无人员伤亡。

  有了足够的石材,我们连队抓住机遇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向加固水库大坝。连队驻地离大坝有六七公里路程,去大坝施工每天都由团部指派车辆接送,气势巍峨的密云水库大坝工地分布着全团十几个连的兵力,加上一些兄弟部队的参战,劳动场面甚为壮观,在坝顶的东侧军用广播不停滚动播报指战员你追我赶,忘我劳动的动人场面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精神,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我们连队提供的广播稿件由我执笔,战地的锻炼,战友的劳动热情使我深受感染,同时也激发了我从此热爱上了通讯报道工作。我觉得在抗震救灾的特殊历史时期能够为战友的工作打气鼓劲,意义非凡,倍感荣耀。



 

  76年唐山大地震,密云水库主坝当时遭震烈破坏;铁道兵11师部队与北京市有关单位,军民奋力抢险加固。如今的密云水库储水池满满,风景如画,令人欣慰。

  在历时9个月的抗震救灾征战中,我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迹,然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一员,能够不落一天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心里很是踏实,扪心自问这个兵没有白当。集体荣誉感更是让我常常激情满怀,深感骄傲和自豪。回想起那场与天斗,与地斗的伟大抗震救灾斗争仿佛就在昨天,这也成为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奋斗经历,悠悠往事时常会激起我的遐想和美好回忆。部队的教育和培养更是使我终身受益匪浅,假如还有来生,还有机会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军旅之路。



 

  沙通铁路1972年10月开工兴建,由铁道兵部队调集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师和舟桥团、机械团和通信营担任施工。由铁道兵东北指挥部组织指挥,铁路沿线省、市动员民兵配属部队施工,最高时施工人数达20万人。经过8年的艰苦施工,1977年12月4日在滦平县马营子乡南大庙村胜利接轨通车。1980年5月1日正式建成交付运营。引自史料,

  高光顺,江西鄱阳县人,1976年3月至1979年4月在89351部队服役,历任9连战士、统计员。退伍返乡后先后在江西省乐平矿务局和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爱好写作,现已退休,暂居浙江宁波市。

  (高光顺文、周永强插图)

       图片说明:
       1、第地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周永强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