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忆永军战友

    我的好兄长,好领导李永军战友,因病医治无效,于二〇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二十二时十五分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在外地,主要还是身体原因没能送上最后一程,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历历往事总是萦绕于脑际,不吐不快。

  我与永军书记相识于一九八0年末,那时他从铁道兵东北指挥部回到八师,在师组织科工作。我带着师土方机械营并入三十六团编为四营。他与干部科李干事陪同张景喜政委同全师正营以上干部谈话,我们在通霍线科右中旗石灰窑车站相识。

  八五年他到三处(原38团)任党委书记,我们同住河北省涿州市,三处在冠云路北,一处(原36团)在冠云路南,我俩又成了斜对门的邻居。后来他调局任党委副书记、书记。我九二年底调局工会任职。到他退休我俩朝夕相处了十七年。而他退休后的这近二十年中,我们交往更频,少了上下间的隔层,交流更为广泛、随意。

  永军书记长期做思想政治、党务工作,算不上很健谈,但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极强,大事把握准确,善于思考,作风民主,心系职工群众。为下属办了不少实事,解决了诸多职工的实际困难。将我经手的几件事叙述如下。

  下决心改善局机关的住房条件。

  局机关的办公楼及住宅虽然是我们兵改工时新建的,但受当时各种因素限制,仍按原部队标准修建的,面积较小,设计也不尽合理,到九六年想逐步改善一下,便盖了部分处级楼,这分房的任务交给了我,我接手后,与分房领导小组一起,详细清理了房源,参照以前的分房方案,拟定出了新的分房方案。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时,各层面都提出了不少意见,有的还非常尖锐,尤其是局医院的领导及相关人员,意见强烈,一定按机关同等条件参与。我也觉得有些意见虽然偏激但也有他的合理性,突出的矛盾是老同志要照顾,尽管已经不在领导岗位,有的已经退休,但他们过去为单位做出了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子女都献给了军队和国家建设事业。而年轻的又是现在企业的骨干,主要工作要靠他们干,他们的情绪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将收集到的意见梳理后,向二位主官作了详尽的汇报,金传培局长和李永军书记听后随即更细致地了解了一些情况,非常尊重大家的意见,确定按现有的处级干部职数,缺多少套盖多少套,一起参与分配,一步到位。这次住房调整,从普通员工到局领导都得到了改善。为后面的大幅度提高创造了条件,到目前止,十八局机关的住房条件在当地也数上乘。

  为退休职工着想,单位出资给予一定补贴。

  改工后前几年,我们的队伍比较年轻,几乎没有退休的,所以大家对退休金普遍都不太在意,尤其是社保制度改革后大家也没太关注,为职工上缴部分往往从企业利益考虑较多,缴的较少,这样职工退休后计算工资影响很大。我们有位老同志退了,待拿到工资后与我们系统同在天津的一位同学比较少不少,李书记知道后,指示我们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提出建议。随即我们通过市总了解了计算退休金的所有文件规定和相关的做法,也了解了我们系统兄弟单位的情况。通过了解证明我们单位的退休金确实低,我们分别列出了六五年,七一年参加工作的一个处级干部到六十岁退休后工资少收入的数额。后经领导同意,通过会议研究决定由单位出资予以补助,据说该补助到二〇一六年退休的停止了,此前退休的仍享受该项补贴。

  注重工会组织建设,关心工会干部的成长。

  兵改工后各级成立了工会组织,而工会的工作部门比党、政工作部门低半格,较长时间影响着在工会工作同志们的情绪。随着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为把企业这个利益共同体,如同建家一样,建成和谐企业,我们向党委提出了工会组织编制问题,李书记认真的听取了汇报后,同意了我们的建议,工会各部室升为正处级。此事得到上级认可,很快中铁建系统都照此办理,接着各处级单位也由付科升为正科,这一举措大大调动了广大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全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困难单位着想,为其排忧解难。

  九九年,建工处蓟县机械厂因种种原因停产,长时间没发工资,职工生活遇到了困难,大家难奈,反映到局里。

  李书记向我做了具体交代要求我尽快掌握情况研究解决方案。我与相关工作人员在厂里住了一段时间,通过观察了解,走家串户,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该厂自改工后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和大家的诉求。总的感觉,厂址所在地并不偏远,但各方面与外界则格格不入,有些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有些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要求我苦口婆心地做了解释,让他们安下心来,一是解决生活费,二是马上恢复生产,只有生产才是自救!

  我列出了急办、缓办、自办,局帮办等具体意见后向局长赵广发,书记李永军汇报。我建议急办的事,只有局帮办才能解决,那就是局借给他们50万元,先发一部分欠发的工资,让职工生活有着落,一部分用于生产,钱到马上开工,因为他们生产的火车车厢上的缓冲器质量很好,很受厂家欢迎,只是没有周转资金。两位主官听完汇报,对机械厂的职工深表同情,当即决定借100万,专款专用。当消息传回厂里,全体职工热血沸腾,拍手称好,有的喊感谢局领导的关怀!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很快投入生产,使该厂持续、稳步发展多年。

  李永军战友走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在!
                                                                                                                                                                             清明 于海南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