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生命因痴迷音乐而精彩 ——记作曲家赵伶俐


  

         
生命因痴迷音乐而精彩

  ——记作曲家赵伶俐
 

       他的歌,闫维文、吕继宏、万山红等著名歌唱家都唱过;他创作的千余首音乐作品,有近百首获奖,其中不乏全国大奖。他就是一生痴迷音乐的科尔沁音乐界颇有影响的作曲家赵伶俐。
 


 

  六年军旅 初涉音乐路跳动着快乐音符

       1954年,赵伶俐出生于通辽市开鲁县五部落农场(后改为辽河农场)。军人转业的父亲是农场一位政工干部,会拉小提琴、二胡、手风琴,还会吹竹笛。做家务的母亲从骨子里喜欢唱歌,好多科尔沁民歌都会唱,音调还特别准。正是受这种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他从小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喜欢吹笛子。上初中时,他就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主力,并经常随校宣传队到农场所辖的10个分场巡回演出。
 


 

  1970年12月,16岁应征入伍的赵伶俐,来到了驻扎在黑龙江省嫩江县的铁道兵9师43团直属修理连。指导员见他有文艺特长,便安排他专门学练手风琴和唢呐。几个月后的团里一次文艺汇演,他的音乐才华得以显露,从而被调到了团文艺宣传队。在那里,他拉过二胡、小提琴,吹过笙,弹过三弦。后来,宣传队还从直属连调来6名女兵。至此,这支队伍不仅壮大了演出阵容,还结束了以往清一色男兵的历史。

  这时,宣传队还特地从齐齐哈尔铁路局请来专业人员给队员们指导,所排节目有演唱、舞蹈、快板、相声、话剧、歌剧、京剧等等。此时赵伶俐的定位是小提琴与三弦的演奏,但在有的剧中也演出一些角色。

  一台丰富多彩且兵味十足的节目排练完成后,赵伶俐与队员们就背着行李乘坐解放车前往大兴安岭林区的部队慰问演出。而在去往各个连队之间的山路,冬季要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夏天还得忍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一年要为每个连队至少演出两次。由此,他们每年除了短期在团部排练节目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奔波在演出一线,给官兵送去欢乐和温暖。每次到基层演出,赵伶俐看到那些常年驻扎在山里的战士那种兴奋与开心,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了!

  1977年3月,赵伶俐脱下了心爱的军装。“6年的军旅生活,使我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意志品格得到锤炼,音乐养分得到积淀,这是我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赵伶俐动情地说。
 

图片

 

       不倦求索 终于叩响音乐神圣殿堂的大门

  1977年4月,赵伶俐顺利地进入了哲里木盟歌舞团(后改为通辽市民族歌舞团、又为通辽市乌兰牧骑),担任小提琴演奏员。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创作一些歌曲。

  他还清楚记得,创作的第一首歌曲《小河从草原上流过》,就被中国唱片社选中,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那时信息闭塞,直到两年后一次随通辽吉剧团去长春演出,我才在一家书店无意中发现收录自己作品的这张唱片。当时我真是欣喜若狂,每张3角钱的唱片,一下就买了3张。回到住处,我恨不得马上找个电唱机播放,翻来翻去地看,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

  不久,他还从这首歌的演唱者张远平那得知,当时的钢琴伴奏藤失初先生给予了自己很高评价:“他用最简单的音乐素材写就了一首清新、秀美、极富草原特色的好歌。”也就是这首歌,使赵伶俐更加热爱音乐创作,并坚定了一生创作音乐的方向。

  此后,赵伶俐像着了魔一样跑长春、进北京、上首府,参加各种音乐培训班、研讨会,努力学习创作技法,潜心钻研创作规律。他还到处拜师学艺,如:创作歌曲《青藏高原》的北京作曲家张千一,创作歌曲《金梭和银梭》的吉林作曲家金凤浩,创作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的作曲家尚德义,创作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自治区作曲家阿拉腾奥勒,他都曾拜其为师。一次次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可谓受益匪浅。

  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选派赵伶俐去吉林省艺术学校学习视唱练耳与和声学。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提高专业创作水平的绝佳机会。可当时他刚刚组建小家庭,每月的工资一部分还得用来购买专业书籍,妻子是普通工人,儿子刚刚2岁,生活有些捉襟见肘,但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为时3个月的学习。按规定,单位只负责学费,食宿自理。为了节约开支,他通过战友借宿在距学校较近的一个单位。课余时间,他只能在料峭的寒风中坐在广场石凳上默默钻研,饿了就近去小餐馆吃碗面条,晚上那个单位下班后才能去收发室借宿。

  1982年,赵伶俐被调入通辽市群众艺术馆。十分珍惜这一机会的他,每次到五旗二县做文艺辅导,都注意收集当地的科尔沁民歌;还走进民间艺人的家里,听取在歌本和舞台上根本看不到的歌。后来他担任了《哲里木艺术》杂志音乐编辑,这得天独后的工作环境,又使他多次参与科尔沁民歌的收集整理工作,给了他不尽的音乐滋养,并能够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及风格。

  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赵伶俐,1985年又走进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进修理论作曲。两年的时间,他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汲取着艺术的营养,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乐理、和声学、曲式学、音乐美学、歌曲作法、作曲法、中外民族音乐史等12门专业课程,得到李博文、赵汝德、赵金虎先生真传。暂且不说他在学校如何手不释卷地刻苦学习,就说他寒暑假回家往返路上遭的罪吧,在拥挤不堪的列车车厢里,白天只能站着,晚上就钻进三人座椅底下睡觉,求学路上的付出与艰辛可见一斑。

  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地求索,使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程度,并逐渐形成了旋律自然流畅、清新灵动、作品形式多样、适应性极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图片
 

       厚积薄发 迎来音乐作品创作的黄金期

  有过6年军旅生涯的赵伶俐,永远割舍不掉兄弟般的战友情谊,以及对部队的无限感激。所以,他满怀深情地创作了数十首军旅歌曲。如:《军旅情怀》《难忘军旅战友情》《我只爱你兵哥哥》《还想再当一次兵》《老兵本色》《我思念的唐古拉》《飞雪的高原》《咱村有个复原兵》等等。

  谈到《沿着铁路走》这首歌,赵伶俐告诉我,歌词是刘长江、王跃联手创作的。当他看到“铁道兵的情感永远不生锈”,深感意韵无穷。而那“两条铁轨一辈子爱不够”,却让他禁不住热泪盈眶,内心音符喷涌而出,一气呵成谱就曲子。这首歌,在中铁十九局春节晚会上由歌唱家张远平演唱,引起不小的轰动。后通过网络发布,在全局3万多名职工特别是老铁道兵中反响更为强烈,仅应老兵索求,就先后发出几十次伴奏音乐。

  “十七八岁花季里,你穿上了绿军衣……”为纪念一批批曾在铁路建设中奉献过青春年华的女兵们,赵伶俐与铁九师文宣队最后一任队长齐石,通力创作了歌曲《老铁的女兵你了不起》,并由战友崔常顺制作成视频,在全国各地的男女铁道老兵中引起共鸣,勾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文化的力量是任何物质力量都不可替代的。2012年1月1日,《我是兵团,我叫兵》拉开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届文艺汇演序幕。赵伶俐创作的大型歌舞《兵团赞歌》乐曲,以雄壮威武、气势恢宏的旋律,撼人心魄,展现了兵团新貌和兵团人的风采,也激励了兵团儿女作出新贡献的热情。

  “一个农村孩子能有今天,是科尔沁草原哺育了我,造就了我。”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赵伶俐对故乡最真挚的情感。也正是缘自他内心这份情感而创作的赞美家乡的歌,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听众。如:《科尔沁我心中最美的歌》《马头琴》《忘不了草原人们一片情》《开鲁我可爱的家乡》《放歌草原》《马兰花》《请到草原来》《走进扎鲁特》《科尔沁欢迎您》《我的奈曼我的家》《记忆科尔沁》《库伦欢迎您》《八百里科尔沁是我家》等等,都充满了他对草原的眷恋和依赖,一经推出,就被广为传唱。赵伶俐感慨道:“科尔沁草原是我的根,民族文化是我的魂,这是我音乐创作灵感的源泉!”

  安代舞是科尔沁草原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安代音乐则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伶俐还有幸与“安代”结下3段“音缘”:1989年改编的安代音乐,参加了进京演出;2005年改编的安代音乐,几乎各地跳安代舞都用这个音乐版本;2007年,为开鲁县乌兰牧骑创作了大型音舞诗音乐,并对其中安代音乐进行了改编,此曲一直作为该县乌兰牧骑的保留节目。

  交谈得知,3首安代音乐的改遍,赵伶俐均在遵循安代音乐原素的基础上,筛选其中具有流传性、普及性鲜明的音乐部分加以设计组合,突出展示了安代音乐中的欢快、热烈气氛。他还大胆地借鉴了一些科尔沁民歌的音乐元素,用于丰富安代音乐的形象和情绪。他说:“安代舞蹈艺术在不断改革创新,伴生的安代音乐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我能为家乡安代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些努力,也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使命。”透过这番话,让我看到了一位草原作曲家的赤子情怀。

  改革开放带来日新月异的巨变,更加激发了赵伶俐的创作热情,写出了《酒歌唱起来》《荒原篝火》《庆丰收》等大量讴歌新时代的作品。1989年,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赵伶俐与作词家高洪亮刚刚踏上奈曼旗德胜乡这片土地,就被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感染,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德胜是个好地方》,久唱不衰。

  赵伶俐手中紧握的笔还触及祖国的重大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2007年夏季,赵伶俐与作词家王跃、歌唱家邢刚来到施工现场采风。当看到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日夜奋战的场面,以及即要竣工的跨海大桥犹如一条卧海银龙盘飞在杭州湾上,音符喷涌而出,很快创作出雄壮豪迈的歌曲《大桥飞跨杭州湾》,一直传唱至今。

  有着家国情怀的赵伶俐,还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了很多主旋律歌曲。如《烛光照》《村魂》《我多想》《丰碑》《绿色风采》《辽河人辽河魂》《保安农场我可爱的家》等。

  一首首佳作的推出,各种奖项也不期而至。《马兰花》获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只知道你是消防兵》获广东公安消防总队征歌创作金奖,《请喝一杯参芪茶》获吉林“人参杯”征歌二等奖;《金银花》获全自治区群艺馆技能创作三等奖,《科尔沁草原我心中的歌》获自治区“金马杯”声乐大赛创作奖,《做个好官》获自治区反腐倡廉歌曲评选三等奖,舞剧音乐《悠悠玉龙情》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金奖, 《马头琴》获十二省市大学生教师歌曲大赛银奖,《雕花的马鞍》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环杯”新歌创作奖,舞蹈音乐《安代》获文化部创作荣誉奖,《天蒙人之歌》获文化部“华光杯”创作铜奖,《酒歌唱起来》获“中国杯”共和国六十年征歌银奖,《孝庄文皇后》获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作曲一等奖,《女儿梦》获国家计生委征歌一等奖,《农民我慈祥的母亲》获全国广播电台交流节目金奖。

  2010年7月8日,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化局还为赵伶俐和高洪亮举办了个人词曲作品演唱会,并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纳森主持晚会,这是草原人民对他几十年音乐创作的充分肯定。
 

图片
 

        夕阳路上 尽情谱写多姿多彩的人生

  “除了不按班按点之外,我每天比上班还忙!”交谈得知,2012年7月作曲家赵伶俐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工作岗位。心中虽有些不舍,但他没有别人那种失落和惆怅,反而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且拥有大把可自己支配的时间。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使他仍是笔耕不辍,痴迷于音乐创作,奋力向人生的大目标攀行。

  翻阅他案头的作品,我吃惊得发现他在退休的几年里,竟创作了100多首作品。如:《忘不了》《团结比金子都贵》《锦绣海棠红》《火焰蓝》《情暖百姓》《心在草原》《嘎查书记》《你是这样的人》《劳动最光荣》等等。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深情回信,感动了乌兰牧骑队员,也激发了作曲家赵伶俐的灵感,很快创作出了歌曲《乌兰牧骑又出发》,唱出了草原文艺工作者永远做草原 “红色文艺轻骑兵”的豪情。

  如何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讲述新西藏的故事,这也是赵伶俐为之思考和努力的问题。2020年,他在雪域高原体验生活,倾心倾情创作出由刘长江作词的歌曲《喜马拉雅》,后交由月兰演唱,让听者一起感受今日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网上发布后,深受听者喜欢,大家纷纷点赞。

  “亲爱的老公孩子,我就要出发,来不及说太多心里话,只把剪掉的长发留下……”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他又奋笔将王跃作词的《只把长发留下来》谱成曲,并交由包晓红演唱,赞颂不顾生死、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一时间,网上点击量超百万。这首歌还被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同心战“疫”》原创作品集收录,在全国发行。

  交谈得知 ,平时只要哪家单位有需求,赵伶俐都会去给辅导、讲课,给乐队指挥,偶尔还当个评委。花甲之年的他,还从他千余首音乐作品中选出百余首精品力作,编辑成歌曲集《人生如歌》,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此可见,他退休后生活得充实快乐,他的音乐人生更为多姿多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觉得用唐代诗人刘禹锡这句诗来形容赵伶俐晚年生活最为恰当不过了。

  谈及几十年的人生感悟,赵伶俐说,人啊!要珍惜每一份工作,很多重担你挑了,很多事儿你做了,这就锻炼了你、历练了你、考验了你,对你以后的成长大有益处。我非常喜欢泰戈尔所说的:“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他还说:“一个人心态很重要,一旦拥有常怀感恩、乐观豁达的心态,就能平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把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这是最大的财富。”

  当我带上厚重的歌曲集起身握别时,作曲家赵伶俐又放开了他那洪亮的嗓门:“我这辈子啊,最为难忘和感谢的是,得到了部队、歌舞团、群艺馆的历练,并得到战友和同行们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音乐创作;最为欣慰和兴奋地是,自己作品能得到听众认可,在社会上传唱;最为开心和幸福的是,静静地品味自己的作品,回忆创作的一些美好过往;最为困惑和苦恼的是,创作出作品没有对接环节,不少好作品现在还是一张纸!”

  说罢,作曲家赵伶俐又是一阵爽朗开怀的大笑,而这本质使然的豪放、坦荡、豁达、执着、谦和、乐观的笑声,就似他那一首首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音乐,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刊发于2022年1月5日《通辽日报》文娱版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

上一篇:腊梅花开香自来
下一篇:光荣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