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红五月”  之四—— 巩乃斯林场抢运木材


     
         新疆的五月,气温升高,冰雪融化。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抓住施工的黄金季节,大战红五月!
         我们铁五师廿二团承担凿通八一隧道的艰巨任务。
         八一隧道位于阿拉沟八一公社(现和静县阿拉沟乡)附近,岩层破碎,地质结构复杂。隧道呈螺旋状上升,进口与出口高度相差几十  米,无论是上道坑顶部掘进还是下道坑边墙开挖,都需要安装模型板浇筑混凝土和用大量的回填木支撑,木材的用量很大。所需木材多是从内地用火车皮运往新疆的吐鲁番大河沿车站,再用汽车运到阿拉沟仓库的木材加工厂加工。连接新疆和内地的唯一一条兰新铁路运力紧张,运输木材的车皮经常不能按时到达,远水不解近渴。后勤物资部门争取到了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从天山深处的巩乃斯林场调运木材,汽车连承担运输木材的任务。首趟抢运木材的车队出发前,廿二团后勤处蒋福海处长到汽车连作战前动员。蒋处长要求汽车连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任务。李祯忠指导员和雷建忠连长作了工作部署,车队由老兵新车组成,战斗力强悍!老汽车兵有1968年入伍的成都兵,有1969年入伍的云南、湖南、广东、河北兵。他们都是参加了成昆铁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专用铁路修建后进新疆修建南疆铁路的老兵。他们曾驾车穿梭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旁边的悬崖峭壁之间,技术经验无与伦比!新车均是国家刚为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装备的新解放牌货车,我们接车后刚跑完初驶磨合。执行首趟到巩乃斯林场抢运木材任务的车队由廿二团后勤处焦副处长亲自带队。老首长是山西籍老革命,不顾路途遥远亲临一线指挥,是我们年轻战士学习的好榜样!
         车队从阿拉沟八一公社部队驻地出发,首先翻越奎先达坂,过乌拉斯台,到巴伦台后右转,再翻越查汗诺尔达坂后进入无人区。无人区是蒙古族牧民的夏季牧场,毎年的5-月,和静县的蒙古族牧民会转场到此地区放牧,10月初就转场回和静县过冬去了。有大半年的时间此地就成了真正的无人区。初走此道,路况不熟,两眼紧盯前方,双手紧握方向盘,不敢马虎。仿佛觉得车窗外的风景很美,却无心观赏,心里急着完成任务,天黑前必须到达反修桥食宿站。反修桥是建在流往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一条河流上的一座公路小桥,也是当年巴伦台经那拉提到新源县城之间唯一可供食宿的地方。如果错过了此地,真就要风歺露宿,沐雨栉风了。战友们不由得都将油门踏板踩到底,任凭车辆在搓板路上颠簸,丝毫也不肯放松。乌鲁木齐时间23时左右,车队顺利到达反修桥食宿站。食堂的馒头和玉米面粥味道不错,只是水煮冻白菜不对我们这些南方兵的口味。我从驾驶室里拿出了仓库的军需保管员徐茂斌战友给我的军用罐头,用喷灯加热后,香味引来了战友们。僧多粥少,追逐打闹,战友们全忘了一天的疲劳。填饱肚子后,战友们躺在大通铺上用自己的方式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成都兵讲起了成都平原的故事,云南兵、湖南兵、广东兵、河北兵也各自讲着家乡的段子,笑声不断。焦副处长也实在是太累了,管不了战友们讲的段子是素还是荤。不一会,房间里的笑声停了,只有鼾声起伏。  
         第二天中午,车队翻越艾肯达坂后到达巩乃斯林场,我利用林场工人装车的时间到四处看看。巩乃斯河水清彻透底,喝着带甜味。蓝天下,白雪皑皑的天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出万丈光芒,这也许是宗教界人士说的佛光吧?其间不时飘过几朵莲花般的浮云,不知是天在动,还是天山在动?伞状的天山雪松身披禄装,由远及近挺立山岗,象威武雄壮的士兵。低头一看,左脚踩着嫩禄的小草,右脚踏着各色野花。不忍心践踏它们,可又找不到可以落脚的空地。只能用移动的目光去饱览巩乃斯的美景。绞尽脑汁地想找出几句诗句自吟一番,却都与巩乃斯的此情此景格格不入。只有眯着眼如痴如醉了。正在自我陶醉中,远处传来了林场工人的呼叫声:解放军同志,车装好了。心中尽管有一万个不愿意,还是要走了,要去完成任务了。
         返程途中,老兵遇到新问题。‘车队离开巩乃斯林场后,沿巩乃斯河上坡。坡度不大,但明显感觉车辆动力不足。刚开始翻越巩乃斯艾肯达坂时还可以缓慢前行,越往上爬,坡度越大,任凭我们减档加大油门,车辆干脆停下熄火了。油电路故障对于老兵们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首先检查化油器浮子室油平面,怠速时油平面正常,节气门猛加大时油平面快速下降,直至熄火。老兵们异口同声,供油不畅。再检查汽油管道,无渗漏情况,一切正常。拆开汽油滤清器,只见新解放的汽油滤清器与老解放的汽油滤清器构造原理是一样的,但滤芯变化了。老解放的汽油滤清器滤芯是网状的,有无杂物一目了然,手到病除。第一次见到新解放汽油滤清器的滤芯是陶瓷状的,表面看上去白白净净,无任何杂物。只好安装复原,起步前行。不行,还是老样子。1968年入伍的成都兵朱福安冒着手被进排气管高温烫伤的危险,边拆汽油泵边说:新车的汽油泵应该沒有问题。但是,整个油路都检查过了,沒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有检查一下汽油泵了。汽油泵的泵膜完好无损,工作正常。用手压下汽油泵挺杆,进油口吸力很强,松开挺杆后出油口的压力很大,汽油泵没有问题。安装好汽油泵后,还是不行。战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整个油路都检查过了,沒有发现问题,可仍然是供油不畅。当时天色已晚,沒有时间再折腾了,天黑前必须赶到反修桥食宿站。
         老兵们虽然沒有时间及时排除这个奇怪的油路故障,但是采取应急措施的经验是充分的。只见朱福安老兵拿出一根皮管爬上货箱,迅速将皮管固定在备用的大油桶上,用直流的方法将汽油注入化油器的浮子室。油路正常了,发动机的功率强劲。车队按时抵达反修桥食宿站。
         战友们躺在反修桥食宿站的大通铺上,沒有人再聊家乡的故事,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油路故障。文化基础好的战友讲汽车构造理论及工作原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战友谈亲身经历。讨论了半天还是无法给这次新遇到的油路故障下结论。最后,还是疲倦占了上风,房间里又一次响起了鼾声。
         第二天一大早,朱福安战友就起床了。他把汽油滤清器的陶瓷滤芯
         拆下后放到一边不用,再把汽油滤清器安装好 ,发动检试。无论节气门开多大,化油器浮子室的油平面下降到正常高度后就稳定了,发动机工作状态正常了。战友们围在一起讨论怎么处理陶瓷滤芯,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刷子刷,可效果都不明显。还是朱福安战友拆下气喇叭皮管,用高压空气将深藏在陶瓷滤芯针孔内的泥沙杂物吹了出来。老兵们遇到的新问题被迎刃而解了。
         当年,驾车到巩乃斯林场抢运木材,行驶在反修桥至巴伦台这片无人区,尽管风景如画,心里却觉得有几分恐惧。如今认真回味,那个遥远的地方其实就是人间仙境!遍地野花的草原几朵天山白蘑菇破土而出,草原四周天山山脉连绵起伏,皑皑白雪的峰颠托着蓝天白云。蒙古包里冒出枭枭炊烟,牦牛粪便燃烧后的味道飘进驾驶室与天山白蘑菇的天然清香味汇集在一起,满足了我们汽车兵的嗅觉,使我们忘了饥渴。一条搓板路从草原中间穿过,路上一队亥1—52149等车号满载木材的军车飞驰。火红的太阳照在五月的夏季牧场,车窗外掠过嗖嗖的寒风。
           (待续  )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