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杜城【原创】
亚得里亚海位于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之间,一边拥抱着意大利东部,一边串连起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和阿尔巴尼亚。绵延的海岸线上点缀着几颗亮眼的明珠,其中有一颗就是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克罗地亚狭长海岸线的最南端,曾被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形容为“人间最像是天堂的地方”,英国浪漫诗人拜伦为其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亚得里亚海明珠。

杜布罗夫尼克在斯拉夫语中意为“橡树林”,建于7世纪中叶,之前曾作为罗马帝国的城邦“拉古萨”,历史上曾是海上列强必争之地。


虽为弹丸小城,但它却凭借坚固的城堡和灵活的外交手段,在长达800年时间中以“拉古萨共和国”的身份独立存在。1806年拿破仑的军队宣告这个时代结束。

二战期间,杜布罗夫尼克成为纳粹德国附庸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初期意大利占领,1943年德军驻扎。1944年10月铁托游击队进入,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

1991年,前南巨变的炮火重创城市,七个月的包围战损坏了56%的建筑,古城墙遭到650次炮击,亚得里亚海明珠满目疮痍。直到1992年,杜布罗夫尼克才从战争中被拯救出来。

杜城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坐落在海岸南端的一块石灰岩上,厚实的米白色城墙包围着斑驳的红色砖瓦屋顶,清澈湛蓝的亚得里亚海从三面将城市环抱,宛如海面上的巨大贝壳。

老城南面临水,西门是正门。城墙全长1940米,厚5米,高22米,临海部分最高处达25米。共有2个角楼防御工事、3个圆形碉楼和14个方形碉楼。

城墙从七世纪起就矗立在这里,高大完整,结构复杂,在欧洲相当罕见,它保护了杜布罗夫尼克五个世纪的平安与繁荣,是中世纪最伟大的防御系统。

这里不仅是杜布罗夫尼克的精神象征,也是欣赏海天一色的好地方。高踞在海边岩石上,风浪相激间,不用怀古,中古便已跃然眼前,不用抒情,豪情早已填满胸腔。
城墙上保留着古炮,靠陆地一侧砌得很厚,可容数人并排,靠海的一边很薄,仅容一人通过,这是冷兵器时期抵御入侵的需要,红瓦和城墙之外就是湛蓝的亚得里亚海。

登城览景,一海一城,尽收眼底。红瓦白墙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教堂的圆顶和钟楼的尖塔,搭配得恰到好处。阳光下闪光的滴水瓦、修道院的四方庭院、波光粼粼的……

派勒城门西面的罗维里耶纳克要塞高出海面37米,守护着老城,它是拉古萨人在11世纪时为了与威尼斯人争夺老城抢建,朝向海洋一侧城墙厚达12米,城门上刻着:“自由胜过黄金”。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是欧洲第一个“古城世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城”,城内房屋、道路以及城墙,全部用石材修建。东西走向的史特敦大道贯穿其中,把古城一分为二。

派勒城门处的欧诺弗利欧水池建于15世纪,水源引自12公里外的杜布罗夫尼克河。这个被水槽环绕的圆形建筑,有一圈草叶纹包围着的各样面孔,源源不断地吐出清澈甘甜的水。我胃肠太过敏感,没敢尝试。

杜布罗夫尼克在1667年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少量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已经足够显示城市的建筑遗产,最值得一看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是斯庞扎宫,建于16世纪,是国家档案馆的所在地。

圣方济各会修道院是克罗地亚最古老的宗教场所,院内图书馆藏有三万卷图书、22件羊皮纸手抄卷以及1500份极具价值的手写文献。
修道院的展品包括一件15世纪镀银的十字架和银质香炉,以及一件18世纪的来自耶路撒冷的耶稣受难像,还有贝马尔丁·古采蒂奇于1541年写下的印刷精美的《殉教史》。
教堂后面的药房从1317年开张,是欧洲第三古老且至今还在营业的药房,想抓点儿药吗?赶紧的哈。高10米的钟塔是古城另一个地标,建于1444年,到如今已经进行过多次整修。
圣母升天大教堂7世纪时是拜占庭式,12世纪改建为仿罗马式教堂,当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在这里的外海发生船难,获救后,他在上岸的地方盖起了一座教堂,以表达谢意。
教堂内收藏有圣布莱斯的遗骨和真十字架的碎片。传说3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在耶路撒冷找到钉死耶稣的十字架,运回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把部分碎片送给巴尔干国王,最后流传到这座教堂。
杜布罗夫尼克最让人起敬的是圣弗拉霍教堂,为纪念城市的守护神于18世纪修建,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巴洛克式大教堂,是留给杜布罗夫尼克人的一笔巨额财富。
奥兰多石柱是杜布罗夫尼克最美丽的艺术作品,建于15世纪,矗立在史邦扎宫和圣布莱斯教堂之间的中央广场上,600年来一直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是城市精神的中心。石柱上是中世纪最著名的骑士罗兰。
市政厅前有文艺复兴时期克罗地亚著名剧作家和传教士马林·德尔日齐的坐像。他在老城居住了15年,写出11部戏剧,对后来的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影响很大,号称克罗地亚的莎士比亚。不知道有啥讲究,老头儿的鼻子被摸得贼亮。
史邦扎宫1516年建造,是1667年大地震幸存的建筑,最初是海关大楼,16世纪末成为共和国文化中心。庭院门廊上刻着古老的商业名言:“我们卖货从不缺斤少两,因为当你在称货时,上帝也在称量你”。
古城中风景虽好,但更撩人的还是主街身后那细窄陡峭的老街,200多级台阶让人望而生畏。中世纪生活在老城中的人分为贵族、有产阶级和贫民三个等级,越穷住得越高,每天必须上上下下。当年咱要在这儿,估摸能混个中间地段。
站在城墙下最高的街上向下看去,穿梭的游人、高悬的招牌、露台上星星点点的鲜花,夹杂在餐厅后厨里飘散出来的四溢香气中,构成一幅生动的人间烟火画卷。
城内高低错落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民居,与那些中世纪留下来的宫殿,就这么比肩而立着,教堂的钟声与酒吧的乐声一样悠远绵长,修道院华丽的拱廊与隔壁邻居的百叶窗同样吸引眼球。
这些建筑有着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中世纪的,在欧洲是中世纪建筑保存较完好的城市。每到中午12时和晚6时,36座教堂钟声齐鸣,回荡在古城内外,悠扬悦耳。
置身于喧闹中久了,难免想要清净,其实不用走远,几步之外的小巷便是幽静深邃,游客一般不会光临。通往城墙根处的台阶状小巷里都是民居,一片寂静, 咫尺距离,两重世界。
古城中仍住着不少当地人,建筑间晾晒的衣服,让人不禁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生活依旧。历久弥新的老城,如今仍然活色生香,处处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着千百年的时光穿越。
这里的岛屿星罗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海岸风光旖旎,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有“斯拉夫的雅典”称号。新城建于中部滨海缓坡上,有现代化剧院、富丽堂皇的旅馆以及其他旅游设施。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颜色记忆,那么杜布罗夫尼克一定是蓝色与橘色的。只要阳光充裕,亚得里亚海永远是无忧无虑的蓝,近处的蓝清浅灵动,远处的蓝深邃神秘。
漂亮的杜布罗夫尼克一定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瓦蓝,海水湛蓝。海湾里的游艇更是点睛之笔,为整个构图增添了灵动,孑然傲立的城堡和码头像一只触角伸向大海,划出优美的弧线。
而古城里赤陶瓦的橘色屋顶,是这蓝色的绝佳搭配。明亮的灰墙红瓦层层叠叠,被城墙拥入怀中,两个饱和度足够高的颜色,相拥相融,形成一种独特张扬的和谐。
杜城随处可见慵懒自在的猫咪,它们或挑选舒适的地方小憩,或三五成群密谋,或以帝王的霸气巡视江山,或享受游客赐予源源不断的美食大餐,转悠了两天,我好像感觉到,它们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链接、请点击查看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