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往事并不如烟



  往事并不如烟

  文/韩志晨

 

  (本文原载于中国电视杂志)

  应《中国电视》杂志编辑之邀,让我写写有关电视剧“飞天”奖的一些往事,作为一名老电视艺术工作者,自然欣然从命。

  在从事电视剧创作的道路上,到现在为止,我已获得过8次全国电视剧的“飞天”奖了。其中有三项作品是胞兄韩志君与我联袂创作的《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志君兄与我还获得了“飞天”奖首届设立的优秀编剧单项奖的殊荣。此外,我独立编剧的《三请樊梨花》、《小镇女部长》和 《风雪桅杆山》也先后将金灿灿的“飞天女神”揽入怀中。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华诞之际,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表彰了60位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志君兄与我位列其中。诚然,辉煌的成就已经属于过去,但记录下来一些享受辉煌的过程以及过往的一些趣事留给明天与历史,确是我由来已久的心心念念。

 




韩志晨(中)参加电视剧颁奖典礼照片

 

  1991年4月下旬,我担任编导的电视艺术片《生命的秋天》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二等奖。在山东淄博参加颁奖活动时,偶遇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洪民生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的阮若琳。阮大姐对我们创作的“农村三部曲”,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诸多支持鼓励。使我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闲叙之余,当阮大姐得知我准备去山东威海深人生活创作电视剧《潮涨潮落》时十分高兴,她告诉我一个令人感到意外与惊喜的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1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的评委会上,《辘轳、女人和井》不仅荣获了二等奖,而且志君兄与我还获得“飞天”奖首届设立的优秀编剧单项奖。这一喜讯确实令人振奋。以致于我在随后的威海地区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时,始终心情愉悦。本来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就很美的威海在我心里眼里也变得越发美好,一切都仿佛美得妙不可言。
 



韩志晨(右)与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仲呈祥在一起

 

  不久,第11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天河体育馆隆重举行。志君兄和我以及陈道明,李雪健、陶慧敏、张闽等分获"飞天”奖设立的各个单项奖。我们依次走上领奖台,分别接受主持人赵忠祥与倪萍的现场采访。让人记忆犹深的是:当优秀男女演员走上舞台时,全场观众欢呼雀跃,喊声震天,可当晚会主持人问及优秀编剧、优秀导演得主是谁时,现场安静得令人惊奇,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了编剧、导演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与被重视程度。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影视剧行当中,人们关注的目光会更多的停留在荧屏上英俊、靓丽的明星、演员身上,这是由大众审美文化心理方面的直观性所决定的。既然从事并热爱了编剧、导演以及摄录美服化道照等影视创作中的幕后行当,那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杜绝浮躁,默默耕耘,不为名利声色所动才行。那次领奖会上,我与陈道明成为好友,我们谈艺术,谈生活,交流沟通,聊得很尽兴也很深入。还是那次,我有幸结识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的开山巨匠王云曼、杜高、刘扬体、朱羽君、彭加瑾、仲呈样、钟艺兵等人。见到了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当时,还见到了日后在长篇电视剧《太阳月亮一条河》中共同合作的导演张慧中,当时他是因导演《原野上的马车》而参会。几十年一晃而过,但那次颁奖会给我的印象之深至今难以忘怀。此后,虽然也参加过若干次“飞天”奖的颁奖盛典,场面越来越宏大,舞台光电色彩越来越炫目,然而,热闹寒喧胜过深入交流,匆忙赶场胜过研究问题,尽管个人都似乎很忙,一阵风似地来,又一阵风地去,却没有什么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留在我的记忆中。倒是因“飞天”奖引发的一个生活小插曲值得一提。那是1998年,我编剧的《小镇女部长》荣获“飞天”奖二等奖,我与合作方沈阳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杨明生同赴郑州领奖。因一等奖空缺,我是第一个走上台领奖的。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会议盛况时,远在北京的母亲和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了我。此外,颁奖晚会直播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我的不少特写与近景镜头,家人们都看到了。当晚,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的吉炳轩特意打来电话表示祝贺。母亲也从北京打来电话,说我儿子长得不错,就是上台领奖时穿的衣服差了点儿,不提气。为此,在我回到北京后,母亲特意叮嘱我的三弟带我去了一家大型商场,给我购置了许多新衣服。这些往事就像纽带,把“飞天”奖与我和家人的情感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慈母心中念,游子身上衣。尤其是在母亲已经离世多年的今天,每当思想起这件事时,自然是唏嘘不已泪水沾襟了。
 



1991年春,韩志晨与时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阮若琳大姐在一起


 

  2009年8月25日,第28届全国电视制“飞天”奖在北京“水立方”隆重举行。志君兄和我被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为“新中国建国60周年对中国电视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60位艺术家”。其间,见到了许多影视界的老朋友,诸如陈道明、徐沛东等。我们和演员焦晃、陈小艺、唐国强、宋春丽、蒋雯丽、陈保国、李菁菁等坐在一起吃盒饭。淡妆素颜的陈小艺就坐在我身边,我起先愣是没有认出来,后来才逐渐对上号。盒饭很简单,一饭两菜,沛东说,参加这类活动,经常吃盒饭,这样的盒饭质量还算是好的呢。我便体会到:简朴地举办全国性的各类大型活动,不铺张浪费是必要和重的,这在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与意愿。这期间,我还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好友张绍林、韩刚、郑晓龙、高希希等著名导演,周振天、冉平、李晓明、马继红等名编剧。尤其是在台上见到了陈道明,尽管人多不方便深聊,但互相间一个简单的招手致意,道出了彼此在心中的思念与牵挂。这次看到导演张绍林时,使我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一次深入了解交谈。那是1998年在南京参加"金鹰奖”颁奖典礼时,他问我最喜欢他导演的哪部作品?我说是冯国庆、王海燕主演的《沟里人》,他问为什么不是《水浒》?我说,《水浒》,你只是从导演角度较好地完成了诠释一部古典名著的任务,而《沟里人》则是一部生活气息浓郁、艺术表现力十足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夸赞的这部作品,是根据山西一个山沟里的人们历时多年,风餐露宿,凭借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汗水、血水和泪水修筑出来的一条致富之路、通向文明之路的真实事件改编拍摄完成的,它既有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又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沟里人的质朴和刚强形象。这部集数不多的电视剧是通过沟里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人格,进而折射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自强不息与奋斗不止的高贵品质与顽强精神。我以为,这种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并向未来前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沟里人》这部剧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其现实主义的冲击力和艺术创作上的挚着追求令人钦佩。
 


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上,《辘轳、女人和井》剧组参会人员合影照片。

 

  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编创人员研讨会上,我谈道:电视剧作品没有必要每一部都搞得那么长,长中短篇多元并行发展仍应该是创作者们坚持的道路。也许,集数长的大部头电视剧更符合电视剧市场发展规律,更有望赢得经济收益,但电视剧创作绝不能单纯注重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而忽略它所承载的社会效益这个最重要的功能。中短篇电视剧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创作手法上,都可以更便捷地向精品化、精致化、实验性的方向探索。

  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涌现出许多彪炳于不同时期、有时代价值的精品力作和艺术家代表人物,他们共同书写了中国电视剧的辉煌历史,作为电视剧创作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能不负时代与人民的重托,不负“飞天”奖的荣誉与光环,更不负自己的良心与责任。



韩志晨(左)与阮若琳大姐、演员李羚在一起。





韩志君(右)、韩志晨(左)与阮若琳大姐、演员李羚在一起







韩志晨在山东半岛深入生活




韩志晨(左)在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仪式上


 

  (作者系著名编剧)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