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做成文的前话:鞋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品,每个人从小到大,随着身体的发育,鞋号也在逐渐增大,至到成人,鞋号才能固定在一个号码上。
近日整理家中物品,从床下储箱中发现一双高度在膝盖以下的高腰雨鞋。这双雨鞋在今天城里我的家中己用不上了,但从前在农场,则是下田地雨天干农活的必备品。只要水深不达到膝盖下部,则是在雨水中行走最棒的雨鞋。
这不由让我联想到以前我穿过的和看过的种种鞋:
在我童年记事时,爸、妈工资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
市面上鞋不少,但缺少儿童穿的鞋。为了解决我们兄、妹的鞋,妈妈和家中保姆阿姨,常用穿过旧衣的布一层一层铺平,用浆糊粘上,晒干后剪成鞋底。再用麻线通过针,一针针针满鞋底,称为纳鞋底。然后用一块布做成鞋面,在鞋面、鞋底中间垫一个象人脚的木制木架,用粗麻线把两体的鞋面和鞋底缝合成一体,最后缝合成左、右脚的童鞋,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在新年来到之时,穿上新鞋,再穿上新衣,和爸、妈守岁迎新年,则是我兄、妹最高兴的时侯。妹妹因为属虎,她们的童鞋前面往往被绣上了虎头,她们在雪地上高兴劲那就别提多兴奋了……
由于我小时不全懂世事,曾干了一事傻事。一天中午,在北京交通口街道铁道兵营房外,收破烂的小贩告诉我,旧鞋能换钱,钱能买东西吃。
我听完后就跑回家中,爸爸正在午睡,一双穿的布鞋脱下放在床下,我就拿出去给收破烂的小贩换成钱,买冰棍吃了。
爸爸起床后找不到鞋,知情后成为家中一个时期笑谈。
鞋有矮腰、高腰区分。矮腰鞋高度一般在踝关节下侧,高腰鞋高度均在踝关节上侧,又可分别在踝关节上部、腿肚中侧和膝盖下部三个位置上,为鞋最高沿。
记得当年北大荒铁道兵8502部农场初建,先期在总场有个军人服务社,后改为百货商店,柜台上摆放了不少人们需要购买穿用的各式各样的鞋。
有布鞋,黑绒布面,硬皮底,人称老头鞋。
有矮腰胶鞋和高腰胶鞋,均为黄色。矮腰胶鞋又称解放鞋,高腰胶鞋又称水袜子(鞋高度在踝关节上部)。水袜子在脚面部中间有一层布,可阻挡沙、土从中间开口处进入鞋内,适合田间工作时穿。
单皮鞋,则是部队人称三接头的皮鞋,也摆在柜台上供人们挑选。冬天有黄色的棉胶鞋和军用大头鞋。
这些鞋,我在上初中和参加工作后均穿过。为了皮鞋跟脚,往往买的新鞋鞋号要紧贴脚掌,撑大后则刚好合适。所以每当穿新鞋,则顶的脚前后酸痛,严重时会磨破皮,一旦鞋踩撑开了,鞋穿脚上就舒服合脚了。
文革开始前,有一种两侧有松紧带的布鞋风行全囯市面,惯称北京布鞋,俗称懒汉鞋。我曾先后穿过黑条绒面,底分别为白色硬塑、黑色硬塑和布底的这种懒汉鞋,一穿一脱很是方便。
此时还有一种塑料凉鞋,炎热的夏天,光脚穿上这种鞋,遇到有水的地方,提着裤腿把脚和鞋浸泡在水中,全身会感到凉爽许多。
我看到过打渔人,穿过一种胶制水裤,站在水中下网打鱼。这种水裤是裤和雨鞋为一体的,水裤高至人腋下,而人背后有背带和前胸相系,以防水裤与人体脱落。
春、秋常穿爸爸在部队发的将校靴,此鞋象懒汉鞋一样,两侧有宽宽的松紧带,穿起来人也觉得精神,走路时皮鞋皮革踩地带响声,显得人格外庄重。
冬天,爸给我买过一双东北人称的烏拉鞋,黄色牛皮瓢式鞋。鞋带为牛筋做成。东北人鞋穿时,内装柔软的烏拉草御寒。而妈让我内套一双棉布为面,内衬棉花的厚统式棉袜子御寒。
那时农场己有皮革制鞋匠人,爸爸定制了一双高腰到膝盖以下的皮靴。靴面、靴内(除了靴底)全是用厚厚的狍子原皮毛缝制而成,花去了爸爸60元人民币,估计如今得值个几千元。
文革开始后,爸被批斗致死,妈被隔离关压。家中存款被冻结,家中生活费被造反组织压的很低,根本保证不了日常需要。两个一对双妹妹尚小,买不起新童鞋和棉花铺成的厚统式棉袜子过冬,只好给她们在一双旧童鞋上套上一双较大号大人鞋御寒,看到她们穿着这种奇特大鞋在屋内和屋外雪地里玩耍,心中真不是滋味。就这样妹妹们渡过了北大荒漫长的寒冬。
兵团成立后,做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参加了工作。连队有个外号叫小列巴(俄语“面包”译音)的北京知青,买了一双高腰牛皮棉靴子(鞋高度在腿肚中间),吸引了连队不少人的眼球。待我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后,我从每月32元工资中扣除一部份余钱,凑了几个月,狠了狠心也买了一双牛皮高腰棉皮靴,花了我45元钱。
这鞋舍不得穿,只有在休息天偶尔穿一穿,在雪地里转一转,在雪原里皮靴踩得白雪吱吱作响,独自倾听那优美的响声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随后,随着自己工作的变化,,劳保发给了自己各式各样单、棉胶鞋、皮鞋。随着年代的变化鞋的样式和皮鞋底均有了变化,硬皮底做的皮鞋己浙渐远去。
如今,各式各样不同品牌的鞋摆满了全国城乡各种商店。这些鞋己基本上用机器压制成型,鞋面和鞋底大多用胶一粘而成。而以前那种用粗麻线缝合鞋面、鞋底为一体手工作法的老式布、皮鞋己很少见了.。
我只是在前年去北京,在前门大栅栏一个老字号鞋店看到这样鞋的存在。那个老店中一双布鞋或皮鞋,售价少则六百多元,多则上千元或几干元不等,贵了。
现在,每当穿着现在的皮鞋行走,已很难听到原来那种硬皮底踩地的皮革声,觉得胶底隔热程度也远不如以前的硬底皮鞋,也许是我有一种恋旧物的想法在作怪吧。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