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儿行千里母担忧


 

  我儿时与妈妈大哥合影▲

 

  我第一次听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一述说亲情的名句,是在当年学徒时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那晚,我的师兄张志泉陪我一边走路,一边教我唱京剧《三家店》秦琼那段脍炙人口的西皮流水“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过往的宾客听从头。一非是响马并贼冦,二非是歹人把城偷,……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那晚,整个这一大段西皮流水的唱腔我是没记住,而“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慈母为远行的儿子担忧分心的名句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入伍通知书▲
 

  真正读懂又切身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深刻含意是在我响应祖国召喚应征入伍,接到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武装部《入伍通知书》那一刻起。通知书告知我体检合格,被批准入伍,并明确告知我入伍集结的地点、时间。从那一刻起一直到我离开家门,妈妈对我的担忧、嘱咐、唠叨不绝于耳。诚如那古诗描述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别去家乡渭水流。寒露秋风再相嘱,但将冷暖记心头。
 

 

入伍后新兵照▲

 

  妈妈的心,我能懂。她叮嘱我无论当兵的饭食是好是坏都要吃饱肚子,无论当兵的衣着是否得体,都要注意冷暖,穿好衣裳。那年我十八岁,从未离开过家门,从未离开过妈妈。但我自信滿滿,自以为翅膀硬了,要展翅高飞了。当我1965年2月10日傍晚真的离开妈妈,乘火车来到位于北京琉璃河立教村铁道兵12师58团1营1连2排8班接受新兵训练时,我才从内心深处一幕一幕地回忆起妈妈曾给予我的一切,读懂了、知道了妈妈的不容易。那晚,当黑黄色的窝头,清汤寡水的熬白菜端进屋来时,让我立码想起家中的温馨,想到妈妈做家常菜的厨艺。我虽然遵照妈妈的嘱咐强迫自己吞嚥下这些低劣的食物,但窝头白菜入口后还是在嘴里转了好几圈,才能嚥下。晚上,我们睡在老乡家那土坯房的通铺上,为防寒,通铺上方那一节节破旧的烟筒就是我们班十几名战友的取暖设施。入夜,碾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了,谁知那破烟筒的锈洞流出的烟筒油无声无息、滴滴答答地照顾了我一宿,弄的我棉衣、棉裤、被子、褥子、床单到处沾滿了那讨厌的烟筒油的污渍,这些污渍一直陪伴着我,洗也洗不掉,刷也刷不净,伴我四年,直到我复员退伍。那时,我曾天真地想:“要是妈妈在多好啊!她不可能让我在当兵的第一天就弄的这样狼狈,这样窝囊!”。

  我更难忘入伍出发的那天下午,我到区武装部报到,武装部院外军乐队鼓号声震天动地吹打着,看热闹的人群围了一层又一层。那鼓号一曲接一曲地吹奏着,象在催促我们登车远行。妈妈和无数位新兵的妈妈们在拥挤的人群中站着,妈妈滿目愁容,一脸忧伤,她心中还憋着一肚子话要对儿子说。我理解妈妈,她还没说完的话又多象我常常颂读的上述古诗中所写的:儿行千里母担忧,风雨无常恐不休。加被添衣须自料,莫教牵念梦多愁。妈妈伫立在人群中,看着儿子与战友们渐行渐远,两行热泪在妈妈的脸上缓缓地流淌。儿子记住了那一刻,不忍心看那一刻,一种愧疚酸楚的味道止不住地涌上了心头!我离开家当兵去了,那年妈妈43岁,满头青丝,容光焕发。但我走后,妈妈思儿心切,一头黑发渐渐变白,在我当兵4年后回到家中时,妈妈47岁的年纪已滿头白发,让人心痛!什么叫母爱如天?什么叫儿女情长?什么叫儿行千里母担忧?但凡懂点孝道的人是不难悟出这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亲情大爱比天高!如海深!妈妈的担忧和妈妈中年苍老的原因,细述出来,还是如我引用的古诗描述的:儿行千里母担忧,风露霜寒月照秋。思念他乡游子远,窗前夜半不能休。儿行千里母担忧,数尽几回圆月幽。不恨秋霜染双鬓,只教流水送归舟。我们离开家乡后不久,就随我们铁道兵58团出国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去了。做为妈妈掛念担心的“游子”我们当年岂止是离家千里?!我们离开妈妈们第一次出远门就从北京到了云南开远,行程2800多公里!第一次出远门就一步跨出了国门!我理解妈妈,因此在参加援越抗美三年半的时间中,我从未在写给爸爸妈妈的家信中透露过我在越南前线的任何信息。我不愿妈妈为我担忧、分心,从我写的家信中妈妈只知道我们由北京调防到云南、广西,直到我复员回家后妈妈才知道我在越南参战三年半。在写给妈妈的家信中我只讲这里的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绝不讲这里的狂轰滥炸、炮火连天。我只讲这里竹林如海,挺拔高大的木棉树花开灿烂,绝不讲这里的毒蚊、蜱虫(草爬子) 叮咬人厉害的狠,咬的你这里起个包、那里红肿一片,不讲如让毒蛇咬了,性命还很危险。我只讲这里小溪流水潺潺、清澈缠绵,绝不讲溪水中有菌、有毒,施工中意外砸伤的腿脚趟过溪水后,脚踝会肿的与小腿一样粗细,流过脓血的结痂会把袜子紧紧地粘连。我只讲这里战友们亲如兄弟,大家互帮互助,天天是欢歌笑语,绝不讲连里有三名战友牺牲,战友们哭的眼皮红肿,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当然,我更不会讲我扛着五三式重机枪参战,不会讲敌特猖獗,时不时地打冷枪、发信号弹,不会讲我患上胃官能症,常常呕吐不止,人很消瘦,不得不住进了138野战医院。总之,我跟妈妈是报喜不报忧,尽量让妈妈心宽、心安。
 


妈妈与妹妹合影▲
 

  我离家后,11岁的妹妹成了妈妈得力的帮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年她帮妈妈洗衣做饭,料理家务。一双小手变的粗壮,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务重担!那年妈妈为减少思念远行儿子的苦闷,走出家门参加了街道居委会的服务工作。家中事务交给了我妹妹打理。妹妹用她那小手炒菜做饭,蒸馒头蒸米饭。她蒸出的第一锅馒头,面沒发起来,掀开锅盖一看一锅的死面疙瘩儿。那“馒头”晾凉了以后,硬梆梆的能充当自卫武器,砍到墙上能砸出一个“坑”!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念儿心切,心中的烦闷无法排解时,她会学着吸烟,让那劣质卷烟的烟雾麻痹自己,寻找片刻的解脱。有时她还会从家中步行到西南楼找与我同年由河西区入伍、又同为我连战友的石桐福的妈妈,她们老姐俩一起唠唠家常,一起互通一下儿子来信的内容,彼此化解一下思念远行儿子的痛苦。

 

 

我与年迈的妈妈合影▲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4年当兵的生涯结束了,我虽曾为国尽忠,但欠缺了一些陪伴妈妈、为妈妈尽孝的时光。当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下定决心努力工作,尽力能多挣一点儿钱,让妈妈的手头宽裕一些。我也尽力给妈妈多些欢乐,尽儿之孝道!以解除心中那垒砌多年又挥之不去的愧疚!
 


 

  我爸爸妈妈离开我们20多年了。他们走后,我依民族传统旧列,摆上香案供奉老人,每日清晨秉持香火,奉上我的感恩和怀念。我祈祷爸爸妈妈在天堂一切吉祥,保佑儿孙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