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46年的报告(上)
——铁道兵二团修理连抗洪抢险纪实
(一)
这是一份迟来46年的报告。
那是1975年8月8日晚8点左右,铁二团驻郧县鲍峡片区部队及兄弟一团卫生队等单位,集中在修理连看电影。先放纪录片《杂技英豪》,后放故事片《战洪图》,放映开始不一会,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非常快,进连队公路坝子处低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缺口,河水倒灌直接涌进了院子。
接到哨兵报告,副连长王启生、三排长黄鱼斌带领三排全体同志迅速离开电影场,开始了堵缺口的抗洪战斗。战友们合力将6米长、2米宽、5毫米厚、重达数百公斤的钢板从库房抬到缺口处,又一起齐心合力将钢板竖起横在缺口挡住洪水,再用大锤将20毫米粗的钢筋在钢板两边砸下去,形成牢固的定位和支撑,接着在钢板两头和底角铺上多层沙袋,经过大约40分钟战斗,缺口堵住了。
冒雨堵缺口,又是在水中作业,同志们的衣服都湿了。这时在车间里放映的电影《战洪图》已开始一阵子了,还看不看?一部分同志衣服湿了,回去洗洗换衣服,一部分同志对电影兴趣大些,他们不愿意浪费掉这难得的机会,再说当时天热,穿着湿衣服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似乎没有什么大碍,水淋淋的身子站在后排静静地观看着剧情的发展:河北某地人民在这个即将丰收的秋天,正在进行着一场与洪水的搏斗,画面中惊涛拍岸,激流滚滚……
车间外暴雨如注,形势同样严峻。后勤处副处长汤德章和各单位主要领导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带队伍回去!否则可能有大麻烦。因此,电影暂停。修理连李建凡指导员想得细致,他安排兄弟单位从后山撤离,经水西沟铁路桥过河,并指派两名熟悉路况的战士分别给他们带路,还从班排调集了十几件雨衣给一团卫生队的女医生、护士穿上。连队两位主官分别向兄弟单位的领导说声“小心路滑”等关心的客气话,目送战友们走进了风雨。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和堤坝严重渗水进院的情况,李建凡指导员向陈顺昌连长提出:“是不是让班排的同志打背包上山?”陈连长立即表示同意。
连队抗洪全面展开,三位连领导分头指挥。
指导员李建凡走到宿舍边吹哨,叫一、二排的同志打背包上山,并叫哨兵张凤成通知司务长派人赶猪上山,他亲自督促炊事班、司务处人员打背包,把物资准备好。一、二排的同志把背包和小包袱都扛到山上回来后,两个排的同志又分头去赶猪、扛大米和面粉,又把连部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物资搬到山上……
连长陈顺昌指挥三排及二排部分人员拆卸设备上的电机,扛到高处放好;指挥一排部分同志把存放的电机放到高处;亲自参加拆卸75千瓦电机,安排发电安装探照灯便于工作……
王启生副连长带领三排的同志堵住岗门缺口后,又派部分同志进行加固,这时电机拆卸搬运正在进行中,他请汽车二连两个司机把已修好的卫生车和39号车开出来给同志们照明,陈连长安排发电机发电后,王启生又叫王金龙老师傅和孙金忠去把高压线总闸拉下来,以免高压来电。布置完毕,他又到炊事班转了一圈,看防洪情况,同志们干劲很大,他认为今晚的防洪形势十分好……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大雨中进行的。
(二)
大约深夜12点,全部工作安排就绪,连务会开始。
除了开会的人员外,全连大部分人员都在山上的民兵连长家里,他家里除了装着连队的粮食、武器、档案等重要物资外,房间里,屋檐下,到处站的是人,外面大雨下个不停,今晚,同志们的休息是个大难题啦!
后勤处协理员欧阳忒在连务会开始前,电话李指导员询问河水上涨情况,回答是水位平稳。请示:山上人员能不能回来休息?答复:“山上的人员在水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下山休息,但务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连务会由陈连长主持,连首长和各排长(排长不在位的副排长参加)参加。陈连长说:“目前一切就绪,大家辛苦。各排回去要告诉同志们衣服不要换,可穿工作棉衣,可以扛回背包靠一靠休息,不准脱衣服,不准放蚊帐,一旦有情况立即背包撤退,布置河边、山上各两个岗哨,发电机不准熄电,岗哨视情况可以开枪,车间位置较高,可往车间撤。”布置完毕,问大家有没有补充。指导员和副连长都表示没有,排长、副排长们表示没有。散会!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连务会的安排还是比较细的,但也不能说完美无缺。在陈连长的心里,有一个参照系,就是1973年夏季洪水,最高时水位仅到床铺下边。另外,仅说岗哨可以开枪,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枪,也可以说得再具体一些。
凌晨零点50分,连队大部人员处于休息状态。
陈连长并没有休息。他先到老百姓家将自己的一点物资扛回来,就和李指导员、王副连长、王金龙老师傅在连部坐一会。洪水忽起忽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他先回家中洗澡,换衣服后又回到连部,当时李指导员、王副连长还没有休息,他叫王副连长去换衣服,接着去查岗,转到三排,看到排长黄鱼斌、班长葛秀银、副班长吕恒州、战士高兆伦、四人在打扑克,就说:“还打什么扑克?快休息吧!”
三排长黄鱼斌带三名骨干打牌的本意是:“在洪水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用打牌来消耗时间,一有情况,马上招呼大家撤退。”45年后笔者采访葛秀银、吕恒州两位老乡,他俩一致表示了上述看法。但是,很可惜,包括排长黄鱼斌在内,他们当时这个建设性的想法并没有大胆提出来和连长申辩,而是态度坚决、无条件地服从了陈连长的要求:上床睡觉了。
于是,危险,巨大的危险,就这样一步一步向他们袭来!
(三)
连队哨兵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一班岗是熊明海等人交给第二班岗,第二班岗是黄金福等人交给第三班岗,第三班岗是八班副班长孙金忠带着新兵罗中荣接岗,他到河边巡视一番,看不出大变化,但操场水已至膝盖,他觉得情况严重,决定汇报:于是大声叫醒睡在椅子上的文书万金宝,万金宝的铺是给放电影的同志睡了。文书立即起床,分别到各排大声呼喊:“洪水来了!”文书深感水情严重,他决定叫醒连长!
这时的时间大约4点30分,大雨如注!
陈连长第一时间在操场见到孙金忠,孙金忠迫不及待问连长怎么办?陈连长对他说:“赶紧叫同志们打背包撤退。”接着,陈连长站在操场上呼喊,这时电灯突然熄了。
黑暗中,孙金忠一边呼喊“洪水来了”,一边带着罗中荣向山上转移,途经厕所边的小路时水已至腰间。他奋力上岸后,认为形势太严重,于是他把冲锋枪子弹拉上膛,“叭!叭!叭!”开了三枪,这示警的枪声在凌晨的夜空是多么响亮。和孙金忠几乎同时上岸的炊事班长龚步庚认为示警还不够,于是,夺过孙金忠的枪,向天空打了三连发: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激烈的枪声响彻夜空,情况异常危急。
巨大的洪峰,像脱缰的野马,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向修理车间,沿着山根冲向三排,经操场,激流直下,瞬间,整个修理连被洪峰包围,成了一座孤岛。洪水汹涌,修理车间的钢轨房架被撕裂得发出耀眼的火花,伴有“嘎叭、嘎叭”令人心寒的嘶鸣,天上隆隆的雷声,闪电的弧光,黑黑的乌云伴着瓢泼似的大雨,顿时修理连被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四)
李指导员在熟睡中被文书万金宝叫醒,文书说洪水已经淹到连部了,指导员批评说:“为什么不早点叫我?”文书说:“看你太疲劳想让你多睡一会。”指导员问:“连长和副连长起来没有?”他说:“都起来了,并已经通知各排打背包撤离。”指导员让文书赶快撤离,同时把绿松石矿放映员叫起来,让他赶快往后山撤离,放映员准备背放映机,指导员说:“来不及了,放影机不要啦!”这时战士朱建中经过连部,问:“指导员,还有什么东西要搬上山?”,指导员说“没有了,赶快撤离!”朱建中看到连部还有一个档案柜子,抱着就走了。指导员一出连部,瞬间被洪水卷到三排宿舍墙角处,接着就冲到连队猪圈下面,副连长王启生、通信员王兴祥大喊:“指导员冲下去了,赶快救指导员!”统计员徐云超第一个冲过来,一直追随施救,他向猪圈下游追了二十多米,因水流太快,岸边泥土塌落,第三次下水才将他抓住,岸上的龚步庚、高守成、孙金忠等战友一齐过来,连拖带拉把指导员救上岸。
面对洪水,一排副排长赖美全,大喊同志们爬上房顶,他们手拉手,扒着房檐上了房顶,眼看着房顶岌岌可危,他又喊大家赶快往山上撤,他是从窗户出来后,站在吊环杆上指挥的,突然,洪水冲断了吊环杆,他被洪水冲下去了……
陈连长急急走到王师傅门口时,洪水已到眼前,迎面碰见许分友,问他人走完没有?许分友说:“还有许多人没走!陈英和妈妈等人也肯定没走,咱们去看看!”许分友拉着陈连长顺墙而上,由于洪水太急,他俩同时被冲到三排宿舍,战士樊大勇眼尖手快,一把将陈连长拉上了窗台,并乘势爬上了房顶,这时房顶上已有司务长曾爱民、排长黄鱼斌等很多人,洪水来势大增,陈连长心里着急,脚下一滑,掉进了激流,瞬间被洪水冲到猪圈旁边……
仍有一部分同志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犹豫,他们不会游泳,他们害怕,他们惊恐。“救命啊!救命啊……”凄厉的呼叫声,伴着雷电和大雨,回荡在修理连漆黑的夜空……
(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洪水面前,战友们顽强地展开了自救和互救战斗。
当“救命啊”呼喊声传来,先期上岸的给养员高守成清楚地辨别这是司务长曾爱民的声音。他和司务长住在一个房间快两年了,作为新兵,从入伍到现在他曾受到这位湖南老兵多少热心关爱。现在自己的直接领导遇到了危难,怎能见死不救?这撕心裂肺的呼救分明就是呼喊我高守成啊!没有犹豫,这位水泊梁山、江湖义气融进血液里的英勇战士,立即请战友孙金忠用背包绳捆住自己的腰,奋不顾身地冲向了激流……高守成在黄河边长大,原以为自己小时候学会的狗刨可以驾驭洪水,不料一下水就被汹涌的洪水淹没,另一头抓住背包绳的战友见此情景,连忙奋力把他拉了上来。他心急如焚,不甘失败,继续往下冲,这一次他在洪水里挣扎,喝了不少浑水,仍然没有成功。当他正准备第三次向下冲的时候,司务长和其他战友连同房子,已被激流冲离了他们的视线……高守成爬上岸解下背包绳,又和战友们一起沿着苞谷地向下游追了下去……
李建凡指导员被战友们拉上岸后,一看这严峻形势,立即高喊:“同志们,会游泳的举手!”当即有二十多人把手举起来。接着他把会游泳的战友分成两组,一组由他带领,抢救材料库房顶上的人员;一组由王启生副连长带领,沿河向下游抢救未上岸的战友,同时指派两名战士跑步到鲍峡留守处汇报情况。
指导员带领抢救材料库屋顶上的人员,有五人捆上背包绳下水,岸上人员用宽背包带接起来拴住放在山边的木质电线杆,由下水抢救的战友抱着电杆从稍微上游一点游过去,目的是让被救人员骑在或趴在电杆上,再由岸上的人员合力拖拉……
洪水冲破防水坝,涌进营房,战友们呼喊着,䠀着急流往山上转移。当木工班长李新民和新兵魏保宁䠀水来到上山路口时,看到连长岳母和妻子钟贞茹抱着一岁儿子陈军,牵着三岁二女儿陈莲、五岁大女儿陈英抓住外婆衣襟艰难地走来。这一家老小五口,是不久前经组织批准的随军家属。他俩赶紧䠀过去接过孩子,李新民背着陈英挽着老人,魏保宁把一岁的陈军扛在肩头往山上小路走,忽然听到前面战友大喊“小路冲断了!”,并有战友迎面回来,怎么办?这时,他们离大车间最近,李新民说:“赶快往木工车间!”木工车间的水已与工作台齐平,他俩合力把这老少三代五人送到工作台上,又加上大木凳,不一会,水就涨上来了,洪水漫过了胸,情况十分紧急,俩孩子吓哭了!李新民把陈英背着,魏保宁把陈军抱着,他俩一边安慰吓哭的孩子,一边考虑撤离的路线和方法。突然大车间被洪水推倒的“嘎叭、嘎叭”金属断裂声传来,整个钢架结构房顶像山一样压了下来,电一下子停了。万幸的是,他们站的地方有根钢柱没倒,倒塌的房顶斜露出一个大洞,洪水从洞口中湍急而过。这时魏保宁举着陈军对李新民说:“班长,我会水,先冲出去吧!”李新民说:“行吗?”魏保宁坚定地说:“行!”话音刚落,就从黑洞中冲了出去。他踩着水抱着陈军游下20多米,抱住了一根房架柱子,一个浪头打来,两人不见了……
这时的修理连上空,水天一色:光是黄的,天是黄的,水是黄的。忽然眼前有个巨大的漂浮物在慢慢转动,李新民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他冲出洞口,举起陈英,大声喊到:“孩子,抓住前面房板!”接着,拼尽全力把陈英抛了出去,真是万幸,她紧紧抓住啦!随后,他又先后把钟嫂、陈莲和母亲送到材料库房顶。这时,不远处又有战友呼救的声音传来,李新民立刻脱掉衣裤,向呼救声游去,原来是曹修玉战友被木板卡住动弹不得。李新民奋力游过去,一把抓住他的头发不让他再喝水,没想到他也被木板卡住啦!身体不由自主地慢慢下沉,他强烈意识到情况严重,正在他痛苦挣扎时,突然木板散开啦!原来挡住木板的钢柱被洪水推倒啦!他立刻把曹修玉拉出水面,在其他战友的帮助下爬上了材料库房顶……
天渐渐亮起来,能看见山上的战友并听见他们的呼喊声。水面起个大漩涡,大木工车间在洪水冲击下整体慢慢移动,离山根大约还有20多米,指导员率领的营救组成员朱继军、何长春等战友送来了电杆,李新民抓住机会奋勇跳下水去,拖块大木板与电杆合并,立即把房顶上的人一个一个接应到木板和电杆上,指导员在苞谷地里用嘶哑的声音指挥水里的战友们注意安全。李新民在一头,朱继军、何发春等接应的战友紧紧抓住木板、电杆的那一头,拼尽全力向山边划去,何长春首先接过女孩陈英,把她抱上岸。经多次往返,房顶七人被先后救出。没几分钟,材料库木板房顶就被洪水冲走啦……
原载《中原筑路》2021年5月版,原题为“银幕上下战洪图”(二 ) 修理连篇。
修理连通信员王兴祥在连队工程车上留影
修理连五战友在学习。左起:荆全林、文志义、王兴祥、张亦鸣、洪家祥
修理连部分战友在六里坪合影留念
姚尚明主编的《中原筑路》
作者简介:
姚尚明,男,江苏省灌云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0年12月入伍,历任铁道兵一师二团战士、文书、排长、副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铁道部十一局二处政治处主任、副处长、铁道部十一局鲁中水泥厂党委书记、铁道部十一局二处巡视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荣立三等功。曾参与编纂《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简史》,任副主审;主编《他们从军旗下走来——铁道兵二团战友剪影》上下册;《中原筑路——铁道兵二团修建襄渝铁路文集》、著有《西线烽火——铁道兵二团援越抗美纪实》、《南疆硝烟——铁道兵二团对越自卫还击战纪实》。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