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那年,那月,那些事(四)潼关黄河渡口记忆

      潼关,在古代是一个最为著名的关隘之一,也是一个历史古城,号称“三秦锁钥”。潼关黄河古渡口这些年也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区,是旅游团队和游客们常去的网红打卡地。

  近几年我去了两次潼关黄河古渡口。第一次是2013年,退休后的第二年,跟着一日游旅游团去游玩了一次,第二次是2023年我独自骑车140多公里,短途骑行路过古渡口又去游览了一番。

  每次游览的收获都不一样,站在黄河古渡口,看着眼前宽阔的河面,缓缓向东流去的黄河水,河面上来往穿梭的快艇,快艇飞驰过后留下一串串白色的浪花,还有那慢慢悠悠在河中荡漾的游船,游船上游客的欢声笑语不断,一派百姓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祥和气氛。

  看到这样景像,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千百年来发生在古渡口的画面,有那小学语文课本里李自成率大军渡黄河一夜愁白头的故事,有那中条山陕军抗战弹尽粮绝,八百陕军壮士宁死不降,集体跳入波涛汹涌的黄河壮烈殉国,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站在古渡口,看着黄河水,看着对岸的风陵渡,不由的想起我五十多年前的一次渡河经历。

  那是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份的事情,那年刚上初中一年级,在孟塬与渡口之间的南同蒲铁路工地劳动串联。

  一天早饭后,带领我干活的谢师傅对我说,今天不去工地了,咱们跟大伙去处机关造反,去查封黑材料。谢师傅有四十七八岁,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黑黑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是队上推士机司机,平时和谁都是少言寡语,但是干起活来毫不含糊,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从不偷奸耍滑,我跟他出车干活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在工地遇到车少或者是好干的活,他就耐心的教我操作,让我开着推土机跑上一会。

  听说要去到山西永济的机关查封什么黑材料,我有点纳闷,问咱们去那干点啥呀?谢师傅说他也不知道是什么黑材料,既然队里让去,算是正常出勤上班,咱们就当去游玩,凑个热闹吧。

  三四辆大卡车,拉了些兴高采烈的年轻工人,车上打着红旗,一路上唱着毛主席语录歌,不长时间到了潼关黄河古渡口。那时候黄河铁路桥正在建设中,秦晋两省老百姓的来往全靠渡口的木船。

  从潼关码头上船容易,踩着跳板就上去了,到了对岸风陵渡下船就麻烦了,船离岸边还有四五十米,水太浅,船就搁浅划不动了。

  这时候船上的人只能是脱了鞋袜,脱了棉裤,只剩下个小裤衩,下船趟过没过膝盖冰冷的河水,走过这一段水路到岸边河滩上穿上裤子再上岸。除了几个女生由男职工背过去,大家都下水了,谢师傅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要下水了,我背你过河。我手里拿着谢师傅的裤子,鞋子,谢师傅把我背了过去。过河后岸上有车接我们过去。

  (自古以来黄河古渡两岸就有背人背物的背夫,人称黄河背夫。史料记载,三十年代周恩来,林彪等中共领导人从西安到太原,经过潼关渡河时,到北岸浅滩时由ⅩXX,XⅩX等人背过浅滩。七十年代黄河公铁桥通车,渡口背伕自此消失。)

  跟着工人们到了永济附近的处机关所在地,大家站队集合,唱语录歌,高喊了一阵口号,有几个人就在人指引下到房子里查封什么黑材料去了,剩下的人有的去找老乡玩,找熟人聊天去了。我和谢师傅在周边转了一圈,中午开饭,免费的大烩菜,白菜粉条豆腐猪肉片,白面大杠子馍随便吃。吃完饭大家伙高高兴兴的坐车回孟塬了,感觉工人们就是放了一天带薪假,出去免费吃了一顿饭,又唱又跳地玩了一天,至于查什么黑材料,好像是与工人无关,没有人过问了。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