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我转告娘家人:为科技强企挺膺担当”
作者:史华兴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初次来到今年90高龄、原铁十三师六十四团团长舒信树的家里。一进客厅,我仰视的目光和全副注意力立马被书柜顶部的一张合影吸引住,因为照片中第一排坐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
站在我身边的舒老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马上说:“这是毛主席接见铁道兵技术干部的合影,可以取下来看看。”
我就近端来一只小木凳,脱鞋后站上去,小心翼翼地将镜框取下来认真端详。舒老指着最后一排左起第七位、一身戎装的铁道兵说:“这就是我。”
“1963年3月17日下午3点,在中南海,最激动的时刻到了:毛主席挥着手,神采奕奕地向我们走来,大家不由自主地一起高呼‘毛主席万岁’。”最幸福的时刻已经过去整整一个甲子,但眼前舒老的心情,还是像刚受到毛主席接见时那样激动不已。
“毛主席亲自接见我们,是铁道兵的无上光荣,更给了铁道兵技术干部不竭的工作动力。”耄耋之年的舒老说这句话时特别带劲,特别有力,似乎年轻了十多岁。
1951年7月舒老参加铁道兵,1952年1月入朝作战,直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才回国。和平建设年代,舒老随同部队先后参加南福、兰铜、清绿、京源、襄渝、京通、双怀、引滦入津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32年铁道兵生涯中,他多次放弃了提拔为行政领导的机会,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扑在技术岗位上。舒老说:“毛主席重视技术工作,我像热爱毛主席那样热爱技术工作。1982年转业离开部队的前一天,我特地去天安门瞻仰毛主席遗容,向毛主席塑像深深三鞠躬的时候,心里默念道:主席,我一直努力做您的好战士。”
舒老回忆:“我17岁参军,一入伍就去了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学习;停战协定一签订,党组织把我从还散发着战争硝烟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保送去天津铁路工程学校参加为期3年的兵团班读书,10年后的1963年,我又到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指挥系接受了为期2年的进修。
兵团班50名学员,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学员是初中文化程度,一部分学员是高小文化程度。虽然是中专学习,我们学的实际是大专课程,学习高等数学很吃力。我的数学一开始得过2分(为现在百分制成绩的40分)。底子薄,大家把在朝鲜抢修铁路间隙学文化的劲头和精神,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发扬在兵团班读书上。
在朝鲜战场上学文化,条件艰苦,既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课桌板凳,只能利用躲敌机空袭的时间。一般是在山坡上或树底下,用大地当纸、树枝当笔学习,大部分战士学习都很积极,他们渴望早日摘掉文盲帽子,但也有少数战士学习起来很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学文化,大家想了许多办法,如击鼓传花,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认5个字。这些办法还真管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少成多,认识的字多了,能够给家里写信了,学习的劲头也就更旺盛了。”
舒老把思绪从朝鲜战场学文化重新拉回到兵团班“攻克文化碉堡”的情景。面对学习的一切困难,学员们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不懂就问老师问同学,直到把问题搞懂弄明白。大家铆足劲,三更眠、五更起是常事,背公式定理,做习题练习,而且反反复复背,反反复复做。学员们相互抽公式定理让对方背诵,相互出题检查对方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基础差、学习吃力的学员,采用“一帮一”结对的方式,成绩好的学员帮扶成绩差的学员。第一个学期考试,全班优等生占47人;第二个学期考试成绩较第一学期有了更大提高,尤其是微积分等数学成绩全部及格,其中19人满分5分,20人4分,总成绩超过全校一年级各班的成绩。
舒老应我的请求,重点介绍了他在部队工作,尤其是从事技术工作的一桩桩往事。
1958年5月,正在参与兰溪到铜官铁路施工的舒老服从组织安排,一路向西,几经辗转,来到了甘肃清水堡车站,参与修建一条240公里的军事铁路专用线。这条铁路建在戈壁沙漠上,天天刮风,下午2点以后风速更快,很多时候达到6-8级,面对面都看不清人,风一停,身上的尘土至少有半斤重。有一天下午,风特别大,将路堤刮出了几个大缺口,路基表面被削掉一层土,通过测量计算,损失了7000多方。为了保证路基稳定,舒老带领大家尝试用鹅卵石、片石铺在路基和边坡上挡风,用黏土包住路基边坡挡风,用长在沙漠上的芨芨草编成草帘放在上风方向挡风,等等,起到了防风的效果。舒老说:“我们铁道兵早早就在探索沙漠防风固沙技术,为沙漠修筑铁路,乃至为国家沙漠生态治理积累了有益经验。”
军事专用线施工进入上道砟和铺轨阶段,为了抢进度,战士们日夜奋战、疲惫不堪,有的战士端着碗就睡着了。舒老也曾睡在道砟上,用轨枕当枕头,盖上大衣呼呼地睡着了。
20世纪70年代,舒老负责京通铁路变家沟、吴家沟两座高桥(43米)的施工技术时,在全国首次采用柔性桥墩滑板工程技术;80年代初,他负责技术指导和组织施工的双怀铁路,在全国第一次采用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主持和取得的“四矾防水剂处理隧道漏水”科技成果,操作简单却效果好,在处理隧道漏水时得到广泛推广……
告别时,舒老紧握我的双手,语重心长地说:“代我转告娘家人,一定要发扬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学习好技术,练就好本领,为科技强企挺膺担当。”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四局南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