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华 子

 

 

 

华 子

程更新
 

华子,是对董文华的昵称,当然,只有与她亲近的人才这样称呼她,一般的同事、战友都习惯地叫她小董。

听到华子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她小巧、可爱、聪明、单纯的模样。董文华天生一张可爱的娃娃脸,直到如今年近花甲还是显得非常年轻。华子15岁稚气未脱时就参军了,在一群大哥哥大姐姐面前,她总是那么逗人喜欢,得到大家的关爱。她的事业顺风顺水,少小成名。这些似乎都与“华子”这个称呼比较吻合。
 

 

 

都知道《十五的月亮》是董文华的成名作,而这背后的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有一次华子对我说:“《十五的月亮》是我抢来的。”我问此话怎讲?她告诉我,在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时,有一天她去作曲家铁源家,看到钢琴上放着一张歌单《十五的月亮》,华子顺手拿在手上哼唱起来。这一哼不打紧,华子被深深吸引住了,对铁源说:“老师,这歌给我唱吧?”铁源忙说:“不行不行,这是男声唱的。你看这歌词: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华子不讲理地说:“管它男声还是女声,我一定要唱。”她不由分说地拿着歌单就要走人,铁源老师只好答应了。结果,在当年的辽宁省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董文华就演唱了这首《十五的月亮》,并一举夺得比赛的第一名。

后面还有故事。1984年央视中秋晚会上,通俗歌手柳培德演唱了《十五的月亮》,媒体争相报道,广大观众听众给予了广泛好评。因此,有人便称柳培德是《十五的月亮》的首唱者。接着,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安排了一个节目是柳培德、董文华二人合唱《十五的月亮》,再一次让这首歌为人们所熟知。这之后,董文华不断在各种场合演唱这首歌,使之成为了她的代表作、成名作。

1986年CCTV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第一届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参加的选手阵容非常强大,高手如云。最终董文华与阎维文获得了专业组民族唱法并列第三名的好成绩,使她成为全国观众、歌迷更加喜爱和熟悉的优秀歌手。

就在这期间,我第一次采访了她,在《解放军画报》上作了一个摄影专题报道。1987年,董文华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也是在这一年,她入选华声杯“华语歌手”之列。

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董文华没有回到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被总政歌舞团“截留”了,同时,她的丈夫张楠也一同调了过来。当时总政歌舞团的宿舍挺紧张,我去看他俩时,见夫妇二人就住在歌舞团院里紧挨着西三环的一栋筒子楼里,与他们同期调入总政歌舞团的毛阿敏也住在这里。

总政歌舞团始终保持着为兵服务的本色,经常组织各种小分队下部队演出,到边海防慰问官兵。董文华年轻,又成了团里的主力,她经常主动报名参加慰问分队。在哨所、雷达站、兵站、仓库等分散执勤点,官兵人数少,只要有可能,董文华都要单独去给他们演唱。一时间她成了部队官兵最喜爱的歌手之一,亲切地称呼她为“战士歌手”,为此,董文华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有一年春节前夕,驻天津杨村196师某团二连官兵给我社记者车夫写信,邀请“战士歌手”董文华到他们连队联欢。车夫不认识董文华,便请我出面。两节期间文艺界活动特别多,而像董文华这样的当红演员更是繁忙,我估计她很难抽身。基层官兵这样热情相邀,我还是愿意努力争取一下。一天晚上,华子在首都体育馆参加一场演出,我直接到后台找到了她。当我把战士向她发出邀请的告诉她时,她说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次春晚出了一点纰漏,受到了观众诟病,这一次总导演邓在军对准备工作要求特别高,管理特别严,从现在开始,所有演职人员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更不能离京。华子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说,她因为腮帮子发炎,正好明天请了一天病假,说我们可以“打枪的不要”,快去快回。
 

 

于是,我和车夫像部署一场战斗一样,连夜迅速行动。一方面与部队联系,让他们马上带车进京,在北京住下,准备第二天凌晨出发;另一方面又邀请了著名画家董辰生、著名歌词作家石祥(《十五的月亮》词作者)一同前往。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生活》杂志等一大帮记者纷纷找我和车夫,要求跟随采访,搞得我们好紧张。动静这么大,要是让邓在军导演知道了,那就把华子坑苦了。大家都是新闻同行,又不好拒绝,最后,我对车夫说,可以让一部分记者随同,但是得立几条规矩:第一,部队来的车辆只接董文华、董辰生老师、石祥老师和我们俩,其他人的车辆自备;二、这个活动是董文华与连队官兵联欢,记者的采访不能干扰主题;三、在活动结束之前不能向外透露消息,不能发稿报道。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便带着车到了和平里煤炭部宿舍华子的公公婆婆家,车在楼下等,我一个人上楼接她。进屋后,只见华子的婆婆正拿着一块热毛巾给她敷脸。老人家见到我,说:“程老师,不能去了,你看这咋去呀!”顿时,我后脊背都凉了,部队一切准备就绪,战士们现在正伸长脖子等候他们喜爱的歌手到来,要是不去了我可怎么交代。华子看我为难的样子,笑着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我心中有数了。我知道华子与婆婆关系好,婆婆很心疼她,就对老人家说:“您不放心的话,欢迎您一块儿去。”她婆婆说:“我哪儿去得了,一定要去我就只好把华子就交给你了。”我顺势向她表示:“您放心,我保证做到三件事:第一,督促她按时吃药;第二,只唱两首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多一首都不唱;第三,多喝水,不准吃上火的、带刺激的东西。”老人家笑了,看来她对我的保证是满意的。就这样,我顺利地接到了董文华,旋即赶往杨村。

我们一行先被接到了196师师部,准备稍事休息然后去二连。想不到师长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对我说,地方新春慰问团来了,现在就在会议室,希望请董文华去唱首歌。我说这次是专程到二连与战士联欢的,不宜安排其他活动。领导说,慰问团的同志听说董文华来了,提出这个请求不好回绝,希望能赏个光。无奈之下我只好跟华子商量,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我觉得自己失言了,内心有点过意不去。

 

我们来到二连时,听到“三用堂”里歌声此起彼伏,战士们早早就集合在那里拉歌。我们进入“三用堂”时,全场一片欢腾。指导员一番致辞后,请石祥老师先讲话。石祥老师讲话后朗诵了一首诗,名字叫《我的小太阳》。他告诉大家,这实际是他新写的一首歌词,准备还是请铁源老师谱曲,董文华演唱。接下来让我讲话,我便对石祥老师的诗歌进行了一番发挥。我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石祥老师这首《我的小太阳》与他写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正好组成了日、月、星“光明三部曲”。月亮唱丈夫,星星唱妻子,太阳唱儿子,这个军人之家的三口子,就是天地之间大写的“人”子。石祥老师说我归纳得好。数月之后,我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发挥,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石祥的三部曲》,发表在山西文联的一家杂志上。石祥老师鼓励我说,有很多人写他,但大多不如他意,他最满意的有两篇,一篇是胡世宗写的《月亮是太阳照亮的》,还有就是我这一篇。

二连的联欢会在继续,董辰生老师现场泼墨,赠给二连官兵一幅画作。联欢进入董文华独唱环节后,她照例先演唱了《十五的月亮》,然后是《望星空》。正在我示意她下来时,战士们的掌声、欢呼声淹没了我的招呼。华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好像在说“让我再唱一首吧。”不等我表态,她又唱开了。结果一发不可收,华子歌声刚落,战士们推举的一名代表冲到了董文华身边,要与她表演二重唱,华子又高兴地答应了。我真担心她承受不了,但看到战士们都正在兴头上,只好听其自然。最后的节目是董文华与全连战士合唱,唱得三用堂里电闪雷鸣。


 

 

现场又冒出一个即兴发挥的节目是签名。看来,战士们都是有备而来的,每人手里都拿着本子和笔,蜂拥而上。董文华的字写得好是大家公认的,她接过战士的本子便笔走龙蛇,得到签名的战士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后面的战士争相往前挤,现场显得有点乱。只见华子一边面带笑容一边开玩笑地叫我“程老师救命啊”。我一步登上凳子,喊道:“请大家原地不动,都把本子交给我,不交的不给签。”这样才慢慢将局面稳定下来。事后我才知道,隔壁连队的战士听说董文华来了,也带着笔和本子跑过来请求签字,难怪这么多人。

这次杨村之行董文华带病与战士联欢,委实让她累得不轻,但她自始至终情绪饱满,看得出她对战士们真的是感情笃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官兵打心里喜欢董文华这样的“战士歌手”。整个过程,我一再“失职”,但从内心还是感到欣慰。华子高兴,战士高兴,我们的目标达到了,这就是成功。还有一点,在邓在军导演那里,我们的小动作没有穿帮,阿弥陀佛!

在董文华、张楠夫妇俩眼里,我不只是一名记者,还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俩颇具传奇色彩的恋爱细节,不曾对任何记者说起,唯独我是个例外。八十年代的一天,我去他们家,夫妇俩一起跟我聊天,越聊越投机。张楠俏皮地对我说:“有人看我比华子大很多,就问我是怎么把她骗到手的,我没有正面回答过,他们就在媒体上尽情发挥。现在我就向你坦白交代吧。”于是,张楠主讲,华子补充,两人把他们的恋爱经历一五一十地讲给我听。

华子从沈阳军区政治部歌剧团调到歌舞团时认识了张楠。当时张楠已经22岁,而华子还不到15岁。张楠像大哥哥关心小妹妹一样对待华子,华子陪感温馨。工作时一起切磋,空闲时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聊天,无拘无束。有一天傍晚他们照例在外面压马路,华子一边说话一边往前走,突然感觉后面没有了动静。回头一看,张楠在离自己约莫10米远的地方站着不动了。华子返回去问:“你干哈呀?”张楠没有吱声,只是直愣愣地盯着华子,华子感觉好奇怪,又问了一句“你到底干哈呀?”张楠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话:“华子,咱俩搞对象吧?”平时和蔼可亲的大哥哥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把华子吓坏了,她一脸委屈的样子说:“你,你这人怎么这样?”说完哭着跑开了。张楠傻傻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才悻悻地离去。

这尴尬的一幕发生后,张楠好多天不敢见华子。

不久,前进歌舞团组织小分队下部队慰问,张楠和董文华都是小分队成员。大哥还是大哥,张楠找了个机会主动与华子搭话,向她赔礼,说自己太鲁莽。但他并没有放弃,乘机再一次向华子表白。也许是她经过了一番考虑的原因,有了思想准备,就平静地对张楠说:“我还不到15岁,你能等我吗?”张楠一听急忙说:“我能等,等你10年20年,我都能等!”华子听了好感动。接着说:“那这事就你知我知,不能告诉任何人,不能影响我入团。”张楠连连保证。就这样,张楠和华子在心里默默地思念着对方,一年又一年,直到华子22岁,张楠30岁,他俩才幸福地结合。

婚后,董文华和张楠各自工作都很繁忙,多年没有要孩子。有一次,我去他们家,见华子挺着大肚子,就连声恭喜他们。张楠满脸笑容对我说:“程老师,我有点着急的事要处理,您就跟华子在这儿聊吧,我给您备茶去。”华子捧着肚子说:“这小东西很不老实,时不时在里面踹我,我只好躺在沙发上跟您聊啦。对不起啊!”我说没关系。记得那是1993年春天的事。儿子张兆年的出生,为他们这个温馨家庭又平添了许多欢乐。

2000年5月,我被总政和中宣传部领导派去上海,在汪道涵同志创办的《远东经济画报》做执行总编。9月份,接到华子电话,问我国庆节是否回北京,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说有事找我。我回到北京后,她和张楠与我见面,说是总政统一为总政系统文艺名人每人出一本书,她不想出,想自己出一本画册,也就是所谓写真集,让我给策划一下。我告诉他俩,这次回来很仓促,接着我要飞往成都、贵阳,参加一次采风活动,等我忙完了下次回来再说。
 

 

2004年春节前,我接到张楠电话,邀请我于1月8日到国贸中心中国大饭店宴会厅,参加董文华新专辑《港湾》的发布会。张楠特别对我说,华子交代他一定要请到我。我如约到会,才知道活动全称是“新歌赠友人新春联谊会暨董文华专辑《港湾》发布会”。进到会场后我大吃一惊,尽是熟面孔,然后就是不停地相互打招呼。由于我不再当文艺记者已多年,与许多老朋友都很久不见,在这个特别场合重逢,感觉十分亲热。落座以后环顾四周都是熟人,坐在我前面的是总政歌舞团原团长孙家保将军,后面是田震、解晓东,左边是韩红、李琦,右边是毛宁、陈明。目光所及处,我还看到了闫肃、谷建芬、金铁霖、卞留念、徐沛东、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殷秀梅、杨洪基、关牧村、戴玉强、朱时茂、郭达、李丹阳、蔡国庆、孙悦等等。据说,到场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艺团体负责人、艺术院校教师、词曲作家、歌唱家、影视艺术家、舞蹈家、演奏家、舞台美术家、文艺记者等,共有600多人。这是我很多年前参加保利剧院张暴默告别军旅演唱会之后所见到的最庞大阵容。记得张暴默那一次告别演唱会结束后,《北京晚报》在报道消息中有这样一句话:“昨晚,如果保利剧院发生爆炸案,那么首都文艺界将全军覆没!”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事实。今天董文华的发布会,还不知道那些大手笔们将会如何渲染呢。

董文华新作发布会上,各方代表先后发言、致贺,让我记忆深刻的有几个。一是民族歌舞团田团长发言说,他今天除了祝贺董文华,还要特别祝贺金铁霖老师。他说在场的有中国歌坛三位“大姐大”——彭、董、宋,而她们同出一门,恩师就是金铁霖。印象深刻的还有彭丽媛的发言,她对董文华的祝贺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当时,坐在我前面的孙家保团长转过身来,对着我竖起大拇指,我明白,作为彭、董的老领导,他的这个举动包含了太多的含意。会上发言的有一位是北京市的公交车司机,他是董文华的铁杆歌迷,但绝不是那种盲目的粉丝。他举出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春天的故事》、《长城长》等,认为她的歌满满都是正能量,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都很强,她不愧为战士歌手、人民歌手、时代歌手。

发布会上举出了多年来董文华的艺术硕果。她出版了十几部个人演唱专辑,发行了十几部CD专辑,数部VCD影碟,出版了专著《董文华独唱歌曲200首》。她多次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的公益演出,参加中央慰问团赴西藏、新疆、内蒙古慰问老区人民、边地军民。

这次新发布的专辑《港湾》收录了9首歌,除保留她的固有风格外,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更可贵的是,专辑里有些新作品的歌词还是董文华自己亲自写的,充分体现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生命活力。

多年来,我与华子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与她有关的事我都乐意参与。有一次,军报战友杜志民约我合作写一篇约稿,是关于对歌曲《长城长》的评论。因为这首歌的词作者闫肃、曲作者孟庆云、演唱者董文华都是我的老朋友,我便答应合作。尽管与创作者都很熟悉,但为了慎重起见,我和杜志民还是一起分别走访了董文华、闫肃、孟庆云。文章发表后,被一家报纸评为优秀作品,为此,华子专门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

有一年元旦期间,总政歌舞团组成慰问分队,在政委王海晨带领下赴沈阳军区空军部队演出,华子问我去不去采访,我答应去。一路上发生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在基层部队,住房紧张,这么多大腕没有一个住单间的,都是合住。我与蔡国庆一间,海阔天空聊了大半夜。郁钧剑是个活跃分子,他的举动总能成为话题,比如给官兵演唱,他可以一口气唱5首歌;部队领导向他敬酒表示感谢,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别人撩到了;兴致上来,郁钧剑拉着董文华破天荒地来一首男女声二重唱。郁钧剑招呼我说:“程老师,赶紧给我们照下来,我俩这是第一次合作。”

大雪天,大家不顾严寒深入机场、哨所、雷达站慰问演出,每到一处,董文华、熊卿材、黄宏、刘炽炎、蔡国庆、白雪等,都要争相为官兵表演。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从心里赞赏咱们的部队文艺工作者为兵服务的光荣传统没有丢。

慰问团来到长春空军某航院与第七批女飞行学员联欢,知名艺术家与新一代女军人一起展示风采,一股浓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女学员们心目中,董文华无疑是头号明星,都争着找她合影,争相索要签名作为纪念。这批学员中就有后来翱翔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

多日的慰问演出结束,雪夜里我们登上了从牡丹江飞往北京的飞机。机舱里,黄宏、刘炽炎即兴将他们的见闻编成段子进行表演。还以他们喜剧演员特有的方式“总结表彰”各位演职人员的突出表现,逗得大伙儿捧腹大笑。因为跟随采访的记者就只有我一个人,黄宏还没有忘记调侃我一把:“京城名记”程更新如何如何......

2016年,63岁的总政歌舞团正式摘牌。作为团里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董文华曾经在这里留下的一道道闪光的轨迹永远不会消失。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