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黑龙江孙斌农业开发集团主业大发展副业补短板









 

  数字农业信息化平台。可采集29项稻田信息。




 

  一望无际的稻田长势喜人



 

  7月末,水稻开始扬花授粉灌浆。



 

  7月28日,网宣员刘忠福(左二)与森工局摄影协会主席栾振林(左三)来到鸿源农业开发集团生产基地采访,受到水稻专业合作社主任侯培军(左四)与园区主任李法海(左一)热情接待。







 

  黑龙江孙斌农业开发集团

  主业大发展 副业补短板

  走进位于桦南县明义乡永昌村的鸿源农业开发集团的有机鸭稻共作田地里,绿油油的水稻苗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一幅鸭在稻中游、稻在水中长的田园风景画卷跃然田间。

  全国人大代表、集团董事长孙斌始终牢记向总书记作出的“种好地、多打粮,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的承诺,以“植根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己任,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实现大棚二次利用,在推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的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

  孙斌介绍:企业现有土地面积8600亩,其中,经过国家有机认证水稻4500亩,三年后,基地将实现有机面积10000亩以上。集团水稻分子育种中心现已审定推广了1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还有黑白黄紫绿红稻等特种稻品种。因为咱们有机鸭稻田每年秋季秸秆全量还田,通过鸭稻共作,放养鸭子吃杂草和田间害虫及水中微生物,产生的粪便为稻田增加有机肥,鸭子嬉戏活水的作用。集团通过与鸿源水稻专业合作社订单种植规范化要求。在有机鸭稻生产基地采取了秸秆、稻壳灰、米糠三还田技术,逐年提高土壤地力;基地采用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鸭子除草三结合方式,通过这种除草技术保证了有机稻的田间生态保护,促进水稻生长,基地的生态有机鸭稻亩产450公斤以上,实现每亩700元钱左右的纯收入。在新农机具、新农用设备购置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购置了植保无人机,并成立了鸿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水田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科学种田水平。

  近年来,孙斌还通过用“互联网+数字智慧农业平台”搭建起了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和高质量产品销售的最先一公里的市场营销平台,进行农产品生产与线上销售模式,把黑土地的优质大米销得更多、更远;通过“订单农业”合作方式,联合18个农民合作社创建了鼎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联社与周边农民合作共建8万余亩基地,带动460余户生活困难群众脱贫增收。

  据鸿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经理侯培君介绍:合作社百栋育秧大棚,每栋360平方米,全部实现二次利用。一是生产地摆黑木耳18栋,每栋7000袋,每袋产量1两,700斤x35元,每栋大棚收入24500元,合计收入441000元。二是生产贝贝瓜大棚15栋,每栋400株,每株20斤ⅹ0、80元,每栋6400元,合计收入96000元。三是秋豆角大棚15栋,每栋1000斤,每斤3、5元,每栋收入3500元,合计52500元。四是蔬菜大棚50栋,每栋3000元,合计收入150000元。百栋大棚二次利用合计收入739500元。再加上稻田养鸭收入75000元,实现副业收入814500元。

  集团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再由现代农业向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又向更高的功能农业大踏步的前进,引领全县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为乡村振兴奉献企业力量。

  集团董事长孙斌在田间观察病虫害防治情况



 

  孙斌董事长向科研人员汇报培育新品种的经验做法。



 

  董事长孙斌认真听取农科所青年团队关于绿色农业水稻生产的建议意见



 

  现场检查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



 

  集团水稻分子育种研发中心,去年研发18个品种,今天增加12个品种。





 

  种名标牌



 

  紫稻



 

  白叶稻




 

因网页版面有限,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