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想起四十八年前那场特大洪水

 

 

  想起四十八年前那场特大洪水
 

  文/白国喜

 

  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给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造成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此情此景,让我回想起四十八年前发生在我的家乡河南驻马店那场惊心动魄的特大洪水。
 


 

    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尼娜”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几经周折进入驻马店地区,在汝河板桥水库的林庄、沙河支流澧河上游的郭林、洪河石漫滩水库的油坊山一带形成暴雨中心。在台风尚未到达前,驻马店地区就已经连续几天普降暴雨。强降雨致使洪河、汝河、沙颍河上游出现暴雨洪水,造成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都出现溃坝,洪河、沙河及其支流沙澧河堤防也发生多处漫溢决口。洪峰造成河南省29个县市、1100万人受灾,人员伤亡2.6万余人,大量农田被毁,大量牲畜死亡,史称“75·8”大洪水!

  我的老家就在驻马店地区北部的西平县城西15公里的一个小村庄,村子南边七里路就是洪河。那时我刚13岁,上小学5年级。家中三间坐西朝东的土坯墙茅草屋,一间北屋是灶房,院落东边是村里的南北中心路,北边有一条污水沟连着村西边的运粮河。8月5日起,连续数日的特大暴雨,到处已是沟满河平。担心夜间涨水,村民们每晚都在堂屋地上睡觉,不敢睡到里屋床上,听到外面大雨如注,电闪雷鸣,门前的路上日夜淌着雨水,心里害怕极了。7日早上8点左右,雨水突然涨到院子里,大人们传说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开口子了,洪河也有决堤的危险,赶紧收拾东西转移。我和家人把衣服被褥及值钱的物件带上赶紧离开,说着说着,水就到了膝盖处,有的院墙已经倒塌,我突然想起还有一条小黑狗在灶房,我返身到北屋,把躲在柴火垛上的小狗抱着离开了院子,这时候,就看到听到附近房屋院墙不时“轰、轰”的倒塌。

 



 

    全村人都集中到了村里的最高处,这里有几家房屋因地势高没有进水。大家在洪灾面前不分宗族亲疏,风雨同舟,青壮男劳力挥锹铲土,把最高处四周用泥土围成一个密不透水的安全岛。我小心翼翼的站在围堰边向外望去,四周一片汪洋,水深足有2、3米,大地里已看不到苞米棵子了,树木只露出树梢。村西边的运粮河里,大水咆哮着、翻滚着向北涌去,不时看到有树木、家具顺流而下。村里房屋全被水浸泡倒塌,村民们一夜之间无家可归,很多老人孩子泣不成声。

  人们饿了就吃一口煮小麦、苞米、红薯、粉条充饥,困了就靠墙根眯一会,在大队干部的组织下,成年人轮流值班,严防死守,昼夜保护着全村人的安全......

  大水刚下去,便有解放军的飞机空投烙大饼等食物,飞机机身上红色的五角星清晰可见。我清楚的看到,有的村民因多日挨饿,撕开麻袋掏出大饼就往嘴里塞。

  村里一片狼藉,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成堆的垃圾,厚厚的淤泥,村外沟渠还有飘来的人和动物尸体。村民们返回家中清理房屋垃圾,在潮湿的废墟上盖起简易窝棚挡风御寒。后来得知,村里一位水性很好的中年男人不幸身亡,他是给运粮河对岸的瞎子弟弟送食物,把食物挂在脖子上横渡30米多宽的运粮河,不料被洪水吞噬。还听说板桥水库半夜两点溃坝,大坝旁边有一个村庄,睡梦中的人们瞬间被冲走,几顿重的石磨被冲走几十里地,全村片瓦未留,仅剩三棵柳树,最后改名“三柳庄”。

 



 

   “75.8”特大洪灾事件,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溃坝事件,给驻马店乃至河南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1981年10月我参军入伍离开了家乡,但“75.8”大洪水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两相比较,这次京津冀地区洪涝灾害与四十八年的“75.8”特大洪水有几多相似之处:起因相同,都是由太平洋台风引起;路径相同,都是沿着相似路线自南向北进犯;时间段相同,都发生在8月初;特性相同,都来势凶猛,风力强,降雨量大;受灾面相同,范围都广、危害都大。

  只不过现在的救援抢修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在交通畅达、通讯便捷、机械设备齐全、救援力量雄厚的现代化今天,有党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灾区人民有能力有条件战胜困难,重建家园,把各种损失降到最低,尽快度过难关。


 

  作者简介:白国喜,1962年6月出生,河南驻马店市西平县人,1981年10月入伍。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为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和沈河区作家协会会员,辽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