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
《青木川》是叶广芩创作的小说,小说以古镇青木川为背景,
以当地历史原型人物魏辅唐(一代枭雄电视剧里的何辅唐即魏辅唐)的传奇经历为主线,
从青木川镇解放前夕战乱写至改革开放的今天,
以这片土地半个多世纪的故事表现历史变革;情节曲折动人,蕴涵人生哲理。
这篇小说也使得青木川古镇名气大增。
魏氏宅院坐落于青木川的魏家坝。
这里依仗凤凰山,面对龙池山,有“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所度晚年”之说,
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视野开阔,举目远眺,青木川古镇风貌尽收眼底。
可以说,魏宅院借助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提升了自己的环境,
而自然景观借助特色鲜明的魏氏宅院增加了名气和人气,
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交相呼应的优美景象。
魏辅唐家的老宅和新宅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二进式院落,
总占地面积2000 平方米,共有61 间房,俯视看去,便成了田字形建筑形制了。
新、老宅院珠联璧合,既有西式建筑的宏伟壮观之势,又有中国传统的雕梁画栋之美,
是不可多得的传统民居文化遗产。
关于魏氏宅院为什么会形成田字形院落,
有这样一个说法:魏铺唐在老宅中先后生育了5 个女儿,没有儿子。
无奈之下,他请了当地一位赫赫有名的风水先生为自己算了一卦,
先生来到青木川,在魏家坝周边走了走看了看,又到院外院内看了看,
之后便对他说,因为他们家是背靠着凤凰山,所以只能生女孩。
听到这里,魏铺唐急了,又追问风水先生,有没有补救的良方。
风水先生说,在原来院子的右边再盖一院房,尽量靠近将军石,可能会有效。
于是,魏铺唐听了且信了,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房子给盖好了。
没过几年,魏铺唐真的就有了儿子。不经意间,这田字形的院落从此也就形成了。
魏家宅院的形制结构中老院子部分始建于1927年,
有前后两个天井,其建筑风格是传统的中式建筑,内檐墙均由实木板拼接而成,
木雕装饰和棂花隔扇窗点缀其中,木料的表面采用桐油沁涮工艺的素面罩油。
一进院(前院)为两层,在二层上设有回形檐廊及美人靠等,
体现出了浓厚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巴蜀建筑文化风格。
建筑的外墙体为较厚的土坯墙或砖墙,院内的墙体为木制板壁墙,且色调一致。
建筑的顶面为青瓦冷摊,清水脊饰。顶下为彻上露明造式结构,干摆望瓦。
在屋顶的转角与转角连接处做勾连搭顶结构形成天井,转角对应的顶面为45°下斜天沟。
新院子部分始建于1932 年,也有前后两个天井,且均为两层。
一进院的一层内檐墙均由青砖砌筑而成,门窗洞上檐均为拱券形。
二层则沿用老院的做法,内檐墙均为由实木板拼接而成的板壁墙,
同时将木雕装饰和棂花隔扇窗点缀中,并设有回廊及木质扶手栏杆。
第一层和第二层采用不同的材质、工艺、色彩,构建出不同的风格,使人感受到奇特的审美意味。
在二进院中,檐墙采用了一砖到顶的砌筑方法,并将二层两侧厢房的回廊藏入墙体之内,
在院落中不易看到。同时,此院落吸收了大量的西式建筑元素,
如在檐墙的拐角处和墙面中嵌入了许多欧式建筑构件和浮雕等,
特别是上房檐墙二层立面的窗户密集有序地排列,有西式教堂建筑的影子。
这对于习惯欣赏传统建筑而又极少接触到西方建筑及其文化的中国人来说,是新鲜而有趣的。
魏氏宅院的主人魏铺唐为了将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很好地融合并应用于自家院落之中,
因势利导,引入自然景观元素,借助院落周边自然资源来科学、巧妙、合理地营造庭院的人造景观。
魏府老宅如今展示了很多民国时期的物品和文化。
魏辅唐(别称魏元贵,1902年-1952年4月),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魏家坝人,
人称“土皇帝”,宁强县第一巨霸。
他在上了几年私塾后,加入地方民团,任过团总、区团长等职务。
统治青木川20多年,1952年宁强县人民法院以恶霸杀人反革命罪判处其死刑。
1982年平反,被定性为开明绅士,于青木川立碑。
本美篇文字介绍源于网上……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