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泸定—溢满红军元素的边城》—— 何凡摄影作品欣赏



泸定—溢满红军元素的边城

何 凡


隔着大渡河远眺泸定县城。


清康熙大帝批准修建,并御笔题名。


历经三百年风雨的十三根铁链,供游客行走体验红军“飞夺”之艰难壮举。
 

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后,凭借三支小船,只能将一个师送过河。如果不能夺下泸定桥,一方面军主力也将“成为石达开第二”。毛主席1936年与斯诺谈及。


可以说86年前,泸定桥留给红军一条生路。如今,红军元素举目可见。


十大元帅有七位当年都是从泸定桥上夺路而走。


长征大道,勇士路,延安路,遵义路,将军路……已成网格。


将军街统计了当年过桥的开国将军人数。最有特色的是“开湘路”和“成武路”,让后人永远铭记夺桥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


峭壁上是从安顺场,一昼夜强行军240路飞奔到泸定的战士身影。


以铁链为造型的纪念碑。22位勇士的碑座已就,但留下名字的只有五位。


没有留下姓名的17位,有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勇士。


邓小平题写的碑名。


聂荣臻撰写的碑文。其中还特别提到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


参战的师团领导和夺桥勇士:杨成武,黄开湘,邓华,刘亚楼,罗华生,刘梓华,刘金山,李友林。


勇士碑说明。


1986年修建纪念碑的铭文,造价只有75万元。但泸定人投入的感情和心血无法统计在内,是无价之宝。


2015年后修建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该馆原名:红军在甘孜纪念馆。在鸣谢的捐款企业里,看见几家熟悉而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大企业。


老红军王福堂穿过的军装。


邓华60年代被迫转业到四川时,穿过的衬衣。


22勇士之一刘金山用过的毛毯。


就用纪念馆大厅里的雕塑墙作为结束语:十三根铁链,扛起了一个共和国。




作者:何凡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舒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