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韩志晨||忆睿智政委郑华才

  1975年年初,因为团庆功授奖大会准备典型事迹材料,我与团副政委郑华才成了好朋友。七份材料,他负责4份我负责3份。没有想到,这为我留在部队埋下了伏笔。

  同年5月,干部部门的人找我谈话,问我是否愿意留在部队。我说,我讲两句话:一是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在服从组织安排的前提下,允许我讲个人意见的话,回地方工作更适合我。找我谈话的人说:你想回地方工作也可以,党票给你撸了,这是组织意见。

  同年6月提干命令下达以后,团里分管干部工作的副政委郑华才踢了我一脚,对我说:留在部队委屈你了?行了,你去湖南、湖北搞外调去吧,两个月之内,转回来就行。我知道,他是给我一个散心的机会。

  2002年,在太行山东麓地区拍摄完长篇电视剧《山高高路长长》之后,我在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谢克强、著名诗人刘金忠等人陪同下,从武汉驱车前往京山,专程去看望了从县人大主任岗位退下来的郑华才老政委。

  老战友见面,其情其言,不待细说。郑政委患脑血栓之后,眼睛看字发花,一次在电视机前看到《三请樊梨花》的片头上编剧是我的名字,高兴得不得了,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看清了,是韩志晨编剧的!他老伴也高兴的笑。见到老政委家里摆设陈旧,一派清苦景象。我给郑政委扔下随身携带的几千块钱、鱼油绿茶等。并后悔没有把剧组留在拍摄地的桌椅什么的用车拉过来。中午,郑政委和老伴在宾馆招待我们吃过饭后,我们怕过多打扰他们,便驱车赶回武汉了。

  傍晚,郑政委打来电话:你看看,我这个脑子,自从有了病以后,真的不够使,本来要安排你们洗温泉的,门票都买好了,一高兴竟然给忘了。怎么办?你们明天能不能再过来一下?我考虑老政委身体有恙,不便再去打扰,便说,不去了,以后有机会再来看望老政委。

  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恒。老政委竟不久便去世了。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潸然泪下,唉,当年是多么睿智可亲可敬的一个人啊!

  人啊,舍东舍西,舍不了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