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管处 贺彩蓁
改编:铁一师 白帆 沐紫
在北京古老的名胜古迹中有个天坛,
那是华夏文明古迹中的一个制高点。
雄伟的古迹吸引了八方游客,
日月轮回天坛已历尽苍桑六百多年。
天坛是伟大中华民族的瑰宝,
天坛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不要说祭祀是一种迷信思想,
那是人类思想形成的一个阶段。
帝王祭祀皇天神灵是一种信仰,
帝王敬五谷丰登也是为了百姓美满。
祭祖代表着古人最初的觉悟,
那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种表现。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
华夏从来就是有着聪明的祖先。
天坛是在明永乐年建成,
那是中华古建史上的奇迹。
清乾隆和光绪都重新修缮,
那是明清的帝王们为了祀天。
天坛是圜丘和祈谷两坛的总称,
(南方北圆)是古人象征天圆地方的心愿。
我们的古人认为天是圆形的,
而大地为方是表示着国泰民安。
天象一口大锅盖着大地,
这便是古人天圆地方的由源。
天坛内的主要建筑祭天是圜丘,
这是一个三层圆形平台的台面。
圜丘下面的围墙亦为圆型,
皇帝祖宗牌的牌位皇穹宇肃穆庄严。
皇穹宇殿内地面也是圆形,
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是神灵的表现。
皇穹宇外是闻名遐迩的回音壁,
这奇特圆墙会让你声音回现。
北京天坛的建筑形态特性形成文化属性,
加强了建筑形象的神圣与庄严。
无论你在天坛圜丘还是祈年殿,
内心所涌起的是崇高伟大壮美感。
那是浩茫宇宙民族的伟大,
它同辉与天地之大好河山。
把崇拜融入审美之中,
使祭天文化的象征意义非凡。
那不朽的建筑中有多少科学含量,
那立体艺术更见那一个个雕龙的飞檐。
每个建筑都用了中轴线的表现手法,
表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古代的哲学、历史、数学、力学,
都表现在这宏大的建筑群天坛。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天神也是文化行动,
它所展示的也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的必然。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到明代至清未都举行了祭天大典。
而今社会历史发展到了进步的今天,
那我们也不可能忘掉是从祖先的演变。
北京天坛,是华夏的天坛,
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贺彩蓁,原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宣传队演员。
改编白帆:原铁道兵一师副营职新闻干亊、创作员。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全国诗词创作银奖获得者、作家,现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硕士生导师。
沐紫:湖北武汉某著名高校本科学历,国学研究者,儒商,诗人。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