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杜水源~援越抗美亲兄弟

 




 援越抗美亲兄弟 *1

  时光见证烽烟滚,

  岁月已逾半世纪;

  援越抗美亲兄弟,*2

  西庄那累鏖战激;*3

  兄洒热血献青春,

  弟臂高擎凯旋旗;

  烈士龙魂壮日月,*4

  幸存勇气憾天地。*5



朱枝龙、朱枝勇俩兄弟入越参战前在昆明西山的留影

 

  *1) “援抗”,即援越抗美战争。对于“援越抗美”,许多人感到陌生,它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军的一个秘密的国际军事救援行动,时间是从1965年~1973年,共八年时间。这一国际军事救援行动现在已经解密,载入了我军的军史。这是一段曾经尘封的战争往事。这段历史,留在了援越抗美老兵的记忆中,留在了军史上,留在了国家历史的记录中。

  *2) 1967年,同胞兄弟朱枝龙、朱枝勇二人都参加了援越抗美战争,而且都在越南西北战略要地奠边府,哥哥朱枝龙在担负修筑12号战略公路的铁道兵62团,(34大队)弟弟朱枝勇在担负对空作战任务的高炮630团。朱枝勇说:“出国前,我们都不知道要去援越抗美。只是在我接到要去630团集结的命令时,才知道可能去越南。因此,出国前给他写了封信告知。到越南后,大慨是1967年10月上旬末或中旬初,我哥通过内部电话联系上我,並告知,他在西庄。第二天一早,我请假到西庄去见到了他,当天中午,古全友连长还专门叫炊事班多炒了两个菜,还开了一厅大罐红烧肉罐头,好象还倒了两碗酒,祝我们兄弟俩战场上相聚,直到天黑我才回到指挥连驻地。这次会面竞成了我们哥俩此生永别。1968年元月,630团圆满完成援越抗美防空作战任务,凯旋回国后,才知道我哥壮烈牺牲!”朱枝勇接着说:“2017年,距离1967年过去了整整五十年后,我才得知古全友连长也是与我哥同日牺牲的,时间是公元1967年10月16日。”

  *3) 奠边府西庄,地处越南与老挝的边境,是12号公路跨境连接老挝南向胡志明小道的战略要地,铁道兵62团在这里担负着公路的修建任务,高炮630团在这里担负着防空作战任务。我高炮部队对付美国空军的基本战术是“集火近战”战法,所谓“集火”,就是集中一定范围的火力,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突然开火,打击一架敌机,以密集猛烈的火力增大命中率。所谓“近战”,就是参加集火的高炮部队和高射机枪连队,适当压缩开炮(枪)距离,把敌机放到最有效的射程内来打。在奠边西庄那累山阵地,高炮630团进行了数十次对空作战。“集火近战”,既是地对空的“短兵相接”克敌制胜的战法,也是最惨烈的一种对空作战场景。1967年,“9.19”和“11.29”那累山的两场惨烈战斗,永远载入了我军高炮部队的光荣史册。“9•19”,即1967年9月19日那场血战,美军共出动21批84架次轰炸机,对西庄那累山我8个防空阵地连续实施攻击,我军指战员不怕牺牲,顽强作战,取得击落美机7架,击伤10架的优异战果。同时,惨烈的战斗致使高炮630团1营3连连长熊炳等31位战友壮烈牺牲。“11•29”,即1967年11月29日的一场鏖战,在连续7小时的对空战斗中,美机出动百余架次对那累山二营阵地实施多批次、多架次狂轰滥炸。我英勇的炮兵再一次取得了对空作战的辉煌战绩,击落美机18架,击伤10余架。再次扬我铁血军魂。“11•29”战斗,我团也付出了惨重的牺牲,2营6连牺牲了18人,7连牺牲了2人。炮兵630团在援越抗美战斗中,击落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美军F-4C、F-104、F-105、T-28等战斗(轰炸)机37架,击伤25架。

  *4)“龙”,特指包括朱枝龙在内的,牺牲在越南,安葬在越南北方22个省,57座中国烈士陵园的1446位援越抗美烈士。仅在越南奠边府西庄烈士陵园里,就安葬着中国援越抗美六支队西线战场104位烈士,这些烈士中有铁道兵62团11连连长古全友,有高炮630团3连连长熊炳,有138野战医院的外科女军医汤芳琴。(她是牺牲在援越抗美战场上的唯一女烈士,她坟墓的右侧,就是朱枝龙烈士的坟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

  *5) “勇”,特指幸存的,包括朱枝勇在内的,胜利完成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任务,凯旋而归的32万中国军人。

  杜水源

  写于建军95周年

  (作者时任高炮630团指挥连报务员)





朱枝龙、朱枝勇俩兄弟入越参战前在昆明西山的留影




 

  援越抗美亲兄弟《二》

  (一)

  绪忠和绪义,*1

  同胞亲兄弟;

  同日着戎装,

  喜从心底起。
 

  (二)

  同属二中队,

  共学通讯技;

  勤学加苦练,

  学成好技艺。
 

  (三)

  北部湾事件,

  越南战事激;

  兄弟同赴越,

  共同抗美帝。
 

  (四)

  兄在五支队,*2

  弟在六支队;*3

  同是工程兵,

  筑路任务急。
 

  (五)

  五同两兄弟,*4

  实话真稀奇;

  人生旅途中,

  战友加兄弟。

  杜水源

  2022.8.13
 

  *1 张绪忠为兄,1946年出生,张绪义为弟,1949年出生,两人是同胞亲兄弟。1965年9月兄弟俩同时入伍,成为被誉为“千里眼,顺风耳”的通讯兵。

  *2 1966年7月,从昆明步校通信训练大队毕业,分配到5支队直属通信连的有张方成、韩吉贵、韩兴洲、罗炳阶、张绪忠、黄显祖、徐继胜。分到5支队所属工程兵307团警通连的有 罗德力,分配到工程兵308团警通连的有袁小山等,上述首批分配到5支队的9人中,罗德力、韩兴洲已先后作古归西。我们甚是怀念! 昆明步校毕业后留校的学员,宋和生、王礼栋等,又于1967年9月补充到5支队及其所属工程兵307团等单位。

  *3 昆明步校通信训练大队学员中,分别于第一批于1966年7月,第二批于1967年9月分配到6支队所属的,有在奠边府西庄的高炮630团、在奠边府孟莱的工程兵314团和工程兵315团,有在莱州的独立舟桥营。张绪义、金细明、张国祥(已故)于1966年7月到达工程兵315团,余昌金、刘文甫(已故)于1967年9月到达工程兵315团。

  *4 “五同”是指,张绪忠与张绪义兄弟俩,1965年9月同时入伍,同时进入昆明步校通信训练大队,又同时编到二中队,哥哥张绪忠在六班,弟弟张绪义在三班。 1964年8月爆发北部湾事件,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越南战争,对越南实施“南打北炸”,应越南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派出了,铁道、工程、高炮、后勤等军兵种组成中国后勤部队,秘密进入越南,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为了满足援越抗美部队的通信保障需要,昆明步校通信训练大队,很多学员被派往援越抗美战场上的相关部队,巧合的是,张绪忠和张绪义又同时参加了援越抗美,而且,兄弟俩都同样被分配到了工程兵部队,所不同的是张绪忠在工程兵5支队司令部通信连,而张绪义则在6支队工程兵315团警通连。他哥俩的“五同”趣事在战友中传为佳话!他哥俩的“五同”史实,载于了昆明陆军学校1965届通信训练大队的史迹。
 



张绪忠和张绪义俩兄弟毕业分别时的留影

 

杜水源于1965年九月入伍,同时,进入昆明步兵学校通信训练大队学习收发报专业,1966年5月入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昆明军区炮兵630团指挥连任电台报务员,参加了援越抗美,1968元月完成月抗美任务后回国。1969年四月退伍。退伍后一直在武汉市电子工业局系统工作,先后担任过局机关中层干部,局属三家企业的领导干部。2004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