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古代状元之孙伏伽位列第一



咏孙伏伽

张玉林

曾经及第在隋朝,

又列唐冠魁不骄。

荣辱任它如水去,

魏征风骨若为标。

谏书三道切时弊,

智勇双全站舜尧。

请命佑民存百姓,

造福厚土比天高。

 

状元出行图
 

位列第一。从隋炀帝大业元年开设科举,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历代王朝共举行745场科举考试,产生过592名状元。其中,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是初唐河北举子孙伏伽。
 



高中状元。孙伏伽,字伏伽,河北省故城县人。隋朝中后期踏入官场,在县里面担任小吏。当年,初步平定天下的唐朝沿袭隋朝旧制,举行新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对自己的才学甚是自负的孙伏伽应试,果然名列甲榜第一名,成为莘莘学子无比艳羡的状元郎。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正是孙伏伽。
 



逆鳞诤臣。状元及第后的孙伏伽深得唐高祖的赏识,而他也出于国家稳定的考虑,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向皇帝提出三条谏言,劝说他要虚怀纳谏、戒绝声色犬马,并且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幕僚。唐高祖看完孙伏伽的奏章后大为满意,于是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掌评全国审判定案中的疑事。孙伏伽在任期间心存百姓、不畏权贵,不仅曾弹劾过虐待军民的民部尚书裴矩,并且还曾当庭怒怼过唐高祖。

康太宗登基后,进拜孙伏伽为大理少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长。虽然皇帝换了人,但孙伏伽依然没有改掉直言敢谏的作风,每每让唐太宗下不来台。

 



生荣死哀。作为一个逆鳞诤臣,孙伏伽真可谓生逢其时,如果他侍奉的对象不是虚心纳谏的唐高祖、唐太宗,而是拒谏饰非的暴君,那么他的性命早已不保。更值得庆幸的是,跟其父唐高祖一样,在遭到孙伏伽的怒怼后,唐太宗的做法也是以晋升代替惩罚。如此一来,孙伏伽由大理少卿转调户部侍郎,不久又升任大理寺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时在贞观十四年。

执掌大理寺多年后,政绩卓越的孙伏伽又被任命为陕州刺史,直到唐高宗永徽五年才因年老体衰而辞职。此后,孙伏伽回到老家武城县,并在那里享受最后的安宁、幸福时光。显庆三年,孙伏伽寿终正寝,唐高宗获悉后甚是悲痛,下诏赐谥、赠官,并由官府出资为他举办一场风光的葬礼。作为中国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生荣死哀,堪称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