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老树朝阳 ~ 青春的恋歌

  青春的恋歌

  作者:老树朝阳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出现了一批批执着的诵读者。

  不管是大小联欢,还是网上K歌,

  那些诵读者多如繁星,数也数不清。

  ===

  有的是声音的行者,

  在宽阔的大草原,广袤的大平原,

  在高山流水间,

  都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步,

  留下了他们那形如流水般的诵读声。

  ===

  有的是可读声音的创作者,

  他们天天冥思苦想,引经据典,

  舒豪情,写感言,

  为诵读者提供喜欢的新诗篇。




 

  ===

  认真分析,你会惊奇地发现,

  这些诵读者都是共和国诞生前后出生的人,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诵读,

  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

  ===

  认真地想一想,

  大家都爱上诵读一定和诵读曾经有过际遇奇缘。

  我爱诵读,不是突然发现,

  记得初中时,一次清明节为八路军烈士扫墓,

  学校让我去墓地诵读祭词,

  感到肃穆、庄严,

  无比自豪,荣光无限。

  ===

  到了高中更大的天地,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晚会上,

  一位高三的学哥,高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那声音非常动听,让人痴迷,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那呐喊激起了同学们的共鸣,

  同学们都喊着跳着为诵读者喝彩点赞。

  ===

  这印象一直伴随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那刻骨铭心的“文革”都没抹去我的青春忆念。

  我虽没有诵读的天赋,

  但我对诵读还很喜欢。



  ===

  闲暇时读过《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至今还能背上几段。

  ===

  读过杜甫的“三别三吏”,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读鲁迅的《孔乙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有些经典的句子都刻在了脑袋里。


 

  ===

  后来,入伍当兵,报效国家,

  再后来,转业归民,公务为民,

  根本无暇去诵读、去诵念。

  ===

  退休后,在K歌台上,

  又听到了那熟悉的诵读声。

  在老学弟、学妹们的鼓励下,

  开始了新的诵读体验,

  我叫它是“青春的恋歌”。

  ===

  我想那些痴迷的诵读者,

  对诵读多少都有过青春的情结,

  是抹不掉的经年记忆。

  ===

  为啥大家都爱上了诵读,

  今天看来,

  诵读是最廉价、最高雅的娱乐,

  在唱歌下载个曲谱都要付费年代,

  学个乐器,更要投入大笔钱财,

  唯有诵读,不花一分钱,就能自由地表达自已的心愿。

  ===

  诵读条件越来越好,

  家家都有网络,人人都有手机,

  诵读融入社会网络大平台,

  有人给你点赞,有人为你喝彩,

  结识新朋友,再无孤独感。

  ===

  所以,越来越执着,

  努力展示自已最美的一面。

  执着,是这一代人最可贵的品性,

  他们不管做什么都认真敬业,

  十分专注,追求完美,

  这也是共和国长子们的天生的性格特点。

  ===

  让我们共同努力,

  踏着新时代的脚步,

  把这青春的恋歌唱得更加美好光鲜!

  2023、12、10于北京
 

详情点击美篇

编辑:张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