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李友珍庆八一专栏/学习雷锋是自觉的行动

 
庆八一专栏/学习雷锋是自觉的行动

作者:李友珍


 一九六三年三月,

  我正在上初一。

  毛主席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是强劲的东风,

  吹遍全国的每个角落。

  从此雷锋的名字植入到我的心里。

  植入到我的脑海中永远的挥之不去。

  一九六五年,

  我穿上了军衣。

  与脑海中的雷锋在一个战豪里。

  收集雷锋的照片,

  收集雷锋的言语。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激励着全国的人民,

  是无人不知的名句。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

  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也是全国无人不知的名句。

  学雷锋做好事,

  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

  这四句话几乎囊括了,

  人生的方方面面。

  学习雷锋,

  尉然成风。

  从少年儿童到老年朋友,

  从部队到地方,

  无处不在学习雷锋。




 

  雷锋——时代的楷模,

  雷锋——时代的英雄!

  学习雷锋是一种境界,

  学习雷锋是一种品行。

  学习雷锋可以是一个眼神,

  也可以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学习雷锋可以是举手之劳,

  也可能是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在援越抗美这一国际主义的行动中,

  部队里传颂着战友的光荣事迹。

  他们用行动证明,

  对待同志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一等功臣吳以先,

  在敌机轰炸中身体多处受伤,

  仍然坚持战斗。

  菠萝弹片还有33片,

  存留在颈部深处无法取出。

  一等功臣杨远才,

  舍身救列车被传为佳话。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

  几头生猪跑上铁道线。

  恰逢一列火车驶来,

  杨远才奋不顾身上前。

  用尽全身力气,

  把几头生猪推出铁道外。

  他自己负伤过重,

  英勇牺牲在青春年代。



 

  一等功臣李水才,

  舍身救越南老大娘被传颂。

  在敌机轰炸时,

  他已经进入掩体。

  突然他发现两名越南老大娘,

  正在慌张的乱跑。

  他不顾个人安危,

  跳出掩体把两名老大娘拉进掩体。

  自己用身体把洞口掩盖,

  在轰炸中他壮烈牺牲。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排弹英雄向成湘,

  英雄事迹美名扬。

  本来不是他上岗的情况下,

  他强烈要求要参加排除定时炸弹。

  每逢时间到了,

  他都拒绝替換。

  一个班二个班就是不肯上来,

  每分每秒牵动着官兵的心。

  突然一片火光一声巨响,

  向成湘和两位战友壮烈牺牲。

  又是一曲舍己为人的凯歌,

  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还有许多的英雄,

  诸多的战友们。

  他们都是听着学习雷锋的歌长大的,

  革命战士服从命令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临危不惧奋不顾身,

  成为自觉的行动!



 

  不要说学习雷锋过时,

  温州银行职工徒手接坠落儿童。

  不顾自己的安危,

  成全一家的幸福。

  我们的神州航天英雄,

  写好遗嘱放家里。

  成就祖国航天事业,

  舍身忘死探太空。

  感动我们的在群里,

  这个新时代的群,

  给战友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天与认知的不认识的战友在一起,

  在诗的海洋里畅游。

  在翰墨飘香的书画世界里徘徊,

  在一篇篇文章里学习汲取。

  那是一个个雷锋矢志不渝的努力,

  没有任何报酬却日夜奉献在家里。

  当我们逛街在商场里,

  当我们结伴在公园里良晨美景,

  义务服务的战友正在为文稿编辑。

  当头条刊登我们的文章,

  是幕后的战友早起晚睡的努力。

  他(她)们都是我心中的雷锋,

  都是无私奉献的英雄。



 

  非常感谢这个时代,

  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

  学习雷锋要从我做起,

  不要渴望惊天动地的英雄。

  不要因善小而不为,

  举手之劳也是雪中送碳。

  出门在外举手之劳,

  方便别人也是快乐自己。

  学习雷锋从我做起,

  不要期待别人是雷锋。

  人人奉献社会,

  自己必会享受在社会的文明里。



 

  医务人员上火车,

  听到广播说有病人有人挺身而出。

  用自己的一技之长,

  救人于水火。

  在公共场所有人倒地过去看看,

  观察病情因地制宜献技献策。

  按按人中一块糖果,

  打打电话都是奉献!

  自己的努力,

  让陌生人转危为安。

  危机时刻不要等待别人,

  抢救病人刻不容缓。

  记得一次在翠微路公交下车,

  一位老年姐姐,

  一肢前臂肌肉被公交车门撕脱,

  骨头裸露鲜血淋漓,

  没人围观全走了,

  我只想从上方用手把血管压住,

  才能避免失血过多不休克。

  十多分钟在盼望中度过,

  999救护车到了接走了受伤的姐妹。

  当急救的医生向我致谢的时候,

  望着远去的救护车,

  感到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医者仁心是永恒的责任和美德



 

  作者简介:李友珍、从军20年,1968年参加援越抗美,铁道兵二师医院军医,北京市中西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2018年加入兵网文创中心。曾荣获文章二等奖,优秀作者。救死扶伤的岗位是我的从业生涯,在夕阳无限尽朝晖的日子里用真情抒发心声,用淡茶水记录过往,平淡的心迎接新的一天。真诚待友,知足常乐!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