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八秩回眸》



《八秩回眸》

 

今日公历五月五,立夏,

德国卡尔·马克思诞辰日。

我是1944年农历4月13日出生于河北新乐市正莫镇车固村的。姑姑说:“你是早起儿日头出来的时会儿落(lao)地儿的”!这证明我是今天旭日东升之时出生的。准确地说,我今天淸晨满八十岁。故,回眸书之:

品赏甘苦八十年,

回首往昔心悠然。

六三从戎铁道兵,

高寒修路为戍边。注1

普通一兵磨砺志,

施工一线干三年。

吃苦耐劳创先进,

全军闻名师生班。注2

营团军部坐机关,

身扎基层不偷闲。注3

铁院工作四十秋,

业绩平实少遗憾。

文秘半生守规矩,

竭心服务求周全。

高中肄业底子薄,

自学本科苦登攀。

教书管理为育人,

校史院志有遗篇。注4

继续教育拓新路,

省市路局函授站。注5

退居二线调研员,

班主任管十余班。

省委派遣深泽县,

农户五同二年半。注6

花甲退休帮企业,

六个公司做奉献。注7

病伤伴身向天笑,

童心不泯总乐观。注8

耄耋赤心松柏志,

读闻思悟乐每天。

夕阳高歌彩霞红,

健康快乐度余年!

注1:  我们系1962年底正式应征入伍,军委统一规定从1963年3月1日算军龄。穿上军装,我们从河北省新乐中学入伍的师生和数千名石家庄战友就编入铁道兵第三师,开赴大兴安岭的“高寒禁区”修建嫩(江)林铁路,巩固东北边防(口号是“修反修路”)。

注2:  我所在的十三团一营二连八班,由李定禄老师和11名高中生组成,被《解放军报》等众多媒体称为“师生班”。

注3:  1965年秋至1969年12月,我先后任一营文书、团政治处干事、铁道兵东北指挥部政治部秘书。但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跟随首长或独自下连队蹲点,与一线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调离也是从鄂伦春族的一个村子“支农”中(已经月余),突然接电令:“速回机关,马上赴京”的。经骑马半天、搭施工车一夜回到机关、一天交接工作,乘火车四天赶到兵部,见到首长才知是跟他们去“重组”铁院的。

注4:  196912月,任石家庄铁道兵学院校首长秘书、后任办公室主任至1997年。曾首编“校志”,组织编写学校第一本“校史”(初稿),为六十年校庆文集提供数十篇文章。

注5:  1997年任教育培训部书记,积极开拓继续教育领域,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各铁路局均设立“函授战”,学员曾达三万余人。

注6:  退休前三年任调研员,但仍在一线工作,同时担任十多个班的班主任;亦同时受河北省委派,到深泽县蹲点两年半。经常从田间回校立刻又进课堂。在下乡期间,婉拒县委住宾馆的安排,一直住农民家中,与村民“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

注7:  退休后先后在河北、北京的六、七个较大公司无尝任实职,尽义务开展工作。

注8:  近二十年来,曾因肝癌三次手术,因骨折、脑中风和慢性病等多次住医院。

2024.5.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