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廖红卫诗歌两首






当 兵 的 收 获

作者:廖红卫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 "

这是多么激昂的旋律,

这是多么雄壮的歌声。

每当它在我耳边响起,

作为一名退役的老兵,

仍然是这么激情澎湃,

仍然是这么热血沸腾!

想当年——

一个农村热血青年,

听从祖国的召唤,

报名参军迈进了军营。

从立正、稍息、齐步走,

到操枪、瞄准、拼刺刀 ;

学军事,学政治,

训练场上洒汗水,

保卫祖国守边疆。

再后来——

入了党,提了干,

学习深造进军校。

在部队的大熔炉里,

砥砺前行,

淬火成钢。

曾经的我,

是光荣的铁道兵 ,

跟随部队南北转战。

——修建京通铁路,

——唐山抗震救灾,

——密云水库固大坝,

——奋战江西横永线。

在燕京大地,

在武夷山麓,

逢山凿路,

遇水架桥 ;

为国防建设,

风餐露宿,

沐雨栉风。

现如今——

铁道兵已成历史,

但它的精神催人奋进,

它的光辉与岁月共存!

这就是——

我当兵的收获,

更是我人生永久的记忆……

刊登于2020年5月16日《海口日报》



 

永 远 的 铁 道 兵

--为纪念铁道兵而作

作者:廖红卫

 

我们是永远的铁道兵,

我们是永远的好战友,

我们是共和国的守卫者和建设者!

当年——

我们怀揣着梦想和保卫祖国的信念,

告别家乡父老,

迈步走进军营,

为了共同的理想,

把我们满腔的热血和青春,

献给祖国献给党!

 

前辈们一路走来,

历经解放战争的考验,

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朝鲜战场,

用鲜血和生命,

筑起了摧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为抗美援朝的胜利,

谱写了雄伟的篇章!

一个兵种由此诞生,

铁道兵的名字响彻四方!

 

修建黎湛铁路,

回国首战告捷,

激起豪情万丈。

鹰厦线上,

风餐露宿,沐雨栉风,

革命传统大发扬!

挥师北上,转战安康,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

襄渝线上奋战忙。

移师虎什哈,

长城脚下军号响,

修桥筑路摆战场。

唐山大地震,

十万火急赴灾区,

抢险救灾创奇迹;

密云水库消隐患,

责重山岳驰援急!

告别燕山,

南下江西,

大战铅山留足迹。

信江河畔,

我们向八一军旗致最后的军礼!

 

百万大裁军,

铁道兵永载共和国的史册里。

为了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们从此告别军营,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又把新的梦想开启。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受挑战,

我们在地方工作的实践中提升自已。

 

我们从此天各一方,

但永割不断的彼此思念和战友情怀,

却常常萦绕在我们的睡梦里。

今天,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

为的就是战友相见,

共同把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

我们无愧于军营中白衣天使的称呼,

也无愧于当兵这段难忘的历史,

因为我们都把自已美好的青春年华,

贡献在铁道兵的军营里……

 

此作刊载于2019年5月27日《海口日报》。作者为原铁11师53团卫生队助理军医,兵改工前调入海南军区,86年进入军区卫生处,历任卫生处助理员、副处长、处长,2000年转业,2015年退休。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