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当代军旅诗词276期 ]诗词点评||休言绝塞风光少 旗竖心中最大山

观昆仑党旗山有寄

何 红

宣誓从来不等闲,青春尽付在边关。

休言绝塞风光少,旗竖心中最大山。

卢冷夫评:转结出彩,令人一读难忘。

王伟评:尾句结得既扣题又表明心志,三句之“休言”亦转得有法。

张凤军评:每次读何红老师的诗作,都能感受到他浓浓的家国情怀。这首绝句从党旗山入笔,旨在歌颂边关将士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深厚情感。“休言绝塞风光少,旗竖心中最大山”,非亲临其境,不能道出。

孙继革评:结句意象雄浑阔大,颇具浩然之气,写出了边防军人的信念与坚守。

南乡子•北疆记忆

卢冷夫

记忆泛微黄,风雪边关小路长。豪气峥嵘光一束,茫茫,千里歌声每绕梁。 再把笔当枪,不老兵心韵几行。四季风吹多少梦,铿锵,热血青春从未凉。

王伟评:上片以忆字笼罩每句,从“泛微黄”到“小路长”;由“光一束”到“茫茫”,至“绕梁”,环环相扣,景物与情感生发得自然、恰切,流丽自如。下片以再字拉回现实,展现心志。“从未凉”既说豪情壮志,又与首句的“记忆”遥相呼应,完整回环。全词真有一气呵成之感,又每句衔接得自然到位,紧扣作意。

张凤军评:北疆应当是作者当兵之初的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上阕从记忆入手,点染了青春洒边关、热血铸忠诚的豪迈;下阕反映了作者虽然解甲,但兵心仍在、热血未凉,道出了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心声,词笔流畅、自然,感情豪迈、跌宕,富有感染力。

孙继革评:不论是持枪,还是拿笔,热血未凉,兵心不老。以“记忆”形式寄怀,今昔互证,寄慨犹深。

过卢沟桥

田瑞宝

人从桥上过,炮似耳边鸣。

不敢弹痕抚,恐她还会疼。

王伟评:一个疼字便成诗眼,多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之情尽蕴其中,又意在言外,惹人深思。

张凤军评:这是一个老话题,写出新意不容易。但作者从历史的疼痛中起笔,赋予弹痕以生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觉,很棒!

孙继革评:结句以拟人的手法借怕弹痕疼而抒发内心情愫,巧而出彩!

写在军休所八一晚会

李增山

本是欢歌响彻楼,愁云却上老眉头。

遥思东海沉沉夜,何日归来离索舟。

卢冷夫评:欢歌与愁云作对比,引出下面的“遥思”——期盼早日游子回家,是老兵们的共同心愿。

孙继革评:“欢歌”、“愁云”、“遥思”,一波三折,结句一问,尽显老兵情怀。

有感一张军营操枪老照片

韩小存

倚天紧握手中枪,剑气凝神向远方。

小照随身三十载,一生光耀是戎装。

卢冷夫评:首二句神采奕奕,形象生动。转句令人唏嘘感动,结句更是坚定有力。

孙继革评:起、承、转,丝丝入扣,使结句有根有源,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金寨博物馆见旧军装

方书兰

件件旧衣物,补丁连补丁。

终朝不言语,足可证曾经。

卢冷夫评:情挚意切,满是怀念。最后用“曾经”二字进行高度概括,传递出复杂而深刻、浓烈而长久的情感。

浣溪沙•纪念从军五十年

高宝玉

五十年前别故乡,从戎北上气方刚。能工能战志飞扬。 鬓雪犹思军号响,心红仍记战歌昂。老兵列阵踏斜阳。

卢冷夫评:老兵回想当年,仍意气风发、精神抖擞。最后的“列阵踏斜阳”势不可挡,这份家国情怀令人感喟不已。

忆第一次站岗

郭通海

广场何其大,国旗凌碧霄。

持枪金水畔,自比泰山高。

王伟评:大与高,碧与金,对比鲜明、强烈,烘托出场景和人物形象,且蕴含深厚,见情见志。

梦回细柳营

王 平

还是当时小白杨,国门站岗守边防。

戍楼一面红旗展,撩动关情入梦乡。

王伟评:小白杨,几乎成为“咱当兵的人”的代名词。以小白杨拟人,写梦回边关之情,切合。

张家界感怀

罗海曦

山称天子峡金鞭,号角余音绕涧滩。

神勇群英留战史,大名红二六军团。

王伟评:尾句能将部队番号作成一句诗而又响亮有内涵,且气势宏大,形象突出,全仗立意角度和铺垫到位。

遣 怀

张凤军

席上道来惊客容,殷殷往事竟龙钟。

心中有爱分三份,脚下无言丈万重。

已尽豪情边塞远,空留悲壮酒花浓。

归田纵有儿孙趣,未许南陲血染峰。

王伟评:中二联对仗工稳,尽括退伍老兵之心路历程,亦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情。

赞信息支援部队

林木锋

三军克敌上征途,信息支持不可无。

千里眼知烟幕远,顺风耳觉物音殊。

鼠标一点连云网,数码轻舒布阵图。

附体神龙终未见,达成使命在须臾。

王伟评:以形象语言表现新生事物,描摹准确,状绘生动。

回首军旅路

李 满

兵役通知圆绮梦,一生军旅走天涯。

昆仑山下扎营寨,印度河漘望小家。

雪域高原迎旭日,边关塞外送残霞。

心中铭记来时路,酒绿灯红不眼花。

王伟评:尾联两句可取之处在于以朴素的语言传递出朴素的情怀,这种朴素看似普通,却不普通,是初心的坚守与忠诚。

渔家傲•亮剑新时代

刘春岐

卌载韬光没打仗,不知战力今何样,巷尾街头常顶杠。别吵嚷,且看演兵操戈场。 机舰协同天海荡,抢滩空降突击棒,箭炮诸军一起上。真雄壮,官兵士气冲天旺。

王伟评:全词用口语,几近曲子语形式,却将新时代官兵风采描绘得活灵活现,颇接地气。

石门赠勉

王冰冰

二十年前约柳营,同袍兄弟自相盟。

围炉容我聊三昧,前路倩君扶一程。

转不转兮业将改,别从别后意难倾。

匣中何物应勤拭,侧耳为听龙啸声。

唐缇毅评:全诗紧凑流畅,意气飞扬。颔联尽显相投相契战友情深。颈联对仗工稳,不失巧思。辛弃疾有句:“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鹧鸪天 •博山寺作》)此类句式并不易得。结句如闻“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句)。既勉友亦自勉。

忆1964年全军大比武

许 景

夜练飞毛腿,寒光照准星。

穿林如猛虎,格斗似神兵。

制敌孤身入,擒王短剑迎。

杀声犹在耳,勇士一名惊。

唐缇毅评:“如猛虎”“似神兵”“孤身入”“短剑迎”字字敲得响,当年大比武的声势全出。“杀声犹在耳”紧扣住一个“忆”字。

军号声声

史俊和

大千世界万千声,军号昂扬最动情。

节奏铿锵催奋进,音符响亮正言行。

戎边每在心头绕,解甲时来梦境萦。

回首人生多憾事,终身无悔是当兵。

唐缇毅评:从八一南昌起义始,军号声就在我们每一位革命军人的“心头绕”“梦里萦”。我们对军号声有最强的反应,最深的情感。她催我们奋进,正我们言行。使我们永远铭记:自己曾经当过兵!

【天净沙】入伍去新疆

王长元

从戎越过阳关,漠风沙卷楼兰。望断家乡月远。一轮悬念,夜空星斗阑干。

唐缇毅评:“一轮悬念”似无理,实新颖。一轮是月,月是悬在空中的思念。有意境。戏言,若夜夜思乡到“星斗阑干”,恐影响白天训练。一哂!

见老营房有怀

张治斌

去日亚夫营,今朝思莫名。

星辰辉往昔,戎马慰平生。

凛凛风霜夜,骎骎水陆程。

廉颇虽老矣,健饭即为兵。

唐缇毅评:结句化自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波老矣,尚能饭否?”借此典舒己襟抱。足见,志老弥坚,壮心不已。

泸定桥感思

何 岳

烟锁红城不可磨,风摇大渡注惊波。

若无铁索悲长路,何有今儿西柏坡。

张凤军评:这首绝句从历史深处着笔,通过回忆飞夺泸定桥的惊人画卷进行设问,道出了革命如果没有鲜血的付出、没有险处的抉择,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承句“注”感觉弱了点,能否改为“卷”惊波?

军校情怀

郝皖东

甘从撰杖论兵时,肯作平生共武池。

掩卷渔阳争岁月,挑灯古北染青丝。

投戈执戟雄风壮,解甲归乡夙愿痴。

五秩春秋牵梦忆,冰心常把柳营思。

张凤军评:为了弄清诗意,专门查了一下“渔阳”在哪。该诗总体上看笔法比较老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抒发了作者的军旅情怀。不足之处,颔联虽然况味很足,但也有合掌之嫌。

界 碑 吟

许 景

晨迎旭日夜迎霜,铆在神州最北方。

亲吻高原守邦土,早将祖国烙胸膛。

孙继革评:作者将界碑拟人化,一“铆”一“烙”,使坚守之姿与战士之情尽在眼前。

上一篇:侯新华~恩施游观
下一篇:夏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