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惠坤诗一首:感受时光



感受时光

 

(作者:惠坤)
 

《序》  


 

因完成海外工作任务,于2021年7月7日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出发,经尼港口城市拉格斯并德国法兰克福中转回国,于7月11日抵达西安并在临潼开始为期21天的新冠疫情集中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有感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思考,作《感受时光》。愿我们共克时艰,珍惜时光,绽放梦想。

 

隔离的房间在楼的背面,

阳光照不进我的门窗。

太阳看不到我,

我也看不到太阳。

 

清晨,我打开窗帘,

透过厚厚的玻璃,

从窗户北望,

阳光穿越树的枝桠空隙,

光影洒在树叶上,

时光便悄悄的滑过树旁。

 

正午,光线正好,

心情也逐渐敞亮。

午餐是丰盛的,

时光便在美食中,

慢慢的分享。

 

没有了时差,

自然醒的午休舒适惬意。

时光便在睡梦中,

静静的翱翔,

低调而不张扬。

 

午后的时间有点漫长,

可以浏览电视,

刷刷抖音,

可以思考人生,

无限遐想,

一并打发这珍贵的时光。

 


 

朝夕之间,

光线从明到暗,

时光便在窗外慢慢涂抹,

直至变成漆黑一片,

没有一丝光亮。

 

于是,我拉上窗帘,

伴随左右的唯有灯光。

时光便停滞在这寂静空间,

偶尔从窗外飘来,

一声婉转的鸟儿鸣唱。

 

晚餐后,我独自穿行,

在狭窄的过道上。

从窗户到房门,

从房门到北窗,

循环往复,积蓄力量,

试图寻找户外运动的通畅。

时光便在这足迹中渐行渐远,

定是为了迎接晨曦的曙光。

 

房间淋浴蕴含了久远的历史,

华清池的水质,

沾享了临潼温泉的疗养。

时光便在这花洒中滑落,

温婉地敲打着浴缸,

穿越时空,也穿越了盛唐。

 

没有紧张的工作,

没有堆积的文案,

没有急需处理的邮箱。

生活节奏陡然慢了半拍,

自然轻松了许多,

时光便在这懒散中流淌。

 

可是,心情为何阵阵空落,

脑海为何丝丝迷茫,

日子又为何这般虚荒?

时光便在这惋惜中成为过往,

只剩下淡淡的忧伤。



 

靠在床头,

翻阅着手机号簿,

别有一番思量。

国外的同事不便打扰,

国内的亲友是否繁忙?

没有我的信息,

他们是否依然如昨,

生活也没什么两样?

 

只是,郑州的亲友和同胞,

他们身处洪灾险境,

能否度过难关,安然无恙?

除了电话问候,

我却无能为力,

只有默默祈望。

 

洪水无情人有情,

风雨同舟见真情!

时光便是分秒必争,

时光便是生命至上。

有序的组织救援,

给人们带来必胜信心和希望。

我看到了凝心聚力和团结协作,

更看到了人们的勇敢善良。

 

还有,我海外的同事,

经历了漫长的新冠考验,

依然坚守岗位,

无俱疫情的干扰影响。

面对变异病毒,

你们防控意识是否增强?

同住地球村,人类命运与共,

新冠肆虐需要多重设防,

科学应对是有力保障。

祈愿你们在海外的生活时光,

一切安好,永葆身心安康。

 

惟愿所有天灾尽快过去,

惟愿人们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心安之处是我家,

大家小家紧相连,

国泰民安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每当与家人视听联线,

时光便如一幅祥和的画面,

是社会的安定祥瑞,

是家国的温馨和谐,

是民族的繁盛富强。



 

虽说身在异地他乡,

却早已融入祖国怀抱,

同着母亲故乡的盼望。

 

虽说不能外出畅游,

却在用心感受,

这多朝古都的文化韵味,

祖国热土快速发展的辉煌。

 

再过十个日日夜夜,

我就要回到时刻思念的家乡。

那里有我的亲人,

有我的同事朋友,

还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

和着泥土的芬芳。

 

回家的路途不再遥远,

回家的时间不再漫长。

 

心中有梦,梦如人生。

时光是目标,是方向;

时光是动力,也是希望。

让这浮躁的心情安静下来,

未来的时空更加宽广。

 

风雨彩虹,向光而行。

不负韶华,使命担当。

让希望之星点燃时光之火,

新的起点,开启新的人生,

新的旅程,追逐新的梦想!



 


 

编者按:

这首诗写得好,在传递正能量。去年以来,新冠状病毒在全球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伤害。疫情期间,铁建人在海外工作的人员很多 ,尤其是在非洲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他们长期生活在那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企业生存发展,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以大局为重,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坚持开展施工生产和经营工作。偶尔有机会回国,为了国人、家人安全,必要的隔离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个隔离阶段又是最难熬的。作者能阳光面对,以诗的形式概括总结,升华思想,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突发困难; 如何积极乐观看到胜利的明天;如何理解坚持战斗在海外的同事们;如何承担对社会、对家人安全的责任。那些以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些的海外建设者,值得人们学习和尊敬!

(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