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维华(江苏)
端午抒怀(新韵)
菖蒲艾草挂门旁,五彩荷包飘异香。
角黍时闻馨味散,龙舟竞渡鼓声扬。
飞来天问催人泪,涌起浪潮惊客肠。
一曲离骚传万古,诗家情寄汨罗江。
杨洪容赏析:
这首律诗以传承千年的端午习俗起兴抒怀:挂菖蒲艾草,绣五彩荷包,包角黍,赛龙舟等,将诗祖屈原著作《天问》《离骚》之作化于场景,融于诗行,寄情于景。与祖先优秀传统文化深度链接,色香兼备,视觉听觉同感,形象生动,自然贴切。发诗心,引共鸣,抒长情,有远境。
张自斌(兰洲)
瑞午抒怀
端阳习俗遍城乡,插艾防瘟粽溢香。
举世怀思歌屈子,离骚一曲万年扬。
高书华简评
此作风格明快,简捷入题,一气呵成。将此地“端午节”的习俗及活动跃然纸上。
起句,以俯瞰之势起笔, 直接了当点明城乡一致,习俗相同。其本义是“午月午日”,即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因此也被称为“五月初五”。
承句:“插艾”是端午节主要习俗。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风俗最初主要用于驱邪避瘟。古人相信五月阳气盛,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开始在端午节用艾叶装饰门户,以求吉祥安康。战国前,南方百姓开始食用粽子,尤其是楚越百姓。此句“粽溢香”,表达作者主观愿望,并具有众效作用。
转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抱石自沉于汨罗江。可鉴西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结句:深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离骚》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鲁迅有言“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而“万古传”则表达了作者敬仰之情及美好的期许!
律诗
宋玉芳(黑龙江)
端午祭屈原
汨水相思滚滚流,行如屈子恨难休。
雨催梦韵长歌赋,风逐忧诗壮志酬。
一曲离骚存傲骨,九章天问馈神州。
忠魂烁史千年颂,清烈荣名万载秋。
程耀正(甘肃)
端阳节念子弟兵
华夏鹍鹏万代腾,先追爱国屈原情。
看江号逐飞舟浪,闻粽香飘收麦声。
民饮琼浆歌幸福,兵巡昼夜保升平。
书生当发豪言壮,犹念三军雪里征。
华玉刚(辽宁)
端午情思(新韵)
汨罗江畔慰灵均,遥迹昭昭启后人。
梦绕忠节钦妙句,诗怀浩气笑昏君。
三千棹影英威壮,一片歌声岁月新。
角黍年年抛不尽,承流遗爱满乾坤。
赵立吉(河南)
端午吟
端阳五月苇苕青,手绣香包感慨生。
门帖艾符驱瘴气,心怀蒲酒结精英。
离骚一曲忠诚谏,律赋千行惠政情。
磊落光明荆楚史,长存万古著功名。
刘晓东(甘肃)
咏文化网诗友
骚人兴会似潮来,端午又登大咏台。
最喜群朋吟盛事,尤欣网友赞英才。
舒心雅韵诗情动,爽目清辞画意栽。
纵笔酣歌花烂漫,嫣红姹紫满园开。
李中旺(甘肃)
端阳节
处士当年意气豪,端阳百代颂离骚。
试看剑阁千秋月,更听罗江万里涛。
湘竹断云寻北斗,楚兰落叶化尘嚣。
后生续唱龙舟调,呐喊声声鸿志翱。
薛丽江(内蒙)
端午节
拜祭英贤泪水流,离骚一曲断肠柔。
芦花逐雁鱼虾足,艾叶驱蚊糯米优。
处处高峰争凤节,声声巨浪竞龙舟。
名垂史册忠魂驻,爱国情怀万古留。
赵青利 (临沂)
咏端午节
端午家家粽子香,熏风又把杏吹黄。
艾符五线村童系,蒲酒三杯老叟觞。
远看龙舟挥短棹,近闻墨客咏骚章。
人间莫道千般景,楚地悠然祭屈郎。
董 志(黑龙江)
端午情怀
石榴红火庆端阳,肺腑深情汨水长。
耿耿离骚留愤慨,幽幽天问话沧桑。
一枝艾叶乾坤敬,五彩葫芦家国祥。
今日江山披锦绣,此生华夏总芬芳。
刘礼珍(陕西)
端午感怀
一缕雄魂问汨罗,长风雅旨痛吟哦。
超群心秀君孤醒,绝世骨清天共歌。
吐凤才情霜露虐,雕龙文笔绮霞多。
忧民爱国千秋祭,角黍菖蒲咏逝波。
李宝富(浙江)
端午节悼屈子
忧国为民赴汨罗,冤魂万古恸悲歌。
唯留天问贤良启,难得离骚词赋哦。
香粽投江含涕泪,苍蒲入梦起风波。
人生短暂须珍惜,诗祖归阴感慨多。
高书华(黑龙江)
端午寄怀
震撼龙舟擂鼓惊,汨罗江畔涌涛声。
楚波亭上歌仁士,蒲酒杯中祭圣名。
一粽尝来千古志,百桡划出四方情。
忠魂飘过春秋去 ,寥廓苍穹任纵横。
马俊龙(辽宁)
端午节抒怀
灵均千古荡亡音,香草怡人为后林。
举德任能修法度,联齐卫国替民心。
楚辞九曲珠含泪,天问三帘韵悟参。
宁死难平空有恨,上仓已懂我江沉。
郑玉玲(广东)
端午怀诗祖
鼓动雷鸣震四方,缅怀诗祖记端阳。
菖蒲艾草源流远,角粽柔绳意味长。
堕泪汨罗悲屈子,沉沙湘水悼云乡。
九歌寄我遥天问,再诵离骚祭楚殇。
赵黄娥(山西)
端午节
角粽家家祭屈原 ,龙舟比赛荡云幡。
插楣艾草妖邪避,戴腕丝绦鬼魅奔。
黄酒飘香犹浅醉,绿茶入味似怡魂。
儒人端午吟诗赋,提笔追寻老祖恩。
毛勤(甘肃)
端午吟
时逢午月燕归途,汨市江边似毯铺。
百卉齐开思胜事,千帆竞发取明珠。
谁持泼墨玲珑笔,我展流霞潋滟图。
正则若能今日在,何妨溺水洗清污。
刘文臣(河北)
祭屈原(通韵)
天幕云集浩际涯,素裳飘逸尽披纱。
挥舟汨洒悲情泪,抛粽江沉怒浪花。
屈坠冤魂终古在,楚留哀意久时压。
爱国大志黎民效,高诵离骚亿万家。
杨富强(甘肃)
端午怀念屈原
米粽飘香投汨水,龙舟竞渡楚云端。
怀沙忧愤空垂泪,抱石从容独倚栏。
一曲离骚千载恨,几番风雨五更寒。
今朝盛世来非易,企盼家山代代安。
高慧琴(甘肃)
端午节缅怀屈原
仲夏南风吹遍野,惊涛拍岸荡龙舟。
千帆舞动清波涌:百舸争先碧水流。
心念灵君抛米粽,情牵瘦影楚江忧。
九歌一卷重吟唱,天问传今万古酬。
朱晓琴(甘肃)
端午感怀
糯粽飘香木色繁,又逢端午吊骚魂。
龙舟竞渡千江水,艾草同临万户门。
烈烈忠心辉史册, 昭昭赤胆耀轩辕。
忧思爱国存风骨,亘古情怀后世尊。
陈文初(江西)
端午屈原祭
夏雨轻飘湿我裳,又闻端午粽儿香。
九歌忧苦哀思郁,天问求真探索详。
婉转离骚流雅韵,超然渔父保安康。
灵均一跃坚贞颂,万古悲风举国殇。
王小静(甘肃)
端午泣
想借龙王一叶舟,敲锣打鼓水中游。
吟听屈子离骚诉,坐叹庄生梦寐求。
粽绿佳肴寻雅句,雄黄美酒忆风流。
何来节日伤心泣,且看忠魂为国忧。
代晓春(云南)
端阳抒怀
粽叶飘香端午里,汨罗江水碧云虚。
超群骨傲逢争忌,绝世才情遭践除。
忠赤千年龙化润,贤良万载凤鸣舒。
九章文采风翔诵,天问深思联地初。
杜云燕(广东)
吟端午
夏解榴花梅雨霁,吉辰濯发沐兰汤。
轻缠玉臂驻颜秀,斜挂小符酬愿忙。
几处楼台传雅韵,双颧霞晕醉雄黄。
九歌楚客离骚句,千古灵均孤愤章。
竞渡龙舟唯水阔,齐飞鼓棹尽波扬。
门悬艾草宜佳节,细裹粽青闻豆香。
高金奎(甘肃)
端午节
山城端午尽蛙鸣,瑞景熏风池水盈。
娜柳庭前存世业,热糕堂内酝家情。
幼童彩线香囊佩,少壮瑶琴浊酒争。
祭奠江河虫远避,忠魂万载树英名。
王建功(陕西)
端午吟
年年孟夏索香佩,岁岁端阳挂艾蒿。
街市车前赊米粽,江亭舟畔酌清醪。
此时遥望沅湘水,几度梦追荆楚滔。
谁记大夫怀报石,长歌千古数离骚。
李国兰(兰州)
端午感怀
端午时逢蜜粽香,汨罗悔恨断忠肠。
龙舟竞赛凯歌远,艾叶情深幽韵昂。
吟颂离骚风傲骨,念怀屈子雨凄殇。
英雄浩气传千古,盛世繁荣谱锦章。
李俊臻(甘肃)
忆端午(通韵)
琥珀雄黄双耳抹,四肢彩线细环缠。
感知山色清无限,亲近诗情绿自然。
群鸟声声鸣草地,百花处处笑欢颜。
姑娘拔艾折杨柳,小伙吟歌竞马鞭。
田志勇(云南)
屈原颂(中华新韵)
浩气长存人世间,离骚天问九歌篇。
千年习气能明礼,一片丹心可惜怜。
龙艇赛荣菖色绿,雄黄酒烈粽香鲜。
端阳时日情何意?以史作签思苦甜。
韩勇(河北)
端午节
节临端午粽飘香,爱国诗人美政扬。
飞渡龙舟思勇士,高悬艾草祭忠良。
楚乡遗俗千秋在,屈子冤魂万古殇。
一曲离骚存史册,九歌天问远流长。
沈克法(北京)
祭屈原
五月神州米粽香,榴花绽放迓端阳。
龙舟竞赛江河远,艾草驱邪情义长。
郁郁清云飞易散,滔滔白浪荡忧伤。
离骚墨韵千年颂,一片忠魂万古芳。
李淑玲(甘肃)
端午祭屈原
端午薪蒿茂逝川,离骚曲动扣心弦。
岸边泪尽江湖冷,琴里弹来风雨坚。
一日繁华添客寄,千年感慨惹人怜。
敬贤壮士汨罗志,不负屈原投碧渊。
史少华(辽宁)
端午节
湘江碧水复晨昏,岁月沧桑觅故痕。
国体太平留客梦,民间端午仰贤魂。
不妨乐奏歌千里,自有香飘醉万村。
几度遗风犹在节,经年旧俗未忘恩。
魏书文(河北)
咏龙年端午(新韵)
非遗端午续文章,礼赞屈原志气昂。
香粽掷江同祭祀,龙舟入水共发祥。
倡廉广奏清明曲,反腐常弹法治腔。
禹甸乾坤科技伴,大国风范永流芳。
武更明(内蒙古)
端午祭屈原
遥叹苍穹祭圣贤,悲歌泣彻汨罗天。
情怜魂尽楚江上,报恨影旋潭水边。
粽子草香藏美味,艾蒿蒲酒绕心田。
山河国破奸行道,磊落光明有训言。
陈广礼(内蒙)
端午节缅怀屈原
夜伴清风入楚乡,夏炎端午粽飘香。
晨钟遥度九天问,社鼓竞鸣双桨忙。
一曲离骚遗恨愤,千秋橘颂寄忧伤。
忠贤屈子名青史,父老深情祭国殇。
张建得(甘肃)
端午祭屈原
烟雨蒙蒙笼楚川,汨罗江上赛龙船。
年年竞渡弦琴奏,岁岁端阳鼓乐宣。
一曲离骚惊世态,九歌天问梦魂牵。
诗公忧国含冤死,米粽飘香祭圣贤。
熊先梅(湖南)
迎端午节
艾叶飘香五月天,龙舟竞渡水波连。
千家万户悬蒲剑,一曲清歌绕画船。
烈酒雄黄浓意重,粽甜软糯满人间。
年年端午庆康乐,岁岁平安福禄添。
冯文权(重庆)
端午祭屈原
端阳节祭屈公魂,酒粽飘香送郢门。
抛洒江中天问诵,浮游水里九歌翻。
保家将士呈良策,爱国诗人献益言。
难解君王心绪乱,有谁洗得谏臣冤。
余朝坤(云南)
端午
又迎仲夏艾蒿香,忆起灵均汨水凉。
化育诗章千古颂,生成墨妙万年扬。
故园林下烟丝袅,端午江边烛影长。
怀念先人存敬畏,离骚一首气轩昂。
刘永华(安徽)
端午回故乡
青少离家总说忙,此回退隐过端阳。
途中目睹榴花艳,陌上身飘楚粽香。
可见桥边人不断,堪闻水面鼓铿锵。
村头犬吠欺生客,逗乐门前小媚娘。
李维善(甘肃)
端阳抒怀
英魂百世美名扬,祭祀千年米粽香。
但见神州哀屈子,又闻举国骂怀王。
直臣傲骨黎民泪,青史忠心天理彰。
一曲离骚今古恨,永存正义颂贤良。
殷胜德(甘肃)
甲辰端午见感
万植欣蓬翠貌争,淑温款款袅浓情。
蜂歌蕊里甘甜采,鸟舞枝头快乐耕。
角粽厨蒸香院宅,新丝腕绕彩瞳睛。
山河锦绣惟今最,滚滚人流盛节迎。
晏斯林(湖南)
端午情怀
甲辰眨眼又端阳,艾草佳期扑鼻香。
纵目龙舟惊骇浪,开襟渔父惜时光。
离骚绝唱千秋韵,礼乐遗文万代昌。
华夏繁荣掀画卷,英雄辈出屹东方。
李新连(甘肃)
端午遣怀
重五菖荷角黍香,酾尊插艾祭沅湘。
罕俦天问呈嘉句,独有离骚见庾肠。
厌鄙蝇营羶逐地,嗟忧钟弃蕙焚乡。
清刚惜悯怀沙客,亿代招魂痛国殤。
李万龙(甘肃)
端午有感
端午龙舟竞上游,五丝彩线腕中修。
雄黄荷袋胸前饰,蒲叶萧茅门额旒。
箬裹葡干餐贵客,核搀糯米享神州。
先贤亮节汨罗悼,继者忠贞为国忧。
郭洪萍(吉林)
端午书怀
江头矗立倚孤船,几处菖蒲伴粉莲。
碧草野花飞燕影,黄梅垂柳下阶前。
龙舟竞渡冤魂载,角黍流香隐恨传。
煮酒一樽邀楚客,琴筝瑟瑟泪潸然。
黄玉华(宁夏)
颂屈原(新韵)
浩然之气永长存,辞赋诗文贯古今。
绝唱离骚惊后代,悲歌天问泣红尘。
毕生求索强国路,千古流传赤子心。
楚破怀沙青泪洒,汨罗江畔祭忠魂。
陈文初(江西)
端午屈原祭
夏雨轻飘湿我裳,又闻端午粽儿香。
九歌忧苦哀思郁,天问求真探索详。
婉转离骚流雅韵,超然渔父保安康。
英贤一跃坚贞颂,万古悲风举国殇。
赵光源(甘肃)
端午怀屈原
独醒国士奏悲歌,至伟奇才历困磨。
橘颂离骚传史册,文魂傲骨震妖魔。
争投香粽心胸慰,竞渡龙舟神鬼阿。
亮节雅辞铭万古,穷通顺逆又如何。
沈道勇(江西)
端午节怀古
甲辰端午节,泪雨洒江河。
屈子成千古,苍生读九歌。
频遭君主弃,无奈侫臣多。
难忍江山破,含冤沉汨罗。
绝句
王雯蓉(广东)
参加端午诗人节感赋
吟咏声声意景真,年年端午祭灵均。
追寻文脉扬正气,健笔凌云为国民。
冯舒琴(宁夏)
端午感怀
一曲离骚千古韵,漫山香草铸诗魂。
蛾眉殉道湘江水,难怪灵修失至尊。
张英杰(河北)
端午节遐想(新韵)
汨罗江畔任漂流,曾有诗情社稷愁。
一片赤诚铭万古,民族大义唤千秋。
俞存怀(甘肃)
端午感吟
瑞气盈庭糯粽香,门悬艾草醉雄黄。
九歌天问千秋诵,屈子英名万古扬。
黄钟麒(宁夏)
端午赛龙舟
急鼓声中彩虹招,龙舟过处故乡遥。
劈波斩浪风云逐,汨水祈灵粽味撩。
张宏祥(甘肃)
端午
端午全家煮粽忙,枣花艾叶插门廊。
离骚一曲千秋诵,汨水龙舟忆俊良。
王再平(河北)
端午咏粽
叶选清溪箬苇鲜,绳挑马蔺性柔坚。
世人多喜角刚直,洁白心中似雪莲。
严从怀(安徽)
端午祭屈原(通韵)
读罢离骚天欲明,心思屈子爱国情。
汨罗江水如清泪,一代忠臣世代铭。
边文遂(江西)
五月节感怀
端午节临思屈子,离骚每读沸心房。
忧民爱国有何错,可恨奸人屡中伤。
方兴(湖北)
端午吊屈(新韵)
辰龙端午几多愁,遥念灵均泪水流。
为把哀思情愫表,城乡包粽竞龙舟。
徐少伟( 江西 )
有感龙舟赛
擂鼓咚咚谁最牛?且看天下赛龙舟。
乾坤万事均同理,百业皆须争上游。
周英录(甘肃)
端午节感吟
端午千年节,忠魂屈子情。
离骚忧国事,天问恸雷鸣。
陈问生(安徽)
端午节
端午阳光耀,儿孙绕膝来。
闲聊家国事,捏粽笑颜开。
丁拾成(甘肃)
端午节
蒲艾簪门户,丝符臂背香。
瓷盘黏角黍,对镜画眉长。
词曲赋类
龙翔宇(刘立荣)
过秦楼·端午节遐想
雉扇风凉,龙舟雨覆,又是竞舟时候。松溪碧岭,海晏清河,一览百川依旧。祥瑞吉兆呈华,德泽彤云,毓灵钟秀。任东方筑就,九州康泰,万村丰茂。 吾遐想、糯粽琼醪,彩丝菖艾,竞渡鼓钲芳昼。潮歌楚调,奋棹吴腔,觞咏夺标安否。柳岸凝眸,荻洲激涌旌摇,梵香星斗。看千年求索,中华复兴,赐雄黄酒。
喻奇(辽宁)
【越调·小桃红】沐雨轩旁龙舟赛
腕缠彩线弄雄黄,瑞物悬门上。竞渡龙舟激飞浪,势昂扬,引航号子声宏亮。舞旗喝彩,加油鼓劲,欢乐共和祥。
王玉福(甘肃)
水调歌头·端午
塞北粽亦馥,端午也呈祥。家家忙碌筹备,丝线系天香。遥想汨罗江畔,屈子含冤悲愤,千古韵悠长。日月悄流转,故事永传扬。
雄黄酒,艾蒿束,佩香囊。龙舟竞渡,吼叫震动水云乡。共度节期悠乐,笑看人间烟火,仄意满胸腔。愿得时光缓,岁岁保安康。
王艳芳(内蒙古)
鹧鸪天·端午安康(新韵)
翠叶盈香绕画堂,龙舟竞渡水茫茫。千门笑语迎佳日,万户欢声庆正阳。 艾叶碧,酒蒲芳,驱邪避疫保安康。离骚一曲情难尽,共庆诗节乐未央。
陈淑贤(吉林)
定风波 · 端午祭屈原
粽子龙舟舞万江,葫芦艾草挂千窗。华夏纷纷端午祭,传递。一腔正气九州扬。 天问悲吟怜雅士,奇志。雄才大略耀潇湘。读罢离骚心欲豁,辽阔。一怀锦绣韵悠长。
林弓强(广东)
鹧鸪天•端午节(晏几道体)
锣鼓喧天竞渡忙,群情偏向上风狂。同舟好手齐倾力,掌舵高怀合领航。 悬艾叶,饮雄黄。家家户户纳贞祥。年年端午飘香粽,永记骚人爱满腔。
黄维斌(湖北)
西江月端午吟(词林正韵)
喜爱湖湘端午,汩江清水迎舟。毛公屈子领前头,华夏人民悠久。 誓为神州奉献,富家强国同猷。龙船竞赛五洲游,百姓小康奋斗。
王钰淑(甘肃)
蝶恋花•把酒问月
我采三枝杨柳树。放你窗前,遥忆河东土。蒲月端阳禾麦黍,和风芒种桑田赋。 莫问举杯邀夜暮。碧水涟漪,日月烟云聚。袅袅落霞黄犬怒,萧萧归鸟青林下。
杨天广(河南)
江城子 端午
端阳户户艾丛新。月牙亲。粽香醇。黄酒柔绵、入口逐邪神。五线怡情身上戴,香包美,绣诗文。 龙舟似箭慑人魂。汨罗滨。聚千民。声势如雷、呼唤屈骚人。天问离骚时咏唱,声入耳,泪沾巾。
韦振宇(甘肃)
南乡子•端午节
艾草飘芳。又到佳节庆端阳。舟竟棕香欢语荡。歌唱。国泰民安百业旺。
沈克法(甘肃)
鹧鸪天 · 端午追思
五月榴花带露香,汨罗江畔墨书狂。颂吟天问留诗卷,传咏离骚撰锦章。 挂艾草,佩香囊。三杯清酒念忠肠。兴亡成败千年史,赤胆英魂万古芳。
新体诗
徐 霖(辽宁)
怀念屈原
雨落下
洒在五月
浸进离骚的诗行
在汨罗江荡起
掀起咆哮
一个名字在上面
连同躯体
句句回音
在每年五月
在阴雨中
念念不停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