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仰望历史丰碑 感悟铁军精神 ——读《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


 

仰望历史丰碑 感悟铁军精神

——读《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

中铁十二局一公司 李润沛

一日,贾鹏翼部长赠送了一本《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给我,希望我好好阅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军人特别是铁道兵的光荣事迹及精神传承,对我工作及人生有所帮助。拿到书后,自觉书名11个大字沉甸万分,翻阅细读更觉往事沉重,让人思绪万千,久难回神。

 

 

 

相较于我们的父辈、祖辈,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已极其优渥。今天受传媒网络的便捷,我们虽能偶尔听闻新时代下,战士壮烈牺牲、英雄舍己为人的壮举,但对“生命的代价”“抛头颅洒热血”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新闻通讯的冰冷叙述上或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上,对“不怕牺牲”的真正含义所知寥寥。

同样,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沃土,全然不知“战争”真正为何物。更有甚者,年轻一代很多人不了解往昔岁月之峥嵘,仅感今天生活之快意潇洒,一些所谓精神、信仰抛诸脑后,不免产生思想的悲怆。

我于2019年到十二局一公司参加工作,在尚未报到前,工会、宣传部组织新员工开展演讲比赛。在准备演讲材料过程中,我曾翻看了一些资料,对铁道兵历史有了粗浅的了解。后来,因写作驱使,进一步查阅了一些资料。总归,之前的种种认知都是填补所谓知识空缺层面的,不能称作有所体悟。恰是书中的回忆文章,真正把我拉进了硝烟纷飞的年代。

倘使忘记自己从哪来,就不会真正知道自己该去哪。一等功臣何为华,作为驾驶员,在烈火烧身的生死考验下,坚持把汽车开到安全位置,以免部严重毁容、百分之七十以上皮肤二度烧伤的代价,保障了运输桥梁安全,避免了对整个越南北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何为华保住了生命,同行的王帮琼、贺家荣、杨启辉三位战友因协助完成这项行动,在相互鼓励中湮没于熊熊烈火,壮烈牺牲。铁二师(中铁十二局)郑建军在《铁血兵魂颂——追记铁道兵一等功臣何为华》一文中,不仅对当年战场上尘封往事进行了细致描述,还特别回忆了何老转业后的平凡故事,让我们得以通过文字窥见何老光辉的一生。何老既是冲锋陷阵、不畏牺牲的战士,也是勤勤恳恳、淡泊名利的劳动者。正是有千千万万像何老以及王帮琼、贺家荣、杨启辉三位烈士的脊梁存在,方能铸就今日的和平。翻阅每一页,都是无比沉重的。历史告诉我们往事的艰辛,是为了警醒我们珍惜艰辛所换来的明媚。倘使我们忘却了艰辛,也就成了无土之根、无根之树。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描述抗美援朝的多,讲解援越抗美的少。我们这一代人怕是很多人都不知晓这场战争,更遑论对其了解。该书序一作者张楚然写到:“于是,早已不再年轻的当年参战的陆、海、空军的战友们,在国家解密援越抗美战争之后,就自发编写了《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一书。”因而,我们年轻一辈应当对该书策划者、编写者、全体作者表达崇高敬意。一篇文章回忆一段热血往事,数篇文章排列交织,便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构筑了强有力的精神长城,这种精神伟力,作为支流,汇入到民族精神和共和国建设史诗的伟大洪流中。

老战士们撰写的凝结着热血与生命的回忆文章,既是文采盎然的回忆经典,又是珍贵的民族精神史料。老战士们以生动的笔触总结过往,把他们、战友们为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的感人事迹、时代风貌诉诸笔端,更为激励青年、传承薪火做了新的努力。向老战士们致敬!向不屈不挠、勤劳奉献的民族精神传承者致敬!

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今天,我们企业仍有不少铁道兵老同志坚守在岗位上,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我们接力讲述着尘封的往事,传承着铁道兵精神。读了这本书,才觉得“生命的代价”“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离我们如此的近。我们理应听着读着这些平凡但光辉的往事,激励奋发,有所作为。

中铁十二局一公司 李润沛 2022年12月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