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
七 律
咏 松 花 江
张 玉 林
长源黑水势奔涌,
万里东驰贯北东。
春解冰封波渐暖,
夏涵云影浪初平。
秋江映月渔灯碎,
冬岸凝霜玉镜明。
哺育龙江千载客,
涛声依旧唱繁荣。
2025年8月24日
松 花 江 颂
(散文)
张 玉 林
北方的河,大抵带着股硬朗的筋骨,松花江偏不然。它从长白山的林海深处漫出来时,还带着些清冽的稚气,一路绕着山、追着风往东淌,过了松嫩平原,性子慢慢就温厚了,像极了江边住了一辈子的老人,眼角眉梢都是从容的暖意。
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春三月是最热闹的。江面上的冰开始醒了,先是边角处裂出细缝,咔咔嚓嚓响,像谁在底下敲着碎冰。过不了几日,大块的冰排顺着水往下漂,互相撞着、挤着,倒不觉得乱,反倒像一场有序的迁徙——旧冬的寒意顺着冰排漂远了,江水暖得快,岸边的柳梢刚冒嫩黄,江面上就有野鸭凫水,翅膀扫过水面,带起的涟漪里都晃着阳光的碎金。渔民们该下网了,木船划开薄冰融成的春水,网绳沉下去时,能看见江底的卵石在水里亮着,像撒了一河的玉。
春到松花江
到了夏天,江就成了活的绿绸缎。水涨起来了,漫到岸边的芦苇丛边,风一吹,芦苇晃,水面也晃,连带着天上的云都跟着在江里漂。傍晚时最妙,太阳往西边沉,把江水染成蜜色,江边的人三三两两坐着,有摇着蒲扇说闲话的老人,有追着蜻蜓跑的孩子,卖冰棍的小贩推着车走过,吆喝声混着江风,软乎乎地漫开。偶有渔船晚归,帆上落着晚霞,渔网一收,银闪闪的鱼蹦出来,溅起的水珠都带着鲜气,江好像也跟着笑了,浪头轻轻拍着船帮,像在道晚安。
吉林夏季松弛感美拍
秋来的时候,江是静的,却静得有滋味。岸边的树都红了、黄了,叶子落进江里,顺水流着,像一封封写给远方的信。月亮升起来时最清,江面上没什么风,月光铺在水上,从这岸到那岸,亮得能照见自己的影子。远处有渔火,一点一点在江雾里晃,网撒下去,水声轻得像叹息,倒怕惊了这满江的月。江边的稻子熟了,金穗子垂着,江水流过田埂,带着稻花香往远处去——它总记得给岸边的人捎些甜头。
松花江秋季美景
冬天的江最是壮阔。先是水面结了薄冰,像蒙了层玻璃,后来冰厚了,整个江都冻住了,白茫茫一片,和天连在一块儿。太阳照下来,冰面亮得晃眼,能看见冰层里冻着的气泡,像谁藏了一肚子星星。孩子们穿着棉袄在冰上滑,笑声脆生生的,惊得远处的麻雀扑棱棱飞。江是睡着了吗?倒不像,它只是把暖意都藏在冰底下,等来年开春,再带着满江的活气醒过来。
人间仙境松花江 "吉林雾凇",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提起松花江就想起《松花江上》这首慷慨激昂的歌。调子一漫开,总叫人想起松花江上碎着的月光。那年月,江风里裹着枪子儿的寒,岸边的黑土地裂着血口子——祖辈种了一辈子的大豆高粱,一夜间成了炮火烧过的焦土;窝棚里暖烘烘的烟袋锅,冷不丁就被刺刀挑翻在雪地里。
歌里唱“九一八,九一八”,每个字都砸在心上。逃荒的人踩着冰碴子往南走,怀里揣着半块冻硬的玉米面饼,回头望时,江对岸的家早被硝烟吞了。可嗓子眼里憋着的调子没断,风一吹,满街都是“爹娘啊,爹娘啊”的哭腔,混着松花江的浪声,成了刻在骨头里的疼。
人们懂得,这歌哪是唱的?是千万双望着江北的眼睛,把家仇国恨都浸在江水里,等天亮时好浇开冻土。
松花江上
在松花江上,又想起庞龙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首歌。庞龙的演唱,描绘了东北乡村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生活。歌曲中,庞龙回忆了家乡的自然美景、温馨的家庭生活以及邻里间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庞龙
住江边的人都说,松花江是有性子的。它不烈,却稳当,像家里的老人,默默淌了千百年,把鱼米喂给两岸,把暖意传给日子。你站在江岸边看它,看春水融冰,看夏浪映云,看秋江载月,看冬冰卧雪,就懂了——它哪里是在淌水?它是在把北方的日子,慢慢酿成一首温厚的歌呢。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