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英雄壮举 并非偶然 ──试探“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的精神实质

  

英雄壮举 并非偶然

  ──试探“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的精神实质

  

  1977年2月12日,青岛崂山古镇路,一声惊呼划破长空。受惊的骡马拖着粮车狂奔,人群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一位途经此地的军人,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冲刺、拦马,用尽平生最后的气力,遏制了一场惨剧发生。群众得救了,他却倒在了血泊之中,壮烈牺牲。

  这位军人,就是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的好干部”荣誉称号的铁道兵第十师四十八团副团长梁忠孟。他的牺牲,是一场瞬间的壮举,但这道闪耀人性光辉与党性力量的闪电,并非凭空而来,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他人第一,人民至上”的思想积淀,是他在铁道兵熔炉中百炼成钢、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的必然结果。

  一、思想根基:刻入灵魂的“人民至上”价值观

  梁忠孟的英雄选择,首先源于他根植于心的价值排序——“他人第一,人民至上”。在生死考验的瞬间,他闪开完全来得及,原地不动也不会遭到伤害,并且,即使导致其他伤害,自己也无直接责任。但是,他看到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身边惊恐的战士、路边谈话的群众、前方密集的人流。这种将他人生命置于自身安危之上的本能反应,正是他长期思想改造和价值追求的集中迸发。

  这种价值观,贯穿了他的一生。从贫苦农民家庭走出,在旧社会饱受欺凌的经历,让他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阶级感情。革命战争年代,他打日寇、抓汉奸,是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和平建设时期,他“心中装着人民,处处为着人民”。他可以把驾驶室让给伤愈归队的部下战友,自己顶着烈日在解放牌汽车马槽内颠簸百余公里;他可以四处打听偏方,为患病的部下战友送去药品和白糖;他甚至可以4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在工地、在训练场救战友于危难。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汇聚成的正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磅礴精神江河,最终在那一刻,为保护更多的人民群众而决堤奔涌,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二、实践锤炼:铁道兵精神熔炉的锻造与升华

  梁忠孟的英雄品格,是在铁道兵这座大熔炉中千锤百炼而成的。他1947年入伍,从战士到副团长,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与共和国的铁路建设史紧密相连。黎湛、鹰厦、成昆、襄渝、青藏……九条铁路线上,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革命加拼命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在成昆铁路大会战的隧道里,他与战士同吃同住,饿了啃口凉饭菜,困了在避车洞内打个盹,“一身汗水一身泥”,谁也看不出他是统领全营的营长。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他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血压飙升至180/120、尿糖高达四个“+”号,却拒绝住院,拖着病体走遍连队工地,并深入12连蹲点,帮助攻克施工难关。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斗志,这种“艰苦奋斗、永葆革命青春”的优良作风,正是铁道兵精神的生动写照。他的英雄壮举,正是这种在极端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坚韧意志、无畏气概,在危急关头的极致展现。

  三、党性修养: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纯粹本色

  梁忠孟的英雄底色,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的坚守和对纪律的敬畏。他党性观念极强,将“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作为行为准则。家属随军不久,正值国家宏观调控,他带头响应号召,送妻子儿女重返家乡参加劳动,其间的20年仅让家属到部队探亲两次,并且每次都居住29天,只因组织要求“不能超过一个月”;勤务连在他家属来队单独起灶时送来蔬菜猪肉,他原封退回,只因“不能侵占战士利益”;对子女,他严格要求扎根农村,靠自己努力走稳人生路,绝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那套珍贵的遗物──补鞋工具,修补的不仅是鞋履,更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传承;他“当官不像官”的朴实形象,他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的崇高信念和坚定立场;他的英雄行为,正是这种极端自律、无私奉献的党性修养,在关键时刻最彻底、最决绝的爆发。

  四、结论:英雄的壮烈献身,是偶然中的必然,平凡中的伟大

  梁忠孟同志拦惊马的英雄瞬间,看似偶然,实则是他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思想改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必然。他的生命轨迹,完美诠释了雷锋同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境界。他的英雄壮举,不是孤零零的事件,而是其长期学习先进赶先进,全身心投入铁路建设和人民事业,在党的培养下,经过战争与和平双重考验后,思想、品德和言行达到高度统一的结晶。

  今天,我们追忆梁忠孟,不仅要缅怀他刹那的英勇,更要学习他贯穿一生的坚持。他的事迹告诉我们,英雄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孕育在每一次“他人第一,人民至上”的选择中,成长于每一次“无私奉献”的坚守里。梁忠孟,这位“雷锋式的好干部”,以其宝贵生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唯有将“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才能在时代需要时,挺身而出,铸就永恒的辉煌。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