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枪与钢笔的变奏》
你把铁道兵的锹镐
锻造成钢笔的锋芒
十五载军旅夯实的路基
在陇南的褶皱里
长出新闻的速生林
当油印滚筒碾过1984年的月光
转业证上的钢印
正拓印成记者证的火漆

/1976年11月,祁波(右)和记者王明亮在京通线采访途中。/
《大地采访手记》
吉普车的里程表
是你丈量西汉水的游标卡尺
古墓悲歌的陶片
在你镜头下重新排列成编钟
那些被暴雨冲垮的乡路
在你稿纸的格子里
倔强地长出新的经纬度

《档案库里的史诗》
当你把地震波的曲线
装订成档案编号
泛黄的收据突然开始讲述
扶贫车间里
缝纫机扎出的五线谱
库房幽蓝的密集架间
蛰伏着整座秦岭的闪电

《银发军团再出征》
退休证的红封面
遮不住无人机的航迹
你用摄像机对焦时
乞巧姑娘的银簪
正把扶贫光伏板的反光
编织成新的民间长调
那些被您摩挲过的画册
在图书馆恒温恒湿的子宫里
孕育着新的胎动

《山河钤印》
现在 请允许我调色盘
饱蘸四十年积攒的墨水
将钢轨 钢笔的进化论
渲染成纪录片尾的落款——
当所有获奖证书
在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
静静长出年轮
你依然保持着
持枪验靶的姿势
在每篇稿件的标题处
压上一枚
秦岭铁矿石锻制的
记者节钤印
2025年11月8日 记者节之夜

祁 波 简 介
祁波,甘肃礼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70年参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学院,历任连队指导员、师后方基地书记等职;1984年转业,任甘肃日报社记者,陇南市档案局局长,退休后任甘肃西垂文化艺术传媒董事长。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档案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电影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诗词学会、诗歌研究会和秦文化研究会会员,欧洲摄影学会签约摄影师;陇南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陇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蓝盾》、《飞天》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告文学集《苏醒的远山》、《活着,就不应该忘记》,主编《陇南记忆》、《陇南图典》、《崛起的家园》、《超越梦想》、《艺界无垠》、《永恒的军魂》、《赤土山的怀念》、《感恩与铭记》及军旅系列画册20多部,其中报告文学集《苏醒的远山》被评为陇南市市人民民政府第二届“”陇南文艺”二等奖;“5.12”汶川地震大型画册陇南记忆》获第三届陇南文艺特等奖;纪念“512”汶川地震专题片《我们共同见
证》获全国金奖;纪念中共产诞辰一百周年诗歌作品《颂歌献给伟大的党》获全国诗歌大赛特等奖;摄影作品多次获得欧州“骑士杯”杯和和新时代全国摄影及全省摄影展览并获奖;有8部专著和画册被国家图书馆、军事博物馆、铁道兵纪念馆和省市档案馆收藏;主持设计了陇南市“5.12”抗震救灾记念园文主体部分和礼县龙林红军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在《人民文学》、红旗出版社、中国文联等发起的全国性征文活动中获奖30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秀青年记者、全省先进档案工作者和全国杰出新闻工作者,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金奖作家”等荣誉称号。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