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花 絮(5-8)
五 我是小偷
一次,陈双才与李翻译去支队汇报。回来的路岔道很多,不知怎么走,见人就问,但答复都很模糊。几经周折,才到了车站。上车后,热情的服务员问陈双才到哪里去,陈双才按翻译教他的越语回答:“中堆里鸡鸭”,车上的越南乘客都笑得前仰后合。正在陈双才感到不解的时候,翻译走出来问他是不是去克夫,又让他把刚才回答服务员的话重说一遍。翻译说:“你刚才说自己是一个小偷,车上的人能不笑吗?”
六 一锅石花菜不见了
在越南,部队生活是很艰苦的。美国飞机经常来侵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天气酷热,汗流不止,加上紧张劳动,指战员们体力消耗很大。为了干部战士身体健康,完成繁重的战斗任务,入越后,后勤的同志在国内组织一部分海产品供给部队,以使指战员补充一定的碘、钙、铁等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如石花菜、海蜇、海带等,我们的战友大部分来自农村,很多人不要说吃过,连见都没有见过。有一天,一位司务长神秘地告诉陈双才,他们炊事班煮了一锅满满的石花菜,第二天全部没有了,他们驻地附近都没有老百姓,要是个别战士偷吃也吃不了那么多啊,怎么会一块不见了呢?陈双才问他是怎么做的,他说,石花菜很硬,炊事员把它洗净后放入锅内用大火煮了一个多钟头,也没有揭开锅盖,第二天揭开锅盖就不见石花菜了。陈双才告诉他,不是被人偷吃的,是煮的时间太长,溶化了。
这道菜应该做凉菜,把它放在开水里煮几分钟捞起,配上糖、醋、蒜蓉,爽口美味,营养价值很高,司务长一听了才大叹可惜,真可惜。
七 越南的“猪头肉”是黑色的
1967年过春节,大家正在吃饭,后勤处机械助理员王治文,边吃边往地上丢东西。近前一看,原来他把盘里一块块海参挑出来丢了,副股长陈双才问他是不是不愿意吃。他说越南的“猪头肉”是黑色的,看到都害怕。陈双才说,你怎么不问其他同志那是什么?那是海参!滋阴补肾营养价值很高,王治文一听觉得丢了很可惜,赶紧跑到大盘去挑拣。
处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部队平时都很节约,说是过春节,还是两菜一汤,只在菜里加些海参之类让大家高兴高兴,但好多同志没有见过海参,所以才会把海参当成“猪头肉”,一时传为笑谈。
八 驻地的“野猪”
在援越抗美时期,从国内运送成千上万头生猪供应部队,但大部分驻地都通不了汽车,一般离交通线2公里左右,通往驻地,小路两傍都是灌木林,猪运到连队附近由2~3位战士赶回驻地,但猪不听呼唤,有的在途中便跑到山上去了。赶猪确要有一定的经验,选好带头的,其余都会在后面跟上,即使有捣乱的也要耐心赶,不能急躁,在初期有好多连队反映,他们的猪都在路上跑掉了,有的二三头,有的五六头,当时组织搜山,大部分能找回,但难度很大,出动的人力多,还容易伤人,跑掉的猪日积月累,数量多了,时间长了,变成“野猪”。对付这些“野猪”,一般采用三种办法,一是诱捕,二是猎捕,三是诱猎相结合。诱捕是在“野猪”活动范围内,断水断粮,把农作物水源围好,组织人把守。让它吃不上粮喝不了水,那时在养猪栏放上几盆香喷喷的饲料。“野猪”在饥饿至极的情况下跑来吃食,一次、二次慢慢习惯了又与饲养猪接触,吃饱后便不走了,饲养员见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把炊事班的战友叫来,把这些“野猪”赶入猪栏内。二是猎捕。此种方法比较危险,怕伤人,单独使用要非常慎重。三是把诱捕和猎捕相结合。就是把饲料放在“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射手隐蔽在附近,等“野猪”出来吃食时开枪射击,这种方法也可奏效。有的“野猪”还是软不吃硬不怕,一定要留在我们曾经战斗过的荒山野岭上,变成没有入籍的野猪,留给越南人民一份纪念礼物。
编辑:岁月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