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战友故事会.2025-18


  

战友故事会.2025-18  

  编者按:

  女兵,是圣洁的女神,勇敢的战士。她们有军人的勇敢、刚毅,也有姑娘的温柔、美丽;是绚丽花朵,绽放在绿色的军营里。尤其是在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她们点缀着血染的风采,坚强,勇敢,鲜艳,灿烂。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从广州军区第一通信总站长话连,抽调13名女兵组成话务分队,加强到通信团,实施一号总机的通信保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79~我的战地日记

  ——通信女兵吕莹参战回忆录 (下)

  (五) 保 障

  通信兵是首长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军队的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军区前指一号话务总机,肩负着广州军区前指首长、司、政、后各大机关;各野战军、炮兵、工程兵、通信团、舟桥团、坦克团、防化团、野战医院,以及北京、广州、广西、昆明等各大参战军区的通信保障任务。开战前后话务量非常大,电话极其繁忙,常常是机台塞孔满负荷仍然忙不过来。为确保每个电话接转迅速及时,不出差错,我们在机上八小时值班几乎是一动不动,全神贯注,两眼紧盯机台上不停闪烁的各种颜色的指示灯,双手不停的上下翻飞插塞拔塞快速接转电话。完全忘记了因长时间头戴耳机,耳朵被压得生疼、麻木甚至破损;长时间不停的说话,嗓子发干、疼痛、失声;长时间一种坐姿,腰酸背痛腿脚麻木,汗水湿透衣背,话务员基本的眼、耳、口、手、脑“五功”要同时运作,熟练快速、准确地抢接每一个作战电话——应答——接转——抢记话单……,不停的反复循环,反应迅速,关键是绝对不能出差错,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处理大量的作战指挥电话。

  中越边境线一带山多林密,有线电话明线架设非常困难,线路经常被越军炮火炸断,或被越特工破坏,给前指一号总机电话接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确保每一个作战电话通畅,比如线路杂音大,双方通话难,就主动征求用户意见为用户传话;比如线路占线,或没有线路直达,则采取迂回接转,有时通过地方台站线路迂回曲折多次接转,总之,全力接转好每一个作战电话,时刻牢记话务员肩负的责任。

  前指一号话务小分队13人,黄艳技师除外,12名话务员分成三组(班),每组值班八个小时,24小时日夜轮值。

  战斗打响了,通信联络基本上转为以无线联络为主,有线电话相对减少。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始终紧绷作战之弦,时刻保持高度责任心,特别是值夜班时,绝不能因话务量少而打瞌睡,思想麻痹大意。广州长话站值夜班时,就曾发生重大责任过失。

  那是1974年1月,西沙之战前夜,也是我们分队值夜班,当时只有一个老兵机台上有二对塞绳通话,其中一对线是广州军区作战部和北京总参作战部的电话。这时,机台上有一对线的小红灯闪亮,显示这对线的用户通话完毕放电话了,她伸手马上拔掉塞绳,却发现机台上广州军区作战部和北京总参作战部通话的小绿灯灭了,而另一对线己结束通话的小红灯还亮着,她立刻一个激灵反应“拔错线了”!错拔出的塞绳还拿在手上没放下,迅速重新插上去。虽然拔下再插上仅仅是极短的二、三秒钟,但是己经造成军区作战部与北京总参作战部电话中断。军区作战部果断停止通话,迅速转到军区一号台用保密专线打给北京总参,这才保证这个关系西沙之战临战前极其重要的通话。

  这起拔错塞绳事故非同小可!军区情报部、通信部、保卫部立即介入调查。查明原因是她值夜班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接转电话操作不规范,塞绳扭着接入面板,迷糊之时出错。不要说是战时十万火急的军情电话,就是平时普通电话也不允出差错!这是每个话务员的基本素质和职责。因为事故重大,那个老兵受处分入档案并被处理退役,军纪面前绝无儿戏!这次参战,我时时以这个教训警示自己:绝不能思想麻痹大意!绝不能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差错!

  话务员虽然不像前线战士们那样血拼厮杀,但是机房就是战场,三尺机台就是战斗的武器,牢牢坚守战斗岗位,全力保障前指作战电话迅速准确上传下达!

  (于2020年3月3日整理)

  (六)、 血 浪

  战斗仍在激烈的进行中。对越自卫还击战是建国以来,除朝战争外,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前线的战况如何?时刻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下班回到宿舍,急忙打开半导体收音机,迫不及待收听媒体报导,那是唯一能知道外面世界的渠道。

  战争残酷无情,特别是战斗第一天,敌我双方伤亡惨重。由于中国军队建国后一直处于和平年代,我军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原因之一:对越作战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却没有配备钢头盔等防护装备给所有参战的步兵。完善的作战防护装备,每当听到我方牺牲人数的报道,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与悲痛。特别是听到越军特工偷袭我军前线部队的后勤卫生人员的消息,心里更是为这些被俘人员感到忧虑焦心。

  我们刚到前指时,上级领导就特别要求女兵: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防止越南特工突袭,特别是女通信兵。上级给话务小分队配备了手枪和手电筒。话务小分队营地孤零零地在青山大山里,一到晚上,黑灯瞎火,寂籁无声,女兵们因此更加小心谨慎。

  平时下班后,我和战友们一道漫步邕江边。邕江的景色十分迷人,江水像一条玉带,婉延绕过山脚,缓缓向前飘去。夕阳给江水塗上了一层金色,江水彩浪起伏,金波荡漾。几艘晚归的小船,飘浮在江面上,更给黄昏时的江景,添上一层美的画意。放眼天际,夕阳落在江面,恰似那金色的江水托起一个大红的圆盘,又似那金波闪闪的江面上,滚动着一团红艳艳的火球。

  邕江,留下我在前指唯一的照片——我与崔展健、赵湘沅、黄帅英站在江水里,深情相拥,笑容灿烂。照片是军报记者拍摄的,一张非常珍贵的战地纪念品。

  邕江的景色很美,可是,开战后的那段日子,我每天都怀着沉重和悲痛的心情来到邕江边,我似乎看到,残阳如血,江水里闪动的不是金浪,而是血浪,那带着战士们鲜血的血浪一阵阵地冲击着我的心房!战友们为祖国而战,不惜拋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共和国的旗帜上洒满了英雄们血染的风采!

  我极力克制着心头的悲痛,久久地,伫立在江边……

  (于2020年3月4日整理)

  (七) 撤 军

  (1979年)3月5日 星期一

  晚上20点整,通过电视和电台转播,新华社奉(中国)我政府之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撤出越南领土。

  这一仗我们取得了胜利,给了越南当局以应有的惩罚。但是,我们必须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越南的反扑。前指是不可能一下子全撤走的,据说中印边境反击战,撤了八年才撤完,那我们也得做长期的打算。

  这一仗,战士们都打得非常英勇顽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看到战士们这样勇敢,使我从心里感到,这些战士是多么可爱啊!他们对敌人有刻骨的恨,对祖国有无限的爱,他们不怕死,不畏敌,把个人的生死安危,全部置之度外。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骄傲,是党的儿女,是最可爱的人!

  (摘录《战地日记》,于2020年3月5日整理)

  (八) 庆 功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凌晨6:40分发起总攻,至1979年3月5日20点中国宣布撤军,3月16日全部撤回凯旋而归,战斗整整进行了28天。

  开战以来,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场中越之战,战争的推进和走向如何?中国政府作了有力回答: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我们要的只是和平与安宁的边境,中国继续保留自卫还击的权利!

  这场战斗,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和战斗功臣!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英雄的英名万古永存!

  胜利撤军后,参战部队随即开展总结评功。我们前指一号总机在保证战斗过程中,接转电话达十二万多个,其中战急电话二千多个,无一滞留,无一差错,圆满完成广州军区前线总指挥部的通信联络保障任务,得到前指军区首长和前指军区各大指挥机关的赞誉,纷纷提出要为一号总机请功。前指一号总机荣立集体三等功,这是集体的荣誉!是每一个参战人员的荣誉!是前指上级领导对一号总机工作成绩的肯定!前指女兵王小丽、刘向红、黄群芳、崔展健、刘伟莉荣立个人三等功。黄艳、胡桂兰、赵湘沅、叶世英、黄帅英、童丽君、徐斌和我荣获个人团嘉奖。

  1979年3月25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广西南宁,慰问广西方向参战的部队以及参战民兵和民工。

  那天一大早,我和叶世英、黄帅英,跟随军区前指首长,前往南宁吴圩军用机场,迎接中央慰问团,向中央首长敬献鲜花。到机场迎接中央慰问团的有军区前指首长及各大部首长,有参战英模代表,以及部份支前民兵代表等。欢迎队伍在停机坪一侧列队排开,我们手捧鲜花,被安排在欢迎队伍的最前面。安排我第一个献花,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中午,中央慰问团专机缓缓停在欢迎队伍的不远处,舱门打开,王震团长最先走出机舱,慰问团首长们随后陆续走下飞机,向欢迎队伍走来。我立即小跑上去,向王震首长敬军礼献花。然而令我未曾料到,王震副总理并没有接过我送上的鲜花,而是笑容满面地快步上前,与同样笑容满面快步迎上前的许世友司令员握手相视,首长们二双大手紧紧相握,好久好久都没松开。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怎么办。过了一会,只见王震副总理拉着许世友司令员边说就要边往前走了,我急忙赶紧向前,再一次向王震首长敬礼献花,此时王震首长才接过花束,一手棒花,一手仍然紧紧拉着许世友司令员的手,满面笑容地向前边走边说。王震首长和许世友司令员以及慰问团,走到欢迎队伍面前,与前来迎接中央慰问团的代表们一一握手。

  下午,在南宁体育馆召开隆重热烈的庆功大会。会上,许世友司令员首先讲 话,黄镇首长宣读了中央慰问信,王震首长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代表党中央发表了讲话。接着,进行了文艺慰问演出。

  中央慰问团向参战部队发放参战纪念奖品(参战纪念章、钢笔、枕巾、搪瓷杯等,均印有 “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 胜利纪念 ——中央慰问团赠 一九七九年三月 ”字样)。前指一号总机女兵们于4月4日,接到中央发放的参战纪念奖品。

  我们参战人员,深深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关怀!

  (九)转战

  战斗结束了,军区前指和参战部队是否撤回?什么时候撤回?谁都不清楚。我们参战女兵也面临人生何去何从的转折,前指女兵大多都是老兵,有一半以上的老兵服役期超过八年,且年龄偏大了。兵龄长的打算退役,我也考虑战后去向。

  1979年5月9号,通信兵部特批给前指一号总机的女兵们一批去桂林军区通信训练大队(中专)学习的名额,

  学习,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大好消息,机会难得。我还在思虑之时,通信兵部训练科董付科长对我说:“小吕,你应该去学习,对将来工作有好处”。董付科长的支持更坚定我去军校学习的信心。当时时间紧迫,说走就走。5月10日,王小丽、叶世英和我,告别了前指战地,登上去桂林的火车,当晚参加训练大队新学员考试。军校,翻开我军旅征程新的一页。

  再见!我人生最难以忘怀、最有意义的军旅生涯——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前指一号总机小分队13人,战时编入广州军区前指通信团一营一连建制。

  营长 : 杜正前

  教导员 : 伍先英

  副教导员:周清明

  连长 : 左周成

  指导员 : 李二福

  副指导员:徐晋国

  (于2020年3月7日整理)

  (十)结束语

  参战,是军人肩负的职责!是军人必从的使命!……

  女兵,与军中男儿郎一样:忠诚勇敢,铁骨铮铮!祖国需要,也豪不犹豫,踏上作战前线!

  一位领导对前指一号总机参战女兵,曾感慨而言:你们好比心脏,载波站、电话站是主支血管,架设排是小血管,司机、电工都是为你们提供服务的!女兵的光荣也是一连的光荣!

  40年,弹指一挥间…

  战地,成为参战女兵们魂牵梦萦、日夜思念之地。2019年11月20日,当年参战前指通信女兵王小丽、黄艳、崔展健、胡桂兰、刘伟莉、叶世英、黄帅英、王家庆和我,以及长话站退役女兵姜陵、陈华宁、杨抗英、史德华、赵翠兰、胡红、王小毅、余晓燕,报务连1名退役女兵共18人,重返战地。专程前往广西靖西烈士墓园,祭拜参战英烈。烈士们为悍卫祖国的领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壮烈牺牲后,他们依然静静地躺在为国捐躯的边陲山岭,静静地躺在异域它乡,用年轻的英名,依然默默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陲。女兵们饱含热泪,为年轻的英烈们,点一把明烛,洒一壶老酒,献一束鲜花,敬一个军礼,祷千古英烈……

  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祖国安宁,换来中国经济腾飞高速发展。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在国际上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对于保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仅只是一战,而是一战换来40年。

  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前线为你抵挡枪炮!

  和平安宁,只不过有人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

  (全文完)

  初稿整理于2020年3月9日

  修改于2023年8月26日

  【作者:吕莹,1973年入伍,原广州军区第一通信总站长话连。1979年1月至1979年5月,配属广州军区通信团,担任广州军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指一号总机话务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荣获嘉奖。战后选送军校学习】

  吕莹在机上工作

  吕莹献花给中央慰团团长王震,图为王震副总理
与许世友司令牵手走过欢迎的队伍 

  上图为前往广西竫西烈士陵园祭拜烈士

  以下图为吕莹参加战友2024.5.武汉聚会剪影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